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創業板注冊制利好紅籌上市,創投“去庫存”步伐加快,但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仍突出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8 18:16:28

相比于PE、VC重提創業板注冊制給予退出利好,已有投資人注重風險評估。從一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目前紅籌股的估值倒掛情況仍突出。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創業板注冊制即將推行,被投資界看做創投退出的新機遇,尤其是上市規則中提及的支持條件具備的紅籌股上市,更被外界看做是繼科創板后,紅籌股回歸的又一機遇。

不過,在加速股權退出流動的潛在估值抬升背景下,目前紅籌股的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依舊明顯。據記者統計,僅今年在港股、美股上市的中資概念股中,九成以上的公司股價已經破發。

有分析指出,一級市場的估值虛高較為常見,未來或在新的股轉制度的適應下逐漸被壓縮。

利好紅籌回歸的“冷思考”

通過CDR的形式讓紅籌企業回歸A股,是科創板推出后的股權流通新探索,而本次創業板注冊制的窗口指導,再次給予紅籌企業上市優化條件,提升包容性。

按照深交所公開發布的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的相關規則,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將被支持上市。這意味著,除上交所具有此項功能外,深交所也跟上了節奏。

雖然業界對此次創業板推廣注冊制試點的利好分析有道,比如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表示,這是創投“去庫存”的開始;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有利于企業證券化流通的多元和市場化,增強投資退出信心的同時,投資價值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不過對紅籌股而言,未達A股上市標準多是受業績拖累,或已有投資架構不具備A股上市條件。

記者也注意到,相比于PE、VC重提政策給予退出利好,已有投資人注重風險評估,特別是針對往期投資尋找示范性糾偏。

肖冰就提及,注冊制最重要的是提高違約成本,但還需要修改配套法律,以免留下隱患。事實上,由于科創板在企業標準、投資基金標準以及減持規定上都較之前大幅放寬,雖然有利于資本的退出,但從促進長期資本形成的角度而言,前述投資人的謹慎更加注重政策對投融資兩端的相關性促進,而非單一再去評價所謂的退出利好。

以近期回歸科創板的紅籌股青云科技為例,該公司境外上市后,還進行了三輪融資以及1次普通股轉讓。盡管其啟動拆除紅籌架構,但該公司同時表示,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收購優帆網絡,也讓公司累計未彌補的虧損積蓄增加。雖然可以滿足“預計市值不低于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收不低于3億元”的科創板上市標準,但其依舊稱,發行后實際控制人持股降至不足四分之一是潛在風險。

可見,盡管紅籌上市可以趨利避害,但企業與實控人之間、股東之間、戰略投資人之間的“犧牲”不可謂小。尤其是作為上市前投資的機構股東,比如巨資斥入的北京融沛資本管理、上海谷欣投資的私募投資基金橫琴招證僅持股8.78%。“花大錢占小股”的風險投資,眼下又要面對股權進一步稀釋和市值承壓的風險。

對于紅籌股在境外市場估值普遍承壓的當下,一旦企業商業化運營偏離曾經主業、未達盈利預期,交易機會的稀缺性就會減少,項目估值的縮水將是大概率事件。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記者,雖然會有不少潛在案例適用新規,但門檻放低不等于障礙掃清,對于機構站臺紅籌這件事還是要慎重對待。“一些紅籌股中估值較低的品種尚為回歸的安全之選。”

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告訴記者,在PE輪次高估值的企業,到了A股也很難拿到更高的價值。“所以他們的選擇是不上市,繼續等待企業經營數據更加靚麗之后。這幾年來,上市破發已經成為了紅籌股常態,所以我們已知的很多倒掛企業選擇繼續等待可能是更加明智的。”

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仍明顯

根據過往經驗,有的企業在科創板推行注冊制之后,依然會選擇境外上市,這其中不乏出自發行人對各地上市門檻要求的評估。在業界看來,這是企業自己選擇的路,動機不同,企業上市后的差異也很大。

