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5 21:55:15
卡車安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IoT技術將成為接下來十年徹底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因素。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安全是物流行業始終面對的問題。近兩年隨著電商與公路貨運規模的飛速發展,商家與用戶對于物流效率與成本不斷提出極致要求,這也一再將公路貨運的安全問題凸顯出來。
5月14日,G7安全科技日上發布的《中國公路貨運行業智慧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公路貨運的百萬公里事故數為3.7起,而早在2014年,美國公路貨運百萬公里事故數已經降到0.1起左右,可以看到,與發達市場相比,我國公路貨運行業安全管理提升依然任重道遠。
對此,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表示,卡車安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IoT技術將成為接下來十年徹底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因素。
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十年前GPS普及,解決了簡單的監控導航能力;今年則是IoT技術在卡車安全行業普及的重要轉折年;而在十年之后自動駕駛全面普及后,卡車事故死亡率或將下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以內。”翟學魂表示。
即便是擁有多年駕駛經驗的老司機,在路上遇到飛馳的重型貨車也不免心頭一緊。
正如白皮書中所言,過去十年,在我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安全風險居高不下,成為困擾行業良性發展的痛點。
白皮書顯示,過去十年,在中國居民消費支出增長、數字電商等領域的迅猛發展帶動下,中國貨運行業的規模快速上升。作為最重要的貨物流通方式,截至2019年,我國公路貨運量突破416億噸,貨物周轉量接近8萬億噸公里,載貨汽車保有量超過1300萬輛,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但是,由于我國公路貨運市場格局較為分散,數字化水平較低,企業的精細化管理能力良莠不齊,導致安全風險缺乏全面系統的數據統計與分析,阻礙我國公路貨運整體運營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不過當5G時代到來給物流行業帶來新便利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加速智能物聯網的發展和基礎算力的提升,從而推動風險行為的可視化、透明化,使得貨運企業借力數字科技實現智慧安全管理成為可能,也成為掌握有物流數據的科技公司開始布局的方向。
白皮書建議,物流企業在短期內應當充分借助IoT物聯網設備、大數據、AI算法分析等數字技術的賦能,加強主動安全管理能力,將數據驅動的管理手段應用于事前、在途和長期運營優化。
在此背景下,據G7官方介紹,其最新升級的安全產品,通過IoT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可對司機和車隊的全局性、長期風險進行預測,同時提供差異化的安全服務方案。
“G7安全分可精準預測每位司機不同的事故與賠付概率,進而為低風險的沉穩司機提供簡單、低成本的安全服務,為高風險的暴躁司機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務。對保險公司而言,不僅可以實現差異化定價,還能通過G7針對性的長期安全服務實現賠付率的顯著下降。根據已服務多家保險公司合作案例的車輛樣本數據分析,使用物聯網技術可使賠付率降低20%~30%。”翟學魂表示。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管理咨詢合伙人蔣逸明則在報告發布現場表示,短期內,物流企業應該借力數字化技術,提升智慧安全管理水平;從中長期來看,逐步完善精細化運營體系可推進風險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地;同時也需提升上下游的生態協作,共同推進行業的精細管理和效率提升。
實際上,選擇在此背景下升級安全產品背后,也一定程度暴露出G7入局商用車保險市場的野心。
一直以來,與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相對應的是貨車保險,也一直是保險行業中高風險項目,公路貨運行業也呈現了較高的保險賠付率,但是其背后巨大的市場機會也讓物流公司對此充滿興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G7于2019年獲得保險經紀牌照,目前已可以直接為車隊提供保單+安全服務,而在此之前,滿幫、京東物流以及通達系等公司早已開始涉足保險行業。
翟學魂預測,未來三五年之后,不再會存在孤立的保險產品和孤立的安全服務以及技術產品,取而替代的是給客戶七十二小時智能化的安全服務和保險服務徹底整合在一起新的智能化保險服務。
G7安全業務負責人陳立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兩年,貨車保險市場很活躍,但是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未來只有具備豐富數據積累和客戶積累的公司,才有可能做好這塊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