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9 21:05:48
在25家科創企業“官宣”進入上市倒計時后,市場對其一舉一動均予以高度關注。圍繞科創板,自然也產生了很多話題,也會產生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下面就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多位業界人士之后,總結出來的“科創板十大猜想”。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資本市場最大的事件莫過于科創板的推出,它不僅承載著注冊制改革試驗的成敗,還關系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從去年下半年首次提出,到6月份的開板和最近的集中申購,以及下周一即將到來的批量上市,科創板可謂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記錄。
在25家科創企業“官宣”進入上市倒計時后,市場對其一舉一動均予以高度關注。圍繞科創板,自然也產生了很多話題,也會產生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下面就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多位業界人士之后,總結出來的“科創板十大猜想”。
作為科創屬性的直觀體現,研發投入對于科創企業來說是重要指標之一。從目前25家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來看,整體的投入情況較好,共有15家公司近一年研發投入在5000萬元以上,占比六成;其中中國通號(13.24億元)、瀾起科技(2.77億元)、虹軟科技(1.49億元)、華興源創(1.39億元)、光峰科技(1.36億元)、容百科技(1.2億元)、中微公司(1.18億元)等7家公司研發投入過億元,占比近三成。其中中國通號2018年研發投入高達13.24億元,居于首位。
而就研發投入占比營收的數據來看,絕大多數超過5%,占比超過10%的企業也有9家。其中虹軟科技研發投入占比高達32.53%;其次是安集科技,為21.77%;第三的是睿創微納,為16.93%;第四是樂鑫科技,為15.79%;第五名是瀾起科技,為15.76%;第六名是天準科技,為15.75%。
廣東西域投資周水江告訴記者,科創板是中國第一個完全市場化的市場。既然是市場化,其中的嚴重分化也是必然的,好的企業必然會非常優秀,股價會不斷創新高;差的企業,如果盈利不能持續的話,股價也會慢慢陰跌,甚至面臨退市。就象納斯達克市場,每年都有無數家企業上市也有無數家企業退市。科創板為中國A股市場未來的市場化起到一個很好的試驗田作用,也為中國的優秀企業高度市場化地順利進入資本市場打開了一扇門。
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認為,每次確定性最強的大行情都來源于為當時經濟提供新動能的產業。例如1990~1993年、1996年~2001年的兩輪牛市,其背景是消費時代開啟、輕工出口增長。2005~2007年則是大基建時代開啟,鋼鐵、基建等板塊領漲。2012~2015年的牛市背景則是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創業板紅利,牛股多現于TMT和醫藥。如今產業升級的大趨勢、外部環境倒逼創新,以及科創板紅利等國內外環境,正共同驅動中國新一輪科技創新發展周期,因此科技將是未來的長期主線。
市場在大的風格遷移過程中,往往也會受短期因素影響而產生階段性風格輪動,使得市場轉向防御型資產。但階段性風格輪動不改長期市場趨勢,中高收益的成長股可能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核心資產。在具體行業配置方面,楊玲看好已實現技術突破的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如具備全球優勢的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5G等)、受益于轉型升級的高端制造業(工業機器人、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受益于中國強大的商業變現空間(醫藥生物等)。
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A股市場能不能走“科技牛”需要對估值、流動性和企業盈利進行中期判斷。科創板會帶動A股市場迎來“科技牛”行情,不過更多地是作為驅動點去看待。這是因為,第一,科創板的推出定位明確,是完善健全A股基礎制度的關鍵一環,為A股的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長期來看利好A股市場;第二,科創板的設立將會對A股主板帶來有利的正反饋,即科創板企業融資后支持實體企業發展,A股對標公司的估值也會相應地提高;第三,當前科技股處在低位,根據最新披露的中報業績預告,行業不乏業績增長確定的龍頭公司和白馬股、市值100~500億元之間的隱形冠軍(比如PCB產業鏈里面的一些公司)。
從科創板企業所處的行業角度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兩大行業類型最多,兩類公司占比近七成。在此前科創板設計初期,在行業范圍上,也是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
而此次首批登陸科創板的25家企業中,在科創主題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占比最高,達13家,其中又以電子核心產業企業數量居多,共有10家,包括中微公司、睿創微納等領先芯片企業。此外高端裝備、新材料企業分別有5家,生物產業有2家。從具體公司業務來看,包括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軌道交通、衛星及應用等。
那么問題來了,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到底看好哪些科創板上市公司能夠成為高科技行業的獨角獸呢?廣東西域投資周水江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中,瀾起科技、中微公司、南微醫療、睿創微納會脫穎而出,成為獨角獸企業。
東方融投(廈門)投資總經理李曉祿指出,科創板年內大概發行上市50~60只左右。由于目前科創板第一批個股發行市盈率偏高,估計機構參與熱情不足,游資將是科創板第一波炒作的主力。而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以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的發行速度來看,在未來5個月突破百股是有可能的,機構會成為首日主力軍。