楊如意表示,很多股票在美國由于長期業績向下破發,更有甚者造假聲名狼藉,回國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創業板確實為部分既滿足美國上市、又滿足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了個選擇。”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A股現行的“市值配售”制度,新股定價并沒有完全市場化運作,也讓打新成為部分垃圾股炒作的“溫床”,且在次新周期過渡之后,股價大幅折損。

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按新股發行日后20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去年前五個月中,A股新上市企業賬面投資回報低于1倍的占12%。也就是說,只有12%的新股一級市場投資人在20個交易日時處于浮虧狀態。

不巧的是,大多數紅籌股在境外上市后,就已經遭遇市場拋棄,股價破發。未來如果真的登陸A股市場,投資人是否還將借打新投機以吹高股價、偏離價值基準是個問題。

據Wind統計,截至2020年4月28日,年內在港股上市的中資股(含H股、紅籌股和中資民營股)有16家,其中15家已經破發,比如九毛九距離首發上市價格僅1港元之差;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資股中,9家目前全部破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應該明確廢除“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并允許場內外投資者自由參與線上新股申購。此外,為了防止新股上市初期的單邊股價操縱,確保新股上市交易更加充分和定價均衡,“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在沿用科創板新股上市頭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的同時,可以嘗試采用T+0回轉交易機制,消除大機構、大資金和莊家對新股價格的炒作。”

從專家的分析來看,盡管A股市場正在為紅籌概念股的股權在A股流通創造便利,但從一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目前估值倒掛的情況仍嚴峻。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告訴記者,新推出的漲停板制度從10%變成20%,對個股炒作的抑制有一定作用,“類似于‘漲停板敢死隊’的這種操作現象可能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注冊制之后會推動大量的企業上市,這很大程度上對抑制估值泡沫有促進作用。”

