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1 19:39:21
每經行業研究員 張寶蓮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未來各行業如何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如何先發制人,搶占先機?靠數字化。工業數字化、多媒體數字化、能源數字化……物理世界萬物互聯,依靠數字的紐帶,長期趨勢定了!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上市公司董秘對話活動“董秘一席談”欄目特別推出“暢言新基建”專題,本期“董秘一席談”活動邀請到26家上市公司董秘,讓我們一起聆聽董秘聲音,共同逐浪新基建。
新基建啟動,意在抓住疫后提振經濟機遇,疫情期間上市公司動用各項技術手段抗疫,再到各行各業依靠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技術振興經濟,數字化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產業信息化發展,推動萬物互聯。
疫情中的“數字抗疫”,得益于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應用,未來各行業防疫工作,依然需要借力數字化。賽為智能董秘陳欣宇表示,疫情期間,賽為智能針對特殊時期應急需求,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衛生應急防控立體平臺。平臺將無人機消殺、疫情宣傳、機器人巡檢、人臉識別測溫、人員管控、聯防聯動、數據挖掘分析等融合應用,有效提升基層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大大減輕了防控工作難度和強度。
除了防疫外,智能制造也離不開數字化。采訪中,鼎捷軟件董秘張苑逸提到,疫情客觀上加速了企業客戶的數字化、信息化進程,推動企業轉型。要抓好新基建及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運用“智能+”戰略,解決企業客戶管理痛點,持續把資源投入工業互聯網應用。在這方面,鼎捷軟件此前已經部署推進數字化應用場景,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APP的創新方法與運營模式,加快工業APP的研發與部署,并榮獲“2019行業最佳工業互聯網方案應用獎”等殊榮。此外,在開展管理軟件業務的同時,要積極拓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及云領域的研發與應用。
夢網集團在物聯網、5G上密切布局。夢網開發的物聯云是專門面對物聯網通信構建的智慧公有云。通過物聯云,幫助企業系統、設備與其客戶之間形成一個更強大的聯接能力。關于5G發展,夢網集團董秘朱雯雯十分看好5G業務成長前景。她表示,從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角度來看,由于5G消息服務會比傳統短信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因此更加考驗公司的研發能力、市場能力和服務能力,這對于夢網而言是有利的。夢網從2018年開始布局5G消息,時至今日,5G消息產品已經在數十個行業實現落地。朱雯雯表示,這將為夢網在新一輪創新周期中贏得市場先機。
機器人董秘趙立國認為,新基建將給企業帶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實現數字化轉型、推動信息技術應用、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目標協同性,有利于實現全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通威股份經營光伏新能源產品例如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屬于新能源范疇。在數字化服務企業行業的道路上,通威股份用的是“生態+科技”。董秘嚴軻介紹道,通威新建高純晶硅項目,推動智能園區建設,運用機器人、智能安全帽、智能監控、智能鑰匙、5G數據傳輸、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建設智慧型工廠,解決一線巡檢難題、實現智能巡檢。增強市場競爭力。
新基建到底要怎么建?作為經濟新引擎,未來,數字飛向千萬家企業,從根上,幫助各行各業的企業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重塑價值。
這不得不提夢網集團。夢網集團的IM云核心系列產品包括了5G消息。5G消息的形式上,集成了視頻、語音、圖片、文字、短鏈、二維碼等等,按照5G消息的發展,夢網集團制定了銀行、證券、基金、汽車、美妝、服飾、餐飲、影視、旅游、航空、游戲等多類型行業應用場景,幫助各行業用戶營銷和客戶服務。
董秘朱雯雯表示:“2019年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發送量突破一萬億,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萬億流量入口。作為服務商,可以利用這個萬億流量入口,通過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為客戶提供高效智能消息服務。”
除了5G消息,云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發展基礎。數據港主營業務為云數據中心定制及托管業務,董秘林麗霞在采訪中表示,近年來,數據中心不斷向著大型化、集約化發展,互聯網行業數據中心(IDC)應用場景逐漸穩定,傳統行業向數字化轉型大勢明顯,IDC行業整體市場規模保持穩步上升趨勢;隨著國內云計算、5G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客戶對云計算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19年末,數據港累計在運營數據中心17個,IT負載合計約141兆瓦,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7%,折算成5千瓦標準機柜約28200個。同時,隨著公司國內重點區域戰略布局的逐步實施,業務已基本覆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區域。未來將繼續發揮自身專業水平,實現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
鼎捷軟件主要經營企業級軟件服務,把“創造客戶數字價值”當作企業使命,為企業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覆蓋了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鼎捷軟件的管理軟件在我國智能制造業管理軟件市場的占有率為14.7%,位居國產軟件第一位。鼎捷軟件董秘張苑逸表示,未來,鼎捷軟件將堅持“智能+”整體戰略方向,推動“一線(數字運營)、三環(數據相連)、互聯(智能互聯)”的實踐路徑,聚焦行業經營。