另外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科創板剛開始不會出現退市的股票,而盤子大了退市股票會明顯增加。2007年至2018年10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累計退市2662家,年均退市超過200家公司。除了2015年、2017年之外,納斯達克每年退市公司的數量均超過上市公司數量,年均退市率高達7.6%,而同期上交所和深交所的退市率僅為0.3%和0.1%。科創板退市制度比主板等更嚴格,退市率有望大幅提升。
東方融投(廈門)投資總經理李曉祿告訴記者,首批25家公司集合競價后,安集科技可能成為科創板第一高價股。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是盤子比較小,是目前第一批里面市值最小的;第二是由于剛好契合目前市場炒作的光刻膠概念,也屬于芯片概念。而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科創板公司的股價是市場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開板前后的差別不會很大,也就是說發行價高的個股上市自然也會成為高價股,當前熱點板塊的明星企業可能會誕生科創板第一高價股。
東方融投(廈門)投資總經理李曉祿告訴記者,科創板25家公司在開市第1天,預計盤子最小的安集科技在漲幅上會創紀錄,漲幅可以達到300~500%。第一批科創板公司的估值普遍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市場預期第一波上市公司會被爆炒,所以普遍給的估值比較高,后續注冊制陸續推行之后估值會回歸合理。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開市,當天滬指上漲1.2%,收于2998.85點。由于不設漲跌幅限制,這些股票當天均劇烈波動,平均振幅達到111.97%。振幅最大的是安科生物,上市首日振幅高達164%。創業板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06.23%,其中金亞科技當天漲幅在2倍以上。
在開市后的一段時間內,大部分創業板首批上市股爆炒熱情逐漸減退。數據統計顯示,創業板首批股票上市后呈現兩極分化,上市后5個交易日(不含首日)整體平均漲幅為5.96%,上漲與下跌各占一半,其中3股累計漲幅在60%以上,分別是吉峰科技、銀江股份、愛爾眼科。
目前參與打新熱情高漲,更多的是看重科創板首批股票上市期初的投資機會。從創業板首批上市股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想從新股炒作中獲取收益往往風險較大。在上市初期投資者參與積極性高,之后隨著時間推移,被爆炒的新股多數以一地雞毛結尾,而具備長期業績支撐的績優股會成為最后贏家。
在之前的上市公司估值中,沒有幾個券商研究員能夠準確地得出公司的估值。
從即將上市的科創板企業發行價格來看,樂鑫科技摘得發行價榜首,為62.6元/股,方邦股份和南微醫學緊隨其后,分別為53.88元/股和52.45元/股。而在市盈率方面,中微公司以170.75倍暫居第一。事實上,除中國通號市盈率僅有18.8倍,低于行業PE外,其余企業市盈率均在30倍以上,超過行業PE水平。其中,中微公司、睿創微納、鉑力特、西部超導4家企業市盈率超行業PE一倍以上。
科創板在一級市場采取市場化詢價定價機制,沒有23倍市盈率的定價限制,加上對科創企業的估值方法更加多元化,普通投資者很難判斷什么樣的發行價比較合理,什么價位不合理。如果對非盈利企業如果詢價定價過高,二級市場投資者不認可,不排除出現破發可能。
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首先從絕對數來看,科創板企業的估值較高。但是估值的高低都是相對而言的,與主板的同類型公司估值相比,當前科創板公司的估值只能說是比較合理。其次,對于科創類公司來說,無論從A股公司還是全球范疇來講,估值都高于傳統企業,而這正體現了市場對科創企業未來成長給出的預期估值。即使當前個別公司估值存在過高的情況,隨著科創板上市企業的不斷增多,投機的溢價也會逐步消失,估值也會經歷一個回歸基本面的過程。
有私募人士認為,注冊制意味著監管層不再代替投資者去做價值判斷,其核心是“信息披露”。只要企業的信息真實,這家企業的價值就只能靠投資者們自行判斷,這就會形成投資者和上市公司的雙向淘汰。在越來越專業的市場中,沒有價值的企業將很難生存下去。
東方融投(廈門)投資總經理李曉祿告訴記者,注冊制向主板推廣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最終一定會向主板推廣,只是近期以及今年年內不可能。大概需要科創板穩定運行1~2年后,注冊制才會向主板推廣。在注冊制推出的大背景下,長期業績穩健增長的優質高成長股和低估值的價值股會得到市場的青睞,一些濫竽充數的偽成長股、純題材股的高估值泡沫會被擠破。
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這次科創板推出注冊制后面有“試點”兩個字,試點就是為了向主板市場推廣,這是不言而喻的。但科創板及注冊制試點涉及大量制度改革及制度創新,科創企業盈利情況也具有不確定性,再加上注冊制試點本身需要很多配套措施來配合,外部配套包括法律、社會誠信程度等,內部配套也不僅是制度規則要跟上,還需要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市場各方的努力。所以即便當前科創板公司的質地和過程符合市場預期,注冊制向主板市場推廣還是需要較長時間。
東方融投(廈門)投資總經理李曉祿告訴記者,隨著科創板的推出,一定會實現這一點。因為一直以來國內上市資源匱乏,很多優秀的企業都很難拿到上市指標,退出機制也很不完善,隨著科創板注冊制的推出,創投在中國一定會迎來黃金的十年。
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告訴記者,從整體上看,注冊制發行常態化會利好國內的創投基金發展,但不是所有創投基金都會發展壯大,更多的是利好頭部機構,可以說科創板極大程度上培養了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度。
一方面,無論是設立多年的大牌創投基金,還是新設基金,都要圍繞硬科技作為投資重點,招收更多具有產業背景的投資經理。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創投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于民間,風險承受能力低,投資周期短,而長線資金卻往往退避三舍。顯而易見,長期依靠短線資金從事創業投資對周期長、失敗率高、成功后回報豐厚的中小科技企業而言很不適宜。科創板企業由于有深厚科技基礎和高長成性,長線資金將會成為創業投資主要的資金來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