但也有分析認為,20%的限制抑制不了市場泡沫,主要還是看投資者情緒,投資者未來是否能夠更加專業、理性。“部分紅籌股的估值泡沫已經超出20%的限制,所以并不能抑制泡沫的存在。”沈萌說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創業板注冊制即將推行,被投資界看做創投退出的新機遇,尤其是上市規則中提及的支持條件具備的紅籌股上市,更被外界看做是繼科創板后,紅籌股回歸的又一機遇。 不過,在加速股權退出流動的潛在估值抬升背景下,目前紅籌股的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依舊明顯。據記者統計,僅今年在港股、美股上市的中資概念股中,九成以上的公司股價已經破發。 有分析指出,一級市場的估值虛高較為常見,未來或在新的股轉制度的適應下逐漸被壓縮。 利好紅籌回歸的“冷思考” 通過CDR的形式讓紅籌企業回歸A股,是科創板推出后的股權流通新探索,而本次創業板注冊制的窗口指導,再次給予紅籌企業上市優化條件,提升包容性。 按照深交所公開發布的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的相關規則,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將被支持上市。這意味著,除上交所具有此項功能外,深交所也跟上了節奏。 雖然業界對此次創業板推廣注冊制試點的利好分析有道,比如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表示,這是創投“去庫存”的開始;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有利于企業證券化流通的多元和市場化,增強投資退出信心的同時,投資價值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不過對紅籌股而言,未達A股上市標準多是受業績拖累,或已有投資架構不具備A股上市條件。 記者也注意到,相比于PE、VC重提政策給予退出利好,已有投資人注重風險評估,特別是針對往期投資尋找示范性糾偏。 肖冰就提及,注冊制最重要的是提高違約成本,但還需要修改配套法律,以免留下隱患。事實上,由于科創板在企業標準、投資基金標準以及減持規定上都較之前大幅放寬,雖然有利于資本的退出,但從促進長期資本形成的角度而言,前述投資人的謹慎更加注重政策對投融資兩端的相關性促進,而非單一再去評價所謂的退出利好。 以近期回歸科創板的紅籌股青云科技為例,該公司境外上市后,還進行了三輪融資以及1次普通股轉讓。盡管其啟動拆除紅籌架構,但該公司同時表示,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收購優帆網絡,也讓公司累計未彌補的虧損積蓄增加。雖然可以滿足“預計市值不低于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收不低于3億元”的科創板上市標準,但其依舊稱,發行后實際控制人持股降至不足四分之一是潛在風險。 可見,盡管紅籌上市可以趨利避害,但企業與實控人之間、股東之間、戰略投資人之間的“犧牲”不可謂小。尤其是作為上市前投資的機構股東,比如巨資斥入的北京融沛資本管理、上海谷欣投資的私募投資基金橫琴招證僅持股8.78%。“花大錢占小股”的風險投資,眼下又要面對股權進一步稀釋和市值承壓的風險。 對于紅籌股在境外市場估值普遍承壓的當下,一旦企業商業化運營偏離曾經主業、未達盈利預期,交易機會的稀缺性就會減少,項目估值的縮水將是大概率事件。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記者,雖然會有不少潛在案例適用新規,但門檻放低不等于障礙掃清,對于機構站臺紅籌這件事還是要慎重對待?!耙恍┘t籌股中估值較低的品種尚為回歸的安全之選?!?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告訴記者,在PE輪次高估值的企業,到了A股也很難拿到更高的價值?!八运麄兊倪x擇是不上市,繼續等待企業經營數據更加靚麗之后。這幾年來,上市破發已經成為了紅籌股常態,所以我們已知的很多倒掛企業選擇繼續等待可能是更加明智的?!?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仍明顯 根據過往經驗,有的企業在科創板推行注冊制之后,依然會選擇境外上市,這其中不乏出自發行人對各地上市門檻要求的評估。在業界看來,這是企業自己選擇的路,動機不同,企業上市后的差異也很大。 楊如意表示,很多股票在美國由于長期業績向下破發,更有甚者造假聲名狼藉,回國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暗珓摌I板確實為部分既滿足美國上市、又滿足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了個選擇?!?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A股現行的“市值配售”制度,新股定價并沒有完全市場化運作,也讓打新成為部分垃圾股炒作的“溫床”,且在次新周期過渡之后,股價大幅折損。 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按新股發行日后20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去年前五個月中,A股新上市企業賬面投資回報低于1倍的占12%。也就是說,只有12%的新股一級市場投資人在20個交易日時處于浮虧狀態。 不巧的是,大多數紅籌股在境外上市后,就已經遭遇市場拋棄,股價破發。未來如果真的登陸A股市場,投資人是否還將借打新投機以吹高股價、偏離價值基準是個問題。 據Wind統計,截至2020年4月28日,年內在港股上市的中資股(含H股、紅籌股和中資民營股)有16家,其中15家已經破發,比如九毛九距離首發上市價格僅1港元之差;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資股中,9家目前全部破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應該明確廢除“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并允許場內外投資者自由參與線上新股申購。此外,為了防止新股上市初期的單邊股價操縱,確保新股上市交易更加充分和定價均衡,“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在沿用科創板新股上市頭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的同時,可以嘗試采用T+0回轉交易機制,消除大機構、大資金和莊家對新股價格的炒作?!?從專家的分析來看,盡管A股市場正在為紅籌概念股的股權在A股流通創造便利,但從一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目前估值倒掛的情況仍嚴峻。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告訴記者,新推出的漲停板制度從10%變成20%,對個股炒作的抑制有一定作用,“類似于‘漲停板敢死隊’的這種操作現象可能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注冊制之后會推動大量的企業上市,這很大程度上對抑制估值泡沫有促進作用?!?但也有分析認為,20%的限制抑制不了市場泡沫,主要還是看投資者情緒,投資者未來是否能夠更加專業、理性?!安糠旨t籌股的估值泡沫已經超出20%的限制,所以并不能抑制泡沫的存在。”沈萌說道。
創業板 紅籌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写真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