在風語筑董秘茹建敏看來,當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各行各業開始深挖企業內核、提升品牌形象,增強公司文化與凝聚力。風語筑主營高科技數字展陳業務,其產品呈現結合運用了5G+VR、AR、裸眼3D、全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媒體高科技展示交互技術,幫助各類主題空間、城市藝術、文創展覽、餐飲行業、新零售提升品牌形象、行業影響力,助力新經濟轉型升級。
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智能制造高科技上市企業,機器人的服務面向全球客戶。數字化轉型,力圖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打通數據端到應用端的通道,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董秘趙立國表示,公司致力于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先進技術手段,為用戶量身打造完整的數字化工廠系統解決方案,對用戶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優化管理,推動用戶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
拓斯達董秘全衡表示,工業互聯網在智能硬件設備領域,可以實現工業制造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基于工業設備交易和維保服務,給買賣雙方提供設備管理系統服務,通過產業數據的沉淀和應用,對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和高效匹配,為工業企業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運營服務,助力工業企業的輕量化發展。
威勝信息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電力物聯網的企業之一,電力物聯網經驗豐富,在如何推動建設新基建的問題上,威勝信息有著成熟經驗。董秘鐘喜玉表示,威勝信息是行業內少數同時具備物聯網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垂直應用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引領國內電力物聯網通信網關技術標準,市場份額名列前茅。在新基建的市場機會下,未來將緊密圍繞物聯網框架進行業務布局,充分發揮自身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優勢,不斷拓寬產品系列,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物聯網應用領域的連接需求,將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無線通信解決方案普及到每一個物聯網終端和應用,支持與幫助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參與建設新基建,前途充滿希望,也意味著進入更加高端的競爭,同高段位玩家匹配競賽。在這一過程中,上市公司會面臨哪些需求?
創意信息董秘王曉偉提到發展中的兩個困難。首先,新基建領域技術開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研發失敗風險大,目前還缺乏合理的試錯機制;其次,新基建政府項目對民營企業準入條件高,參與難度大,期望給予民企準入競爭機會。比如:加大基于“新基建”創新應用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擴大扶持項目范圍,增加項目扶持資金額度;配套相應的產業政策,盡快出臺“新基建”建設、運營和管理的標準規范、管理辦法及法律法規等;引導金融為民營企業賦能,配套專門基金或低息銀行資金給有能力的民企參與新基建建設中。
賽意信息董秘柳子恒將關注點聚焦在行業標準以及融資需求上。首先,現代工業是大規模的采用機器和機器系統生產連續化、均衡化和自動化,工業從設計、生產到服務整個環節的聯通,實際靠的是數字化控制和網絡協同,這當中是IT和OT的不斷融合。然而,支撐IT和OT的網絡協議是不一樣的,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政府或者行業牽頭,構建統一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其次,新事物的推動大多是探索過程,伴隨投入和試錯,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地方政府能否作為紅娘,牽頭組織產品解決方案商和龍頭企業一起共創,構建更多成熟的5G工業應用場景的應用。”賽意信息董秘柳子恒說道。
風語筑董秘茹建敏將目光投向了資金與人才培養。新基建帶來新機遇,也意味著新挑戰隨之而來。新行業的布局將對公司自身資金保障、員工能力要求以及人才梯隊建設提出更高的需求。
機器人董秘趙立國也認可人才的重要性。他表示,要抓住這一輪換道超車的機遇,投資于基礎研發。
“首先,‘新基建’都是高技術領域,所以人才尤為重要,尤其是人才的引進培養,幫助企業、科研院所在全球引進人才或設立研發機構、并購優質企業,以加快技術追趕。”趙立國如此說道,“其次,可以重點補貼工業軟件研發、半導體裝備等產業短板,做好推動企業數字化的政策引導。”
立昂技術董秘周路也把重點放在資金與研發上。他表示,數據中心服務屬于高新技術行業,技術的發展與更新速度較快,行業技術門檻越來越高。數據中心服務、通信網絡技術服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購置性能優良的主機、數據存儲設備以及視頻監控設備等高價值軟硬件設施。除了在軟硬件和帶寬資源方面的投入外,公司還需要在研發團隊和市場營銷方面持續投入。因此要求公司自身需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以滿足項目建設和業務運營的資金需求。
威勝信息董秘鐘喜玉說,對企業來說,新基建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并存。新基建投資與建設的模式仍需要探索,這是可持續發展,需要極具準確性和針對性的實施方案,希望在整體發展規劃、精準定位、技術、資金來源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從政策層面給予支持指導,從而推動新基建整體上下游產業鏈的共同發展。
拓斯達董秘全衡認為,新基建的研發和投入,是持續性的,同時也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加入團隊共同發展。在發展新基建過程中,期盼可以得到從資金稅收支持、人才配套服務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