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2 00:51:05
作為一個風口行業,電子煙企業數量這幾年急劇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16、2017、2018年的全國電子煙相關企業新注冊數均超過1000家。2019年年初至9月19日,電子煙企業已新增超2000家,目前,全國共有近9500家電子煙相關企業。
每經記者 任芷霓 每經編輯 湯輝
11月1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要求市場各類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布的電子煙廣告。
這是國內監管機構針對電子煙行業進一步的表態。2018年8月,上述兩部門就曾就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問題發過通告。“這項政策的出臺,一定會引起整個電子煙行業的討論。”一位電子煙從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禁令”是很嚴重的,現在網絡購物是消費者購物的主要渠道,多數電子煙企業在電商平臺的投入也很大,在這一塊平臺消失之后,其他線上渠道以及線下、外銷的戰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11月1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一份《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在電子煙行業里引起廣泛關注。
通告中稱,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上述兩部門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布的電子煙廣告。
2018年8月,上述兩部門就曾聯合發布了《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盡管社會各界對于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意識普遍增強,向未成年人推廣和銷售電子煙的現象有所好轉,但是同時,在互聯網上的電子煙銷售仍然是年輕人的主要知曉、購買渠道。
因此,國家煙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決定再次聯合發布通告,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
對于這一政策,電子煙行業反響激烈。一位電子煙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我覺得這項監管對于電子煙行業來說是很嚴重的,現在網絡購物占了生活中購物方式的極大份額,電商平臺禁止售賣可能會引導消費者轉向其他線上交易,例如微信這樣的私人交易,消費者權益不易保障。”
目前,對于電子煙銷售來說,除了被禁止的電商平臺,還有線下和外銷等渠道。但無論是哪個渠道,向未成年人銷售都成為不可觸碰的紅線。
對于電子煙行業的巨頭來說,產品大部分為外銷,國內的政策對于他們或許只是陣痛,甚至沒有太大影響。
例如今年5月剛從新三板退市的麥克韋爾,根據其去年年報數據,麥克韋爾在境外銷售額是境內的7倍有余,境外營業收入約30.25億元。盈趣科技(002925,SZ)證券部工作人員也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盈趣科技生產的電子煙精密塑膠部件主要是為萬寶路PMI品牌提供,該品牌暫未在國內銷售,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和歐洲等地。
作為一個風口行業,電子煙企業數量這幾年急劇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16、2017、2018年的全國電子煙相關企業新注冊數均超過1000家。2019年年初至9月19日,電子煙企業已新增超2000家,目前,全國共有近9500家電子煙相關企業。這其中,有90%的企業都駐扎在深圳。
那么,對于這些才成立的規模不大的電子煙企業,新的監管政策會對它們有何影響?
來自深圳的某品牌電子煙產品經理張鳴告訴記者,這項政策看起來是堵住了這些小規模企業的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他們彎道超車的機會。
一方面是在電子煙發展初期,一些中小企業的生存模式是占有線下渠道,例如深圳的一些商場專柜,這些企業擁有很成熟的零售客戶開發渠道,而這都是他們很擅長的。在電商平臺被禁了之后,線下優勢更加凸顯。另一方面,以前的線上主戰場是電商平臺,電商平臺靠運營、運營靠砸錢,好的平臺就一兩個,成本太高。現在轉移到其他渠道,對中小企業電子煙企業來說,算是降低了門檻。
“任何一項政策的影響,都需要市場去驗證的。”張鳴稱。也有業內人士斷言,電子煙的強監管時代開始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