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4 15:27:26
據銀保監會網站金融許可證信息統計,2020年以來,截至5月6日,已有889家金融機構支行或營業所終止營業,其中840家為商業銀行。以此測算,平均每天有7家金融機構網點終止營業,其中6.6家為商業銀行網點。
圖片來源:銀保監會網站截圖
需要指出的是,在終止營業的網點中,有236家屬于重組中銀行的網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銀行網點關停,一方面是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影響,銀行也是進一步讓網點提質增效,低效網點退出。另一方面也是近年來銀行加大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所致,一些線下業務線上化發展。
銀行網點會消失嗎?
有機構研究數據表明:國內30%用戶只通過手機銀行獲取銀行服務,但此類客戶對銀行收入貢獻最低,使用線上線下多渠道客戶的客均收入為前者數倍;銀行服務全面走向線上仍需借助網點。
也不少專家直言,銀行不應盲目撤銷網點。銀行戰略專家劉興賽就認為,當前很多銀行的網點裁撤只是基于客戶減少背景下的運行成本考量,是一種被動性的戰略收縮,并沒有理清網點在未來銀行形態中的角色、定位,并沒有將裁撤與未來銀行發展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網點的過快裁撤會降低對特定群體,比如老年人的服務質量。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普遍在90%以上。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上銀行交易筆數達1637.84億筆,同比增長7.42%,交易金額達1657.75萬億元;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1214.51億筆,交易金額達335.63萬億元,同比增長38.88%;電商平臺交易筆數達0.83億筆,交易金額達1.64萬億元;全行業離柜率為89.77%。
隨著銀行業務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銀行網點客流量、交易量正在萎縮;同時,由于剛性的租金和人工成本,網點的投資回報率正在不斷下滑。麥肯錫此前發布的報告提出,除改造網點硬件外,網點運營、營銷和服務模式也必須數字化和智能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銀保監局網站、中國證券報等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野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