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01 15:37:49
每經評論員 燎原
最近,陜西省咸陽市婦幼保健院40名醫護人員被裁的消息,被各大媒體送上頭條,被各大網站送上熱搜。
這是民意的彰顯。畢竟,即便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但人民沒有忘記醫護人員為此所付出的一切。
媒體在發表“咸陽市婦幼保健院40名醫護人員被裁”的消息時,特別為這些在困難時期活躍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鳴不平。畢竟,當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使命以后,卻在單位遭遇“卸磨殺驢”的尷尬。
我們承認,這40名醫護人員并不都是奔赴“武漢戰場”的戰疫一線英雄,但在這場特殊戰疫面前,即便就在咸陽市婦幼保健院履職,也是英雄之舉,也是敢擔當、勇作為的表現。
不可否認的是,受疫情影響,包括醫院在內很多企業都面臨生存困境,也可理解醫院為此做出的“優化”之舉。
但從咸陽市婦幼保健院的回應來看,這是令人失望的。
今天(5月1日),咸陽市婦幼保健院在回應外界關注的《聲明》中稱,“優化方案”于2019年11月出臺,但受疫情影響,推遲于近期實施。
按這樣的說法,這些被裁員的醫護人員倒應該“感謝”咸陽市婦幼保健院,畢竟,去年11月就決定“優化”他們了,因疫情到來,讓他們多領半年工資。
這顯然很荒唐。
要知道,自2019年11月至今的半年里,醫護人員比往常更為忙碌,付出更多。特別在戰疫期間,很多人犧牲了春節和家人團圓的機會,堅守一線。他們所得的,都是他們應該拿的。此外,從媒體報道看,“一些曾在抗疫一線剛退下來的人員,連抗疫補助都沒有領取就被辭退了”。
從醫院《聲明》看,自2019年9月起,醫院對基礎建設全面改造加固,住院業務停開。此外,原先開設的婦???、兒???、兒科門診等13個科室全部停業。“經重新組合后,僅剩孕產保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和急診綜合四個門診業務,業務嚴重萎縮。”
據此,醫院對部分合同到期的聘用人員終止勞動關系。
醫院本身也是經營主體,由于業務嚴重萎縮,為保障正常運轉進行適當“優化”,盡管基于醫護人員剛剛在疫情中所發揮的作用,人們內心很難接受,但也理解。
只是人們不理解,醫院對此的態度和做法。比如,《聲明》中,醫院認為,媒體對此的報道是“惡意借疫情予以擴大炒作”,同時警告媒體,“這樣不實的報道,可能被幕后黑手利用,或者被國外敵對勢力利用,借題發揮,利用疫情煽動不明真相的民眾,最后引發社會問題。”
首先,媒體的報道是否屬實?如不屬實,真相是什么?作為涉事醫院,只需就此回應即可,何必頭頂大蓋帽來嚇唬人?而且從媒體報道來看,基本事實是醫院在疫情后期裁員40人,從聲明來看,至今也看不出問題有哪些不實。
其次,醫護人員在和醫院博弈中,處弱勢地位,這也沒問題。從《聲明》來看,“優化”的主要是因“業務嚴重萎縮”引起,并沒證據證明那些“被優化”的40名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出現問題。
再說了,如果是業務問題,何苦等到合同到期再“優化”?還不是因為合同到期解職,這樣給的補償更少。
此外,《聲明》清楚寫著“被優化”的是那些“聘用人員”。事實上,“改革”也好,裁員也罷,事業單位能做的空間不大,更多都是拿合同工“下手”,但在企業正常運轉期,恰恰是這些合同工成了單位的頂梁柱,苦活、累活、臟活,都是他們挑重擔。
如今,在“優化”中,他們成了重點需要“被優化”的對象。所以他們處弱勢地位,這毫無疑問。那么,媒體對他們的遭遇進行報道,怎就成了“惡意借疫情予以擴大炒作”呢?
再次,這事原本是“被優化”的醫護人員和醫院間的矛盾,無疑是人民內部矛盾,并非所謂敵我矛盾,新聞媒體介入報道,無論從問題本身,還是出于對抗疫醫護人員的關愛或偏愛,都是人類正常的情感宣泄和正當的履職行為。但被監督者動不動就給醫護人員或媒體扣上“幕后黑手”“敵對勢力”等帽子,歸根結底,這并不是醫院管理者不清楚這是人民內部的矛盾,而是他們想通過給“被優化”的醫護人員和媒體戴“高帽”、戴“政治帽”等行為,企圖以此嚇唬人,達到借此逃避輿論監督的目的。
由此可見,在此公共事件中,恰恰該反思的不是媒體和公眾,更不是“被優化”的40名醫護人員,而是咸陽市婦幼保健院管理者自身,是他們將這種正常的勞資糾紛政治化。
這種傾向,要警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