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6 21:27:08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遭遇重挫。行業困境之際,航司與航司之間選擇合作共渡難關。6月16日,南航攜手川航在成都舉辦聯合快線產品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南航和川航此次合作的最大亮點是聯合打造快線。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一張機票,兩家航空公司“通用”……
6月16日,中國南方航空攜手四川航空在成都舉辦聯合快線產品發布會,宣布自7月1日起,雙方將在蓉京、蓉穗、蓉深等航線上推出多項會員基礎權益及增值服務權益,為旅客打造便捷出行方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其中的一大亮點是南川聯合快線——南航和川航的航班自由簽轉和變更。航司聯合快線由來已久,通過類似“公交化”運營提高空運頻次,與高鐵等競爭。
過往,空鐵聯合等跨交運方式較多,航司之間在聯合快線的協調較為少見。有業內專家表示,在當前航空困境之下,業內這一種聯合是創新形式。但這一做法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航空公司之間的溝通成本、旅客不足發機的高成本運營等。
南航股份四川分公司總經理李棟梁在進行產品推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遭遇重挫。行業困境之際,航司與航司之間選擇合作共渡難關。
6月16日,南航攜手川航在成都舉辦聯合快線產品發布會,宣布自7月1日起,雙方將在蓉京、蓉穗、蓉深等航線上推出多項會員基礎權益及增值服務權益,為旅客打造便捷出行方案。發布會上,雙方還簽署了航空地面服務業務合作框架協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南航和川航此次合作的最大亮點是聯合打造快線。
據南方航空相關人士現場介紹,從成都出發往返北京、廣州、深圳三地的旅客,將享受到跨航司自由變更、航程互換、值機通辦、便捷接送、常客升級加速、集團客戶尊享權益等六大專屬權益。同時,南川聯合的蓉京快線將達到日均16班,蓉穗快線日均14班,蓉深快線日均7班。
對旅客而言,最大的感受是選擇航班自由度大幅提升。旅客可根據自身需求及航班情況,選擇南航和川航的航班自由簽轉和變更,如南航成都-廣州可自愿變更為南航或簽轉至川航成都-廣州。同時,旅客還可以進行廣州、深圳的異地行程互換,如南航成都-廣州可變更為南航或簽轉至川航成都-深圳。另外,在北京首都和大興兩個同城機場也可互換,如南航成都-北京大興可簽轉至川航成都-北京首都。
記者注意到,上述三類變更方式并非沒有條件限制。旅客需在原航班計劃起飛4小時前提出申請。
“南川聯合快線正式發布及運行,將提升成都到廣州,深圳,北京的航線密度和運行效率,類似的創新將提升航線競爭力,并在產品合作方面形成新突破。”南方航空相關人士在發布會上表示。
航司空運快線運作模式由來已久,高頻的類“公交化”運營與高鐵客運競爭。新冠疫情來臨,減少的客流對這一航空快線模式造成沖擊。
“市場好,航司壓力不明顯。現在壓力明顯,航司和航司之間的合作更為迫切。”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告訴記者,現在航空業的形勢比較困難,但復蘇的跡象也很明顯,首要復蘇的是商務客流。然而商務客流對時間要求很高,也就會產生對航司空運快線的需求,“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協商,在票價、服務、內部做好協調。盡管很繁瑣,但也不難。”
過往,空鐵聯合等跨交運方式較多,航空公司和航空公司之間在聯合快線的協調較為少見。比如更早之前的“空鐵快線”,空鐵聯運主要還是體現在票價優勢。
四川航空相關人士表示,南航、川航雙方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推出的蓉京、蓉穗、蓉深聯合快線,是中國民航業內跨航司合作打造空中快線的有益嘗試和大膽創新。
實際上,四川航空與南方航空的攜手已有先兆。早在6月13日,雙方就在官微互動,互稱“川妹”、“南哥”。6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更是對其“CP”關系的進一步確認。
“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式。兩家公司攜手能夠吸引更多的商務旅客。對于旅客來說,他會有更多的航班選擇,有更好的服務,但機票價格可能也會上漲。”民航專家林智杰說。
那么在航空業逐漸復蘇時刻,是否會有更多航空公司選擇類似合作模式?
“這個模式有優點,但很考驗航空公司之間的協調合作。”李曉津表示,換句話說,航空公司共同打造聯合專業的協調成本比較高,需要大量溝通、協作、配合等。另一方面,兩家航空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可能存在某些時段旅客不足而仍然堅持“發機”的情況。
而在2007年,京滬空中快線由中國國際航空等5家航空公司共同運行,當時的票價、飛行時長等問題曾引發業內熱議。
李曉津也表示,航空公司的聯合快線只是協作方式的一種,更多是業務協作。航空業困境復蘇時刻,也有可能出現航司互相參股的資本運作。
不過,四川航空也表示,川航和南航將持續深化戰略合作關系,進一步挖掘和發揮品牌資源優勢,聯手打造南川服務品牌,共同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與產品。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