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6 16:25:41
每經記者 張北 實習生 李亞 每經編輯 段思瑤
圖片來源:攝圖網
日前,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官員透露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推遲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的決定,這一決定可能再延長六個月。
今年5月,特朗普重提對歐盟和日本征收汽車關稅一事,并給予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180天時間進行談判,以確定是否對進口車輛加征25%的關稅。
值得注意是,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正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與歐盟談判的最后期限。就在前一天,特朗普曾在白宮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很快就會做出決定。”然而,截止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24:00,白宮方面也沒有針對此事發表任何看法。
對于特朗普推遲做出決定的結果,歐盟官員們似乎早有預料。畢竟,在美國與歐盟、日本談判的這6個月間,各方都在博弈。
兩敗俱傷還是和平解決?
面對特朗普提出的征收汽車關稅提議,國內外的汽車制造商、經銷商及零部件供應商都紛紛表示反對,有的甚至給出了“警告”。這個提議給美國經濟也帶來了不小的陰霾,這似乎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做法。
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估計,如果征收汽車關稅或將導致美國失去36.7萬個工作崗位,并使美國GDP減少300億美元。為了盡可能避免這場“戰爭”,汽車制造商們紛紛追加投資、提供工作崗位承諾,希望能繼續保持平穩合作。
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汽車制造商們。如,豐田和馬自達宣布將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合作建設價值16億美元的工廠,此次擴建將增加586個新工作崗位。此前,豐田還承諾將會在2022年之前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
有分析認為,如果此時美國對日本征收汽車關稅,這些投資和新增工作崗位的計劃很有可能“胎死腹中”,這對美國經濟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
今年9月,安倍晉三曾表示自己已得到特朗普的保證,美國不會以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為由征收汽車關稅。萊特希澤也公開表示,兩國預計在明年4月開始的談判中解決好汽車問題。
除了日本,美國和歐盟的談判方面,最近似乎也有了新進展。據外媒報道,萊特希澤和歐盟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om)近幾周電話聯系頻繁,雙方之間的交談已經更加積極主動,但雙方并沒有就貿易協議達成明確意見,也沒有定下會面日期。有觀點認為,這表示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談判仍需要時間來磋商,推遲決定已是意料之中的事。
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11月初也表示,美國可能不需要征收汽車關稅。據路透社報道,幾位車企高管也透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近要求許多外國汽車制造商提供他們在美國的投資記錄,這對談判來說似乎是一個較為積極的信號。
雖然美國政府已兩次推遲征收關稅,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仍是懸在歐盟和日本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次貿易戰能否和平解決還需要時間磋商。
汽車制造商“擔驚受怕”
面對特朗普三番五次的關稅威脅,汽車制造商們一直處于“擔驚受怕”狀態。特朗普自上任以來,曾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都會造成傷害,并多次提出要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波及國家包括墨西哥、日本、德國等,最后甚至直接向歐盟“開火”。
雖然此次美國政府把征收汽車關稅的決定推遲了6個月,但多名歐盟官員表示美國可能把汽車關稅用作制衡歐盟的手段,這是他們談判桌上最有力的砝碼。
汽車出口是歐盟國家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美國是其對外出口的重要市場。公開數據顯示,歐盟2018年對美國出口了價值374億歐元的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占其總額的29%。從單個成員國的汽車貿易來看,僅德國就占了2018年歐盟總出口的一半以上(55%),成為歐盟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由此可見,汽車工業對歐盟經濟至關重要,并且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德國作為歐盟的主要出口國,擁有寶馬、大眾以及戴姆勒等知名汽車公司。這些汽車公司不僅把汽車銷往美國,還在美國設廠生產汽車。
如果美國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征收25%的關稅,這對汽車制造商們來說是史無前例的災難。因為眾多在美國設廠的汽車制造商生產所需要的零部件很多都需要從歐盟進口,而生產一輛裝有內燃機的汽車需要大約3萬個零件,即使是電動汽車也需要1.1萬個零件。
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估計,征收25%的關稅后將使每輛新車的價格平均上漲2750美元。在美國銷售的眾多車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豪華車型,這部分消費者可能不會受到關稅上升的影響,但大部分人可能會由于上漲的汽車價格而不再購買新車。
加增關稅,不僅給歐盟及日本的汽車制造商們帶來威脅,也給美國汽車工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因為一旦美國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征收關稅,還可能面臨來自這些國家更可怕的報復措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