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3 23:55:45
2020年6月3日晚間,華創陽安和太平洋雙雙發布公告,華創證券終止收購太平洋證券。華創證券是一家貴州券商,太平洋證券總部在云南,這一收購交易終止意味著云貴券商的“聯姻”失敗。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謝欣
2020年6月3日晚間,華創陽安和太平洋雙雙發布公告,華創證券終止收購太平洋證券。此事距離去年11月兩家宣布走上談判桌已過去了半年時間。
華創證券是一家貴州券商,太平洋證券總部在云南,這一收購交易終止意味著云貴券商的“聯姻”失敗。
2019年11月15日,華創陽安全資子公司華創證券與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及《關于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表決權委托協議》。協議簽署后,華創證券按協議約定向北京嘉裕支付了保證金人民幣15億元,北京嘉裕將持有的5.81億股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質押予華創證券。
在6月3日晚間的公告中,華創證券未說明終止收購太平洋的詳細原因,只表示“鑒于交易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經雙方友好協商一致,擬終止此次交易。”同時公司還表示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但毋庸置疑的是,去年11月的公告中,兩家公司都對“聯姻”充滿了希望。如當時太平洋提示,公司和華創證券均從事綜合類證券業務,如本次股份轉讓最終得以實施,兩家證券公司將可能在業務和客戶資源等多方面進行合作。
業內對華創證券和太平洋的合作也曾充滿期待。首先,華創證券注冊地在貴州,而太平洋的注冊地在云南,自古以來,云貴高原是一家。兩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也各自依托于云貴。兩家公司也均是民營券商,華創陽安原來是*ST寶碩,后來劉永好旗下新希望化工入主,讓*ST寶碩起死回生。
太平洋的控股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曾經名為“北京華信六合投資有限公司”。根據2018年7月太平洋發布的一則公告,自2010年以來,嘉裕投資的股東均由涂建、鄭億華、張憲、陳愛華四名自然人股東構成,且未發生變動。
如果單從“交易環境”來看,事實上從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6月3日,太平洋二級市場股價變動不大,區間漲幅只有3.55%。兩家公司的業績近期也維持穩定。
但嘉裕投資持有太平洋股權只有10.92%。當時就有聲音,華創證券僅僅收購太平洋5.87%的股權,嘉裕投資并未完全退出,且會造成太平洋股權更為分散,對太平洋而言是否真的有助于做大做強有待觀察。
此外,從太平洋證券本身而言,雖然依托市場活躍業績尚可,但也出現了多件不省心的事兒。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今年4月初先是被上交所通報批評,5月又被云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處罰,原因是說好的增持卻沒有完成,并且延期增持事項還未經太平洋股東大會審議。
2018年7月10日,太平洋發布公告稱,嘉裕投資作為太平洋第一大股東,擬在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增持價格不高于3.50元/股,累計增持股份不低于總股本的1%,不高于總股本的5%。
2019年1月11日,太平洋公告稱,嘉裕投資累計增持太平洋232.17萬股股票,占太平洋總股本的0.0341%,未能完成增持計劃下限。于是,嘉裕投資將增持計劃履行期限延長6個月至2019年7月10日。該延期事項未經太平洋股東大會審議。
2019年6月20日,嘉裕投資終止實施增持計劃的議案,承諾延期期間一股未增持,依然未能完成增持計劃下限。因為此事,嘉裕投資被上交所通報批評,還被云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此外,今年5月太平洋內蒙古分公司也因經紀業務違規被內蒙古證監局責令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暫停期間分公司不得新增經紀業務客戶。
而對華創證券來說,也曾經因為業務不謹慎而蒙受損失。曾經最為市場關注的是神霧系股票質押回購事項,神霧集團分別于2017年7月19日、7月28日和10月10日與華創證券簽訂了三份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協議書,分次質押共計3000萬股ST節能(曾用名神霧節能),向華創證券融資共計3.47億元。之后神霧系債務危機爆發,華創證券蒙受巨額損失。
有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指出,華創證券和太平洋在業內凈資本處于中游,作為區域性券商,兩家公司在云貴地區具有優勢,但兩家公司也在資源獲取、人才儲備等方面與第一梯隊券商相比存在明顯短板。券商“聯姻”有時候并不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就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而言,華創證券即使真的入主太平洋所持股權比例并不高,新舊管理層之間理念能否磨合也不可知,因此對此事終止不應過度解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