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09 20:01:09
上一輪的競爭主要圍繞流量,各家公司的重點在于占賽道,而占完賽道后能不能立住腳,取決于圍繞整個公路智能化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能力,這也是接下來各家的主要發力方向。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物聯網科技公司G7的朋友圈再添一員。
7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G7方面獲悉,物流信息科技公司車滿滿宣布正式完成總金額超7000萬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G7戰略投資,車滿滿現有股東傳化智聯、阿米巴等參與投資。
在與日本丸紅投資成立主打冷鏈車隊資產服務的合資公司后,G7這次將注意力放在了基于SaaS(軟件即服務)平臺為物流公司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被認為過于分散的零擔物流市場涌現出一批科技、信息化整合型平臺創業公司,而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些公司的競爭策略似乎也發生了變化。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上一輪的競爭主要圍繞流量,各家公司的重點在于占賽道,而占完賽道后能不能立住腳,取決于圍繞整個公路智能化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能力,這也是接下來各家的主要發力方向。
或許對于很多C端用戶來說,車滿滿仍然較為陌生。官方信息顯示,車滿滿成立于2015年,主要業務為依托SaaS服務平臺為數萬家物流企業提供業務全流程信息化解決方案,幫助物流企業客戶從訂單流轉、在途運輸到財務結算實現全場景數據化與在線化,覆蓋客戶類型包括三方企業、專線公司、零擔快運網絡、加盟型物流平臺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車滿滿服務城市超過200個,簽約服務客戶將近4.3萬家,活躍用戶22043家。2016年,公司曾獲得傳化物流7750萬元的投資。
據了解,本輪融資后,車滿滿將依托G7的人工智能與物聯網(AIoT)平臺技術與G7在物流領域結算、金融、安全、智能裝備的服務,快速搭建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服務能力。
對于G7對車滿滿的投資,楊達卿表示,車滿滿是基于場景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過去G7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撮合平臺,缺乏在場景里做深度服務的能力,從價值鏈角度來看,價值創造能力會弱一些,而車滿滿專注于車的運力場景服務,一定程度在解決方案上彌補了G7的短板。
而實際上,此番領投車滿滿之外,在發展自身業務的同時,G7自去年以來也一直投資不斷:去年4月,G7聯合普洛斯和蔚來資本共同出資組建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贏徹科技,業務聚焦于自動駕駛落地物流運營;去年11月,G7聯合普洛斯共同出資組建智能裝備合資公司;今年6月,G7剛剛宣布與日本丸紅投資成立主打冷鏈車隊資產服務的合資公司。這也被認為是“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尤其為“物聯網+物流企業服務”打開更大想象空間。
一直以來,中國快運市場被認為市場集中度低,越是不集約越容易引入互聯網模式,容易創造價值,這也讓更多資本和創業公司看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增量。
2018年以來,即便資本市場籠罩在寒冬之下,通過科技、互聯網方式整合干線物流的公司頻繁獲得融資,包括G7、滿幫和福佑卡車在獲得巨額融資后,也逐漸走向公眾視野。
業內認為,隨著資本不斷涌入,市場關注度提升,未來幾年將成快運行業的黃金整合階段。而如今,通過科技整合零擔物流市場的創業型公司也從前期融資進入到成長期。
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表示,未來幾年,是科技催化零擔物流領域變革與整合的重要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對所有零擔物流企業來說都將產生巨大的成長空間和新機遇。
對此,楊達卿認為,經過流量競爭后,綜合型、主渠道的公司需要在細分的場景化服務上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這要求公司通過技術解決不同場景的需求,走向更加深度的服務。
同時他表示,零擔市場改造難在于更多是服務B端,同時具有區域性的特點,而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全面到來,能夠幫助客戶企業提供全流程更優化服務的公司一定會取代傳統的松散人際型公司。
“從底層需求市場來說,單一的企業只能降低運力成本,而不能實現全流程成本降低的公司將被逐步放棄,依托全流程的技術綜合型解決方案公司將獲青睞。”他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