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銀行“貨幣基金”來了!對標7.1萬億公募貨幣基金,區別在哪?該怎么選?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8 18:39:15

貨幣基金經過漫長管控收緊的同時,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因其流動性方面優于同類、收益率略高,成為不少具有大額流動性需求投資者尚佳“代替品”。而銀行貨幣基金的出現,也讓公募7萬億貨幣基金迎巨大挑戰。兩者區別在哪?投資者該怎么選?

每經記者 王晗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不論個人還是機構,都有很強的現金管理需求。過去大家喜歡買銀行理財,后來貨幣基金興起,又改變了一大部分散戶的理財習慣。不過,不論是銀行理財還是貨幣基金,當行業逐漸走向規范時,一些政策的陸續出臺都需要機構和持有人不斷適應,這對于防范風險也是極其必要的。

12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全面對標貨幣基金。這也意味著,銀行類貨基與公募貨幣基金接軌,公募7.1萬億貨幣基金有了真正的對手盤。這兩類基金看似基本一致,是否還有細微區別呢?同臺競技之下,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迎統一規范

《通知》首次對現金管理類產品做出定義:即僅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每個交易日可辦理產品份額認購、贖回的商業銀行或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在產品名稱中使用“貨幣”、“現金”、“流動”等類似字樣的理財產品。這意味著,和貨幣基金一樣,每個交易日都可辦理申購贖回的產品才被認作現金管理類產品。

據光大證券估算,預計目前開放凈值型現金管理類表外理財規模在4.5萬億左右,占表外22萬億理財規模的20%。

貨幣基金經過漫長管控收緊的同時,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因其流動性方面優于同類、收益率略高,成為不少具有大額流動性需求投資者尚佳“代替品”。

某公募基金固收研究員認為,“相對于公募貨基,銀行現金類理財產品投資范圍更廣、期限也更長,所以銀行類貨基要比公募貨幣基金收益率高出100個BP。《通知》下發后,對上面兩項做出規定,收益率會出現一定下降。”

“以前大家對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也就是銀行類貨基產品的定義是投資策略上的界定,《通知》下發前沒有這樣一個產品類別,也沒有對應的監管辦法。《通知》的發布削弱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力,對公募基金還是一個好事。”研究員補充道。

在好買基金研究員謝首鵬看來,《通知》的下發對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講是個利空消息,過渡期結束后會出現收益下滑的情況,商業銀行會有轉型壓力。反之,對于公募行業來說偏利好,統一監管有助于公平競爭。“銀行和公募基金都可以提供墊資,但是這方面貨幣基金管控很嚴格,這次的《通知》意在將監管細則拉平。除了金融監管的要求外,銀行之前出現的一些信用風險也是被監管納入考量的,銀行本身要寬信用支持實體經濟,風控也要加強,類現金工具不加以約束規模越來越大也會放大風險,所以嚴格按照參考貨幣基金的方式加以約束。”

“短期來看,對于銀行理財公司來說是利空消息,有轉型的壓力在。但是長期可以促進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更加規范,防止大的信用風險發生。另外,對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發產品也需要一些規章制度來約束。《通知》下發后,商業銀行發行現金類理財產品數量肯定會降下來,處于管控狀態,銀行也會考慮監管因素重新設計產品,發新的力度、節奏也會慢下來。”

銀行類貨基VS公募貨基該怎么選?

近兩年,貨幣基金進入監管強周期。

2017年8月,流動性風險新規對攤余成本法貨基的監管直接限制貨基規模擴張;同年底,監管不鼓勵貨基沖規模、停止貨基排名;2018年4月,資管新規規定成本法僅限于封閉式產品,開放式類貨幣基金理財或將不能采用攤余成本法,監管打破剛兌影響下,部分公司突圍凈值型貨幣基金,大批產品扎堆上報;2018年6月,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T+0贖回額度面臨限額1萬元的收緊。伴隨著《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及其配套措施下發,貨幣市場新基金發行停滯,存量貨幣基金規模受到收益率下滑影響出現一定程度萎縮。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12月,貨幣基金發行總量定格在348只,并隨著貨幣基金清盤數量的增加隨之減少。直到今年7月,首批6只浮動凈值貨幣基金的獲批重新開閘。截至10月末,貨幣基金數量為335只。而在規模上,截至10月末,公募貨幣基金規模減少至7.11萬億元,較2018年9月30日貨幣基金規模達到歷史最高點8.24萬億元下滑14%。

不過,隨著商業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與公募貨基制度上的統一,哪類產品更受投資者青睞?

研究員謝首鵬稱,現在的情況是銀行類現金理財比公募貨基在收益率、贖回等方面更具優勢,加上銀行本身的渠道銷售能力、獲客能力和客戶黏性等都更強,總體上對于投資者來講短期銀行理財更有吸引力。“《通知》有一年過渡期,銀行類貨基收益下行沒那么快,整體看收益率還是比貨幣基金收益率高。過渡期后,銀行類貨基可能會慢慢與之拉平,優勢差距逐步縮小,但是商業銀行相對公募基金公司優勢還是很大的,主要集中在渠道廣、網點多、手機銀行便捷等方面。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在主動管理,銀行理財及其子公司傳統優勢在類現金銀行理財,偏債券型的理財產品上。”

上述固收研究員認為,“類貨基和公募基金相比開戶流程更麻煩,另外還有一萬塊錢的投資門檻限制。如果監管統一,銀行資產端的相對優勢就沒有那么強了。”

“二者各有優勢,銀行渠道多存量客戶群體大,基金公司相對更市場化,對市場的理解更深刻,理財子公司剛成立投研經驗還有待積累。”董希淼坦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貨幣基金 銀行 公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本三级人妇在线 | 亚洲日韩α√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 |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 | 亚洲一本之道精品乱码 | 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