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2 15:49:47
《每日經濟新聞》旗下創投頻道外光錐創投(ID:waiguangzhui)為您分享《一周母基金動態》。上周,首期120億、總規模500億的青島科創母基金成立;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加速推進投資運營;與此同時,上周沒有一家母基金成立,年內共成立85只政府產業基金,同比繼續下滑。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上周(7月15日~7月21日,下同),母基金成立和簽約情況也和年初以來一樣,一如既往地清淡。
不過有一則市場消息讓市場為之一振,那就是青島科創母基金的揭牌成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的進展也值得關注。
下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周母基金行業的重要動態。
7月18日上午,備受市場關注的青島科創母基金宣布揭牌成立。該基金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總規模500億元,首期120億元,首期預計將撬動近400億元規模的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
在基金揭牌儀式和此前的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基金發起方介紹了這只母基金的背景:聚焦硬科技,對標科創板,重點支持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及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培育,政府性資金出資比例最高可達50%。對于科創母基金的使用,參股初創期子基金的資金不低于60%,用于直接投資項目的不高于40%。基金計劃在四年內分期出資到位,基金存續期為10年,其中投資期5年、退出期5年,如有需要可適當延長。
另一方面,早在本月初,青島市科技創新母基金服務機構和經營管理團隊服務項目中標結果就公示,中標人為北京洪泰同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武漢凡谷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7月17日公告稱,該公司此前與深圳市恒信華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平潭華業聚焦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平潭華業)。近日,該公司收到平潭華業通知,其與湖南高新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高新創投)、深圳市恒信華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恒信華業)、瀏陽高創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瀏陽高創)、東莞市聯景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嘉鼎創業投資(平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發起設立了長沙華業高創私募股權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后者是一只子基金,規模為2億元人民幣。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這只子基金目前一共有2個普通合伙人,其中一個是湖南高新創投、注冊資本5000萬元;另外一個是深圳恒信華業、注冊資本1000萬元;此外還有4名有限合伙人。其中,平潭華業聚焦二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認繳出資8400萬元、占比42%;瀏陽高創認繳出資6800元、占比34%;湖南高新創投認繳出資1100萬元、占比5.5%;其余不再一一列出。
來自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消息顯示,由上海國際集團等機構發起的“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首期第一階段77億元人民幣已募集完畢,并且在加速推進投資運營。
這只基金成立于去年底,由上海國際集團、太平洋保險、安徽省投資集團等共同發起,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首期100億元。
消息還顯示,該基金依托上海國際集團旗下國方基金管理公司的專業化團隊,以市場化“母基金子基金”為運營模式,首期即可撬動500億以上的社會資本。主攻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物聯網三大領域。
近日,安徽省旌德縣舉行參股安徽高特佳瑞皖醫療醫藥產業基金簽約儀式。該基金認繳總出資額為10億元人民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原則,由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投向安徽省重點發展的百億產業。
據悉,這只基金專注實體經濟,旨在打造創業和投資的產業孵化基地,搭建企業精準對接投融資的平臺。
根據清科旗下私募通的統計數據,除了青島科創母基金外,上周沒有一家母基金成立。7月份以來,成立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也僅有2家,分別是:
私募通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成立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共有85只,目標規模495.2億美元、平均目標規模7.5億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2018年成立的政府引導基金數量分別為400只、556只、269只和279只,整體目標規模自然也是數倍于今年的數據。雖然母基金是整個行業的源頭,但行情冷淡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不過從另一個側面來看,雖然數據收錄的情況算不上理想,但7月以來政府產業基金的動作還是不少。例如山東出臺政策推動千億級政府基金盡快投資、上海25億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招募100位“天使合伙人”等。說明雖然行情遇冷,但存續基金仍保持著一定的活躍度。
對于政府引導基金來說,投資周期長、目前退出的項目少,自然會對募資和投資產生一定影響。而這些現象放在市場化母基金身上可能更加明顯。一位北京母基金的合伙人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資管新規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出資產生了影響,進而加劇了母基金的募資難問題;另一方面受到近年來市場的影響,很多背后有理財出資的市場化母基金處境更是雪上加霜。“比如一些家族辦公室、私銀客戶,信心就不足了,對于私募基金配置的比例肯定也會降低,流進來的錢肯定也更少。”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