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3 20:49:05
每經編輯 畢華章
每經評論員 史香玲
年關將至,陜西銀保監局批量開出罰單。坐擁2000億元資產的秦農銀行,一口氣“吃下”62張相關罰單,刷新了2019年西北農商行收到監管罰單數量的紀錄。
仔細分析處罰結果,不難發現一些端倪。
具體來看,違規原因包括貿易背景審查不嚴、貸款審查不盡職、虛增小微企業貸款、違規向內部人發放貸款,等等。
這些均為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或行業底線,本不該出現問題,卻成違規高發區。
尤其是秦農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百強企業、年度金融機構綜合評價A類機構,身披光環卻“知法犯法”,不僅管理失職,而且通過各種“小動作”欺騙監管部門,頻繁觸及紅線,真可謂“膽大妄為”。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罰單中,有兩張較為突出:一是因董事長長期缺位,被罰50萬元;二是因未經資格核準實際履行董(理)事、高級管理人員職責,被罰40萬元。
細說起來,2019年秦農銀行董事長、行長職位先后空缺。先是在3月,秦農銀行董事長趙永軍赴長安銀行任董事長;10月,該行行長郝光耀調任銅川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此后,秦農銀行官網顯示的領導班子中,兩個主要崗位的領導信息一直懸而未決。
直到去年12月初,陜西省委組織部公布李彬為新董事長,秦農銀行空缺長達9個月的董事長人選終于塵埃落定。到12月底,陜西省委組織部公布孟浩為新任行長人選。
秦農銀行長期“群龍無首”,于公司治理而言,頗為值得商榷,多少是令人擔憂的,而這也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作出處罰10天后,秦農銀行在1月3日召開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通過了選舉李彬為公司董事的議案。隨后,在該行第一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經全體董事過半數選舉,同意李彬為本行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
導致其“高頻違規”的原因之一,或是懲罰力度太小、違法成本過低。
截至2018年末,秦農銀行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注冊資本近90億元,注冊資本居全國農村商業銀行第五位。如此體量及行業地位,理當全國800余家農商行中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秦農銀行卻頻繁違規。
舉個例子,在去年銀保監會全面收緊房企融資的情況下,秦農銀行卻“頂風作案”,違規發放異地房地產貸款,甚至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其不顧政策隨意放貸,性質如此惡劣,但兩張罰單卻只處以75萬元罰款。
這對“財大氣粗”的金融機構而言,不過九牛一毛。如此一來,監管的威懾作用如何,見仁見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60多張罰單背后,是公司治理和風險把控的失職。如果沒有強監管和加重處罰的壓力,在農商銀行整體管理偏弱的情況下,恐怕難以從根源上杜絕違規事件的發生。
況且,農商銀行生長于區縣、扎根于農村,客戶結構主要以農戶為主。稍有不慎,這些基層客戶將深受其害。
一言以蔽之,得益于監管部門的集中披露,商業銀行違規如此密集的違規,才得以曝露在陽光之下。但如果不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大懲罰力度,收到幾十張罰單,對于銀行而言,“輕于鴻毛”。在防控風險的背景下,對商業銀行的嚴監管,絲毫不可疏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