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2 19:30:28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易啟江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有分析人士擔憂疫情會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不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重要國際投行及大型跨國金融機構紛紛給出預期。
當地時間1月30日,IMF發言人格里·賴斯(Gerry Rice)表示,疫情恰逢中國春節假期,這本是消費旺季,疫情的出現給出行、消費等領域造成一定影響,給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但賴斯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一些不利影響只是暫時的。1月20日,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6%。
瑞銀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判斷,在其基準情景下,預計病毒疫情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因此風險資產在未來6個月應有良好支撐。該投行進一步判斷,如果能夠成功遏制疫情,預計在需求反彈和潛在的政府刺激措施下,經濟增長可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反彈。
圖片來源:攝圖網
值得關注的是,在判斷新型冠狀病毒將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時,各大投行較為一致的判斷是:短期沖擊。
瑞銀分析認為,中國為遏制冠狀病毒采取的積極措施(比如隔離封控)以及其他國家的防范措施(比如取消航班和邊境管制)將頗為有效。由于消費者需求降低且供應鏈受擾,這些措施可能使得經濟在短期內受到沖擊。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分析稱,影響大概率超過2003年SARS;對2020年一季度實際GDP的影響可能超過2個百分點。2003年SARS對當年二季度爆發期的影響是2個百分點。原因在于此次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快,潛伏期長,潛伏期內可傳播,爆發時點恰巧在人口大幅流動的春節,爆發點武漢是交通樞紐,大城市。因此傳播面廣,目前無一省份幸免。與春節這個爆發時點相應,春節假期被迫延長,重要制造業基地紛紛宣布延后開工,對制造業造成較大影響,所以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需求沖擊,也是供給沖擊,甚至對全球制造業的某些產業鏈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服務業比例相較2003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而服務業受新冠病毒影響較大。
陸挺同時表示,新冠病毒帶來的是短期沖擊,當前政策應立足于紓困,避免經濟過度下沉,保障社會穩定,疫情之后,經濟必然復蘇,因此當前沒必要過度恐慌,經濟復蘇時更應避免過度刺激。
賴斯說,中國經濟體量大,有資源有決心來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中國政府已提高了在公共衛生服務和預防領域的支出來抑制疫情爆發,必要時,中國政府也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采取行動。
IMF近日發布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3.3%和3.4%,相較2019年10月的預測分別下調了0.1和0.2個百分點,下調主要反映了幾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出現意外的負面變化(特別是印度),但IMF仍認為整體而言,全球經濟觸底企穩的跡象顯現。
但值得一提的是,IMF上調中國2020年增速預期0.2個百分點至6%,原因在于貿易局勢的緩和對周期性疲弱有所緩解。IMF表示,雖然增速預測較為疲弱,但去年秋季以來全球經濟活動面臨的一系列下行風險已弱于早前的預測,這些企穩的早期跡象可能延續。
瑞銀建議對投資組合采取三大行動:首先,限制最易受到沖擊的行業敞口,比如中國旅游相關行業。第二,構建較具防御性的敞口,比如優質股票和高股息股票。最后,投資者可利用近期價格下跌的機會逢低買入,構建長期投資倉位。
對于長期投資而言,瑞銀建議買入亞洲(日本除外)股票,新興市場股票,新興行業投資主題。報告指出,亞洲(日本除外)股票的估值已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如果我們對于冠狀病毒僅產生短期影響的基準預測成真,那么此次下跌將是逢低買入的機會,以較低的價格布局于全球盈利增長最快的地區。目前該地區較全球市場有35%的大幅折價,中國股票開盤后折價幅度可能進一步擴大,而歷史平均水平為23%。
對于行業投資機會,瑞銀認為,最近的市場動蕩為投資者帶來了布局于新興行業投資主題的機會,比如醫療保健。即便在當前的危機過后,全球人口老齡化、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基因療法的突飛猛進,都為尋求長期增長的投資者帶來了長線投資機會。此外,面臨冠狀病毒造成的短期不確定性,我們預計醫療保健行業應相對較具韌性。
安盛中國首席執行官衛澤韋Xavier Veyry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國內外存在風險挑戰,我有信心中國經濟將憑借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保持長期穩定增長。”
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持續,外資保險公司在2019年迎來更多政策利好,在強調‘同等對待’背景下,跨國金融機構獲得了更大的業務機會。2019年底,法國安盛集團已掌握安盛天平(已更名為“安盛保險”)全部股權,安盛保險也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獨資財險公司。
接下來,安盛保險將繼續配合有關部門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擔起保險業作為疫情防控堅實后盾的責任,與全國人民齊心抗疫,共克時艱。“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這場與病毒的戰役定會早日告捷。”安盛保險方面稱。
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保險公司友邦保險亦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友邦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相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暫時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趨勢不會因此改變。我們堅信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應對疫情的可能影響,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根據友邦保險的“分改子”方案,其有望成為我國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壽險公司。該機構還進一步稱:“人壽保險是一個立足長期的行業,中國市場近年來一直都是友邦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也對中國壽險市場的發展一直充滿信心。”
針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出險客戶,友邦保險于1月22日推出10項應急預案,包括免保單理賠服務、取消理賠醫院限制、取消住院報案時效要求、取消住院方式限制、取消藥品及診療項目限制、取消免賠額、取消等待期限制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