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3 13:27:35
每經編輯 趙云
互聯網行業的惡性競爭,并不鮮見。
但是,為打擊同行,故意在競爭對手的APP上散布有害違規信息,“設局”進行惡意舉報,導致對方的APP被下架處理三個月,同時令被害公司增長幾近停滯、業務嚴重被危害的操作,你見過嗎?
日前,該案犯罪嫌疑人李某、范某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被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李某應為社交應用Soul的審核經理,負責公司產品運營和內容審核等工作。
“令人窒息的操作。”一位網友如此評論。
事情要從去年7月說起。
當時,國家網信辦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啟動了專項整治行動,下架了一批應用軟件,網易云音樂、喜馬拉雅、企鵝FM等都沒能躲過,Soul也在其中。
而據辦理此案的上海普陀區檢察院透露,2019年7月,嫌疑人李某發現有一款名為“Uki”的APP與公司產品“Soul”功能類似。而對方當時沒有被下架。
為了打擊競爭對手,李某授意下屬、公司員工范某收集Uki上的有害違規信息,幾番苦苦尋覓卻沒有如愿以償。于是,李某開始授意下屬通過“釣魚”的方式收集:“如果在Uki上找不到違規內容,就用自己注冊的賬號在他們平臺上發布違規內容,然后再截圖。”
隨后的10月,員工范某分別用自己和同事的手機在Uki平臺上注冊兩個賬號,并通過賬號發布了涉黃有害言論和圖片,截圖后向有關部門舉報。
事實上,從2019年11月初開始,“Uki”APP陸續被主流應用商店下架,每日注冊用戶量出現斷崖下降,造成公司運營停頓。后該公司被有關監管部門約談,告知其產品下架原因是存在涉黃有害的嚴重低俗內容,要求整改。
Uki公司負責人在司法調查過程中透露,其實范某的賬號發布的涉黃圖片在審查過程中已被平臺工作人員發現,立即將該信息刪除,并未發布到網上,因此該信息是用戶發布后,通過自己的賬號截圖,利用截圖頁面舉報。之后公司又發現發布有害信息的兩個賬號都來自同一地址,且在發布有害言論圖片后都迅速修改了頭像,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2020年2月19日,公安機關將該案提請普陀區檢察院批準逮捕。普陀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嫌疑人基于對同行惡意打壓的目的,在被害公司已經審核做出刪除或禁言的情況下,仍通過截圖自身發布的有害信息的方式,造成有害信息已公布的表象,并向監管部門舉報,導致被害單位負責人被約談、APP下架,商業運營陷入停滯,損害了被害單位商業信譽與商品聲譽。
目前,在作出批捕決定后,普陀區檢察院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Uki”APP目前已恢復部分功能,并在應用商店重新上線。
啟信寶數據顯示,Soul隸屬于上海任意門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璞聚投資、簡鳴資本、北京明雋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Ventek Ventures;2017年06月,該公司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MFund魔量資本和晨興資本;2018年1月,該公司獲得B輪融資,投資方為DST和元生資本。該公司的C輪融資金額和投資方均為透露。
soul app此前宣傳圖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在互聯網上,Soul這類匿名社交軟件時常被貼上“00后社交神器”的標簽。
另一邊,Uki的資歷則沒那么豐富。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開始進入社交領域的Uki,隸屬上海牛咖信息科技,接受了來自九合資本和經緯創投的融資,以大數據為基礎,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進行內容和人群分發,滿足青年人交友需求。2018年12月,Uki app進入社交類app下載排行前10。截至2019年底,Uki app注冊用戶約2500萬。
Uki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公司的遭遇屬實,但由于案件仍在審理中,不便評論更多。“目前已恢復上架,正在積極復工復產,新增用戶以此前日均1/3的量在回升。”
此前,工信部曾多次出臺政策,明確互聯網企業不得惡意干擾用戶終端上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或惡意干擾相關軟件等產品的下載、安裝、運行和升級。
2020年3月1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施行。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深度偽造、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網絡信息的內容生產者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制作、復制、發布不良信息等。
盡管政策法規在前,但總有不良企業在競爭不擇手段、以身試法,陷行業于惡弊。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在陌生人社交領域,行業受政策影響越來越大。小眾即時通信工具專項整治出臺后,比鄰、密語、聊聊、音遇、探探、最右等都遭遇下架,監管趨嚴引領行業向合規化。
2019年8月,Mob研究院發布的《2019陌生人社交行業洞察》顯示,陌陌、探探的安裝量分列第一第二,緊隨其后的是Soul、Uki和積目。MobTech分析認為,陌生人社交應用的通常問題在于,用戶匹配之后缺乏有效的溝通推進方法,社交破冰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算法和大數據要求。此外,社交平臺的質量還容易受到內容影響,未來,只有合規化發展才可持續。
在相關報道發布后,不少網友表示意外。新浪科技稱,實際上,舉報競爭對手來進行打壓,此前已經有案例。
2017年8月,多款學習類App被曝光內含“黃段子”,“學霸君”“作業幫”等均牽涉其中,“小猿搜題”和“猿輔導”也被指暗藏大量色情信息,評論區“性暗示意味濃重”。
來源:成都商報
隨后小猿搜題發布公告稱,某競品公司蓄意制造“小猿搜題”的虛假信息內容,并委托某公關公司傳播。再之后,小猿搜題召開發布會,將矛頭直指作業幫。
小猿搜題方面表示,作業幫員工通過技術藏匿手段,先到小猿搜題App中“小猿日報”欄目的評論跟帖區發布數條涉黃的跟帖,然后截屏并制作視頻,委托某公關公司4小時之后,通過相關營銷號發布“小猿搜題上有約X信息”等內容,并在此后兩三天時間推動傳播。
猿輔導聯合創始人李鑫當時提到,三臺發布涉黃信息的手機設備號分別是“225593931”“225914647”“277031083 ”。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其中一臺手機登錄小猿搜題369次,均是通過210.12.147.107,210.12.147.108,210.13.41.83,210.13.41.84,210.13.41.86等5個IP地址訪問小猿搜題。小猿搜題查詢IP地址后發現,這5個IP地址均為“作業幫”辦公所在地使用的IP地址。
不過,作業幫方面當時回應稱,不做口舌之爭,對于任何故意詆毀和誹謗作業幫的行為,已經進行證據保全,并將通過司法突進究竟其法律責任。
新浪科技作者李楠評論稱,當截圖成為企業競爭中打壓對手的武器,涉及UGC內容的企業便戴上了鐐銬。如果相互設局舉報成為風氣,好的產品創意便難以成長起來。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東方網、21世紀經濟報道、新浪科技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