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5 16:59:52
掃地機屬于典型的“明天產品”。光大證券相關研報顯示,目前全球滲透率預計不到5%,最先普及的美國,其掃地機滲透率才10%,全球掃地機市場尚處在成長期的早期。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美國iRobot公司的拖地機器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幾年,隨著產品迭代和智能化技術升級,掃地機器人除滿足簡單的吸塵、清掃之外,開始向用戶提供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務邁進。今年以來,各大廠商在掃地機器人領域的競爭也更加激烈,iRobot、科沃斯(603486,SH)、石頭科技、戴森等企業先后發布新品。
10月15日,家用機器人公司iRobot在中國發布新產品。就在發布這一產品的前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與這家機器人公司的高管進行了對話,探討掃地機器人的發展趨勢和產業特點及其面臨的風險和問題。iRobot銷售及市場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張莉(Kelly Zhang)對記者表示,機器人和機器人之間如果能夠溝通對話、互相協作,將會讓行業有進一步的突破。
對于未來掃地機器人是否會細分化的疑問,iRobot公司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挽野元(Hajime Hikino)表示,根據數據調查,掃、擦功能分離的機器人是未來的趨勢。
掃地機器人大約從2010年開始興起,但當時由于價格偏高,用戶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尚未轉變,市場接受度并不高。
近幾年,隨著產品的迭代和智能化技術的升級,掃地機器人除滿足簡單的吸塵、清掃之外,還具備按照區域劃分清掃,與其他不同品牌家電聯動等功能,為用戶提供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務。
當下,巨大的市場潛力已成為智能掃地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大引擎,從國內市場看,不僅吸引了海爾、美的、三星、松下、飛利浦等傳統家電企業入場,也誕生了不少上市公司。此前,國內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的上市讓這一市場掀起小高潮。
據中怡康統計,2015年~2017年,科沃斯和iRobot在中國線上線下零售額份額合計超過50%。
一位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全球產業結構來看,掃地機器人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擁有獨立品牌的自主品牌商,iRobot、科沃斯、美的、海爾等;二是為其他品牌做ODM和OEM代工的企業,擁有較強的線下渠道能力,但核心技術能力不足。
縱觀國內,中國市場近年來在掃地機器人上布局的企業也非常多。而在張莉看來,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希望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因而家用清潔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市場份額均在提升。
事實上,智能掃地機器人也越來越受到全球用戶的認可。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echnavio最新研究報告,到2020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3.1億美元。根據中怡康數據,2018年我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總銷售量為577萬臺,同比增長42.1%;總銷售額為86.6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54.6%。而據奧維云網(AVC)公布的數據,2016年至2018年,我國掃地機器人零售量復合增長率達49%,其增速遠超其他家電品類,2018年零售額為78億元,零售量為605萬臺。
作為智能家居的代表產品之一,掃地機器人的發展也需要品牌企業與合作伙伴同頻共振。據張莉透露,目前iRobot跟互聯網廠商也有合作,在中國,通過天貓精靈可以對互聯機器人進行語音控制。在國外,和谷歌、亞馬遜的智能音箱產品有深入合作,目前也在探索和其他廠商合作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進入該領域。但張莉也提醒稱,目前該市場處于良莠不齊的狀態,例如一些掃地機器人售價很低,但在功能性方面難以達到用戶的需求。
按照張莉的邏輯,不論是掃地機還是擦地機,目前都需要在三方面有突出的表現:智能程度是否高,掃、擦效果是否干凈,使用方式是否簡便。同時,機器人對于家居布局了解之后,在清潔時會規劃路線高效完成任務,運用方形設計將邊角擦得更干凈等設計也是掃地機器人進步的表現。張莉以iRobot的Imprint互聯技術進一步闡述稱,該技術讓機器人和機器人之間可以實現相互的對話和相互通訊,可以實現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之間的相互協作,先掃后擦,雙機聯動。
不論是巨大的市場空間,抑或者實現機器人間協作的互聯技術,掃地機器人的市場空間令外界十分期待。掃地機屬于典型的“明天產品”。光大證券相關研報顯示,目前全球滲透率預計不到5%,最先普及的美國,其掃地機滲透率才10%,全球掃地機市場尚處在成長期的早期。
談及上述現狀,挽野元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領域目前的滲透率還是相對比較低,在美國也才11%左右,在歐洲可能是5%到7%,在中國則是低于5%。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潛力和消費升級空間,也有很多的玩家陸續拓展市場,通過創新技術的積累,挖掘出更大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目前,還是有很多人質疑掃地機器人的清潔效力,一些中老年人會覺得手動清潔才能把屋子徹底打掃干凈。但從實際情況看,例如床底下或者沙發底下等不容易打掃到的死角,掃地機器人比人更加出色。對此,挽野元表示,在創新產品的過程中企業也需要教育消費者,加速認知度和接受度,進一步激發機器人未來市場潛力。
“重視消費者體驗、并且不斷有產品創新的品牌才能生存的更長久一點。”張莉強調道,在中國市場,當一個新興、開始發展的品類(掃地機器人、擦地機器人)進入市場時,需要給消費者帶來好的消費體驗,如果有產品使得消費者不斷失望,對品類的打擊是很大的。
此前,iRobot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科林·安格爾(Colin Angle)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掃地機器人下一步的趨勢是在感知技術上進行突破,隨著技術變革,中國和美國的掃地機器人整體發展趨勢將會趨同。
而在當下,隨著行業的變革和迭代,掃地機器人也呈現出越來越細分化的趨勢。挽野元表示,市面上有二合一產品來解決掃和擦的需求,但此前iRobot也做了一個中國市場的調查,共收集到4000多個樣本,有56%的消費者反映二合一的產品沒有辦法達到深度清潔的需求,掃和擦從技術角度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功能,因而掃擦分離的機器人才是未來趨勢。
除了行業越來越細分,也有一些家庭與機器人之間產生情感共鳴。挽野元表示,當下,一些家庭也將機器人視為家庭成員。例如,殘疾人用戶由于坐在輪椅上,完成清潔工作很困難,掃地機器人幫助做家務時,用戶可出去體驗更多戶外活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