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 2019-07-15 09:09:14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從2017年9月成立至今,貴安新區新特電動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特汽車”)一直以其高速發展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匹“黑馬”。
發展之初,新特汽車就決定采取“代工+設廠”雙腿走路的計劃,2018年初新特汽車貴州試制車間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0月新特汽車首批DEV 1在一汽轎車(9.350, 0.00, 0.00%)長春工廠下線。此外,新特汽車方面曾提到,貴安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安開投”)為新特汽車在內的企業投資70億元建設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包括完整的“沖、焊、涂、總”四大工藝,自動化率高達90%的智能工廠,占地超過1800畝的電動汽車制造基地,計劃于2018年投入總裝車間使用,預計2019年全面投入使用。
不過,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貴安新區發現,上述試制車間處于大門緊閉的狀態,而當記者到達新特汽車提及智能工廠的相應規劃路段時,也未發現新特汽車工廠的蹤跡。有知情人士表示,新特汽車的試制車間已于2018年底暫停開工,原本規劃建設新特汽車工廠的計劃也已擱置。
試制車間大門緊閉
資料顯示,新特汽車由貴安開投投資并發起,設立于中國第八個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
在成立后不久,新特汽車就已規劃好試制車間的建設。貴安新區官方網站提到,新特新能源汽車研發試制項目位于貴安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南部園區,合作方式為合資。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新能源汽車研發辦公中心、科技展示中心、試制車間。2018年初,新特汽車貴州試制車間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記者來到貴安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根據園區工作人員指引找到了新特汽車的試制車間。現場可看到,大門旁邊掛著一塊標有“SITECH”字樣的進入車間安全須知,不過大門卻緊閉著。隨后,記者找到了一扇打開的側門進入,上面的指示牌寫著“負載測試區、成品區、老化測試區”等字眼,里面停著一輛DEV 1汽車,桌椅等被堆放到一側。
有園區工作人員表示,該試制車間已經超過3個月沒有開工了,“燈都沒有開了,肯定沒人在里面開工”。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園區內新特汽車的試制車間已經于2018年底暫停開工,目前暫無轉手,不排除日后重新啟動進行新車型研發的可能性。
記者就試制車間暫停運作的原因及后續車型研發規劃聯系新特汽車相關負責人,對方提到,貴陽試制車間主要用于DEV 1的初期試制工作,目前DEV 1已完成試制且投產;而新特也與重慶長壽區簽約,在簽約合作內容中也包含了新的試制車間的落地。
原定工廠“未見其影”
在走訪新特汽車試制車間后,根據另一知情人士的指引,記者來到了新特汽車曾提及的智能工廠規劃路段,而該位置在高德地圖上顯示為“長江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新特汽車官網顯示,貴安開投為新特汽車在內的企業投資70億元建設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其中計劃于2018年投入總裝車間使用,預計2019年全面投入使用。
記者到達現場發現一小片已經建成的廠房,但在附近未發現新特汽車的相關標識,多位現場人員均表示該廠房是長江汽車的工廠,沒有聽過新特汽車的工廠要在周圍建設,附近也沒有其他廠房。
隨后,記者在建成廠房附近發現了一片未建成的工地,有標識提及“貴州貴安建設集團”“承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期工程”的字眼,工地外圍貼著長江汽車的海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貴州貴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是貴安開投的全資子公司,貴安開投的大股東為貴州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記者在工地上并無發現施工人員,周邊人員透露該工地已經停工約3個月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原本該路段確實有規劃新特汽車的工廠建設,計劃在長江汽車工廠項目建設完成后著手,但是中途計劃有變;目前長江汽車在貴安新區的現有廠房已能滿足需求,因此長江汽車的剩余建設部分也已暫停。
此外,新特汽車方面也坦言,工廠計劃有調整,目前在內部對接階段,待確定后公布。
此前公開報道提到,新特汽車計劃先期產品將使用一汽馬自達的生產線進行生產,待未來新工廠正式投產后,企業會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位于貴安新區的自有工廠。就工廠計劃調整對量產的影響,新特汽車方面表示,自建工廠落成前,會繼續選擇代工模式,目前一汽工廠產能可滿足需求;除一汽外,不排除會與其他車企合作的可能。
2019年5月,新特汽車正式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重慶長壽區相關產業基金領投,多家機構跟投完成。新特汽車與長壽區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新特汽車將在長壽高新區建設年產12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簽約金額為40億元。
電動汽車觀察家邱鍇俊認為,新特的自建工廠本來應該也是為兩三年后的車型準備的,近期新特汽車應該還是依靠代工模式。
銷量“隱憂”浮現
步入2019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新能源汽車并實現產品下線,加之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帶來的影響,市場競爭無疑變得更為激烈。除了原定工廠不如預期,新特汽車面臨的銷量挑戰也在加劇。
網上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1~5月銷量分別為505輛、0輛、177輛、24輛和15輛;另據蓋世汽車網統計數據,新特汽車1~4月銷量為576輛、150輛、177輛、77輛。記者就上述數據進行求證,新特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個數據都有,一個是交強險上牌數據,一個是交付數據(經銷商端+C端用戶)。”
回顧新特汽車的發展歷程,2018年10月31日新特汽車完成了首款車型DEV 1首批下線及發運,并且在2018年完成4000輛交付,訂單超過44000輛。在產品批量交付上,此前新特汽車提到2019年的目標是4萬輛。
汽車分析師任萬付提到,2018年新特汽車的車型主要交付給集團客戶,個人客戶交付量并不多。而就新特汽車的銷量表現,邱鍇俊認為,在業內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車企往往都在年底搶出貨,以求更好的補貼政策。“新特汽車to B銷售占比可能比較大,因此訂單交付比較集中,預計新特汽車需要時間消化新政,再推出新車型。”
3月26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將降低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
此前在2019年1月,為了應對國家補貼的退坡,新特旗下首款車型DEV 1上調了補貼后售價。新特汽車方面認為,部分地區會受到宏觀市場政策影響,但在河南、山東等電動汽車需求量大的城市,價格調整的影響不大,且新特在原車型基礎上提升了車輛品質、車聯網系統升級以及售后服務保障。
另據新特汽車官網顯示,2019年上海國際車展展出的DEV Lite擁有150km續航,售價不超過6萬元;在后補貼時代,新特汽車整體產品矩陣的全新命名為D·ACE。不過,任萬付提到,與不少同價位車型相比,150km續航的競爭力遠遠不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