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9 20:28:17
5月19日晚間,浙商證券發布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顯示,公司此次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億元?!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募集資金用途方面,對投資與交易業務和資本中介業務的擬投資金額分別為不超過45億元和40億元,剩余的將用于償還債務以及經紀業務、研究業務及信息系統建設。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圖片來源:攝圖網
5月19日晚間,浙商證券發布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顯示,公司此次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募集資金用途方面,對投資與交易業務和資本中介業務的擬投資金額分別為不超過45億元和40億元,剩余的將用于償還債務以及經紀業務、研究業務及信息系統建設。
發行后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將下滑近15%
證券公司的發展與資本規模高度相關,充足的凈資本是證券公司拓展業務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證券行業排名前十的證券公司平均凈資產和平均凈資本分別為854.23億元和699.29億元。而截至2019年末,浙商證券母公司口徑下凈資產和凈資本分別為130.89億元和125.11億元,與行業領先證券公司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這也是促使浙商證券進行非公開發行的最大原因之一。
5月19日晚間,浙商證券發布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對象為不超過35名(含35名)的特定投資者,發行數量不超過10億股(含10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億元(含人民幣100億元)。
發行的定價基準日為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期首日,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不含定價基準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的80%及發行前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根據規定,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后,發行對象持股比例超過5%(含5%)的,其本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其本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轉讓。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三高速持有浙商證券約21.25億股,持股比例為63.74%,為公司控股股東。浙江滬杭甬持有上三高速73.63%股份,浙江省交通集團持有浙江滬杭甬66.99%股份,浙江省交通集團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浙商證券表示,若按照本次發行數量上限10億股靜態計算,發行后上三高速持有的股份比例約為49.03%,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浙江省交通集團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因此,本次發行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85億元將投入自營和資本中介業務
當然,本次發行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募集資金投向。根據前述預案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100億元,將用于四大項目,其中對投資與交易業務和資本中介業務擬投入資金不超過45億元和40億元,其余的不超過15元將分別用于償還債務以及經紀業務、研究業務及信息系統建設。
關于對投資與交易業務高達45億元的大手筆投資,浙商證券表示,與其他A股上市證券公司相比,公司的自營業務規模明顯偏低,雖然公司固定收益類業務相對收益水平較好,但受限于規模較小,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貢獻有限。同時,公司自營業務投資規模較小,也使得公司資產配置中優質流動資產比例偏低,流動性風險指標承壓。
記者了解到,浙商證券自營業務由股票投資、固定收益類投資以及其他投資等組成。截至2019年末,公司金融投資資產為222.51億元,較上年增加3.14%,全年公司實現自營業務收入8.38億元,同比增長76.86%,營業收入貢獻度為14.81%,較上年增長1.99個百分點。
浙商證券表示,目前,公司計劃逐步加強對自營業務的投入,特別是提高固定收益類自營業務投資規模,縮小與一流券商投資本金和業務規模的差距。
另外,對于40億元投向資本中介業務,浙商證券表示,近年來,資本中介業務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呈不斷增長趨勢,已逐漸成為公司收入來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浙商證券認為,資本中介業務是資本消耗型業務,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主要依賴于較為穩定的長期資金供給。尤其是2020年以來,受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公司資本中介業務規模增速有所加快??傮w而言,資本中介業務風險可控、收益穩定,對于提高證券公司盈利水平、完善證券公司金融服務、改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具有重大意義。
“公司計劃進一步加大對資本中介業務的資金投入,以調整業務資金來源結構,降低業務成本,促進公司資本中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浙商證券說道。
券商多方式“補血”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不斷發展,科創板的推出也要求保薦機構應參與戰略配售,客觀上對證券公司資本實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再融資新規則進一步放寬有關限制,一定程度上點燃了券商“補血”熱情。
就直接上市融資而言,今年2月26日,中銀證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5月8日,國聯證券首發獲得通過;5月20日,中泰證券也將首發申購;此外,中金公司也于5月15日晚間在證監會披露了IPO招股說明書。
與此同時,除了直接融資外,更多的上市券商選擇了再融資。以定增來看,Wind數據統計顯示,還有8家券商的定增在推進中,分別是南京證券、第一創業、西部證券、中信建投、中原證券、國信證券和西南證券,合計募集資金797.50億元,其中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募集資金均在100億元以上。另外,中信證券的134.6億元的定增方案已在今年實施完畢。
配股方面,招商證券、山西證券、國元證券、紅塔證券在內的4家券商配股計劃還在等待最終落地,4家合計募集資金達345億元,其中招商證券預計募集資金達150億元。另外,今年已有國海證券、天風證券和東吳證券共計151.19億元的配股實施完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