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30 19:09:57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宋思艱
2020年時間過半,疫情反復,對發電上市企業影響幾何?
今日(6月30日),在咨詢服務機構安永舉辦的《中國上市發電公司2019年回顧及未來展望》線上新聞發布會上,安永大中華區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審計服務合伙人張思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疫情管控很有成效,經濟也在逐漸復蘇,整體來說下半年電力消費復蘇很樂觀,并且值得期待。而具體到上市發電公司,張思偉也預計,下半年上市發電公司業績會逐漸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國內發電上市公司已現營收增速放緩跡象,安永今日發布的《中國上市發電公司2019年回顧及未來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發電行業總體呈現出“發展、改革、分化”三大特點。其中,2019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增速進一步放緩,而隨著電力改革進一步深化以及市場因素變化的影響,各類型發電公司在2019年度的發展呈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股價方面,今年年初至今,在申銀萬國電力板塊的79家上市公司里,59家股價下跌。其中,火電板塊里,華能國際(600011,SH)、國電電力(600795,SH)年初至今分別下跌24.37%和20.94%;水電板塊里,閩東電力(000993,SZ)、湖北能源(000883,SZ)年初至今跌幅分別為20.57%和15.59%。
《報告》指出,基于對中國22家不同類型上市發電公司的分析,2019年中國上市發電公司在營收方面呈現出增速放緩,盈利效率有待提升的特點。
其中,水電為主的5家上市公司總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增幅較2018年下降9.1個百分點。6家以新能源發電為主上市公司總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增幅較2018年下降9.0個百分點。
對此,張思偉對記者表示,發電企業營收主要源于電費收入,其取決于電價和電量兩方面。“從電價方面來看,近年來隨著電力改革持續推進,市場交易的電量占比逐年增加,電價出現了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是2018年至2019年國家兩次下調增值稅稅率,對于扣除稅后的電價來說是個利好的因素,這兩者共同影響下,使得近兩年上網電價保持整體比較平穩的狀態。”張思偉指出。
在售電量方面,張思偉表示,其變化與GDP變化基本同步,受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正處于結構轉型期等影響,上市公司售電量增速有所放緩。
具體到發電上市公司,張思維則指出,水電上市公司營收增速放緩受到了流域水量季節性變化的影響,而新能源上市公司則還會受到新增裝機容量增速的影響。
實際上,2019年的水“枯”拉低了不少水電公司的業績,作為全球最大的水電上市公司,長江電力2019年年報顯示,長江電力實現營收498.74億元,同比減少2.6%。此外,三峽水利、桂冠電力2019年業績也顯示出了受來水偏枯影響的情況。
新能源發電受天氣等客觀因素影響也比較大。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稅務主管合伙人蘭東武指出,目前新能源企業盈利效益指標在上市發電企業中相對較低,資產收益率在平均線以下,這也與其發展階段有關,“新能源發電起步比較晚,技術不太成熟,發電轉換率比較低,投資相對較大。”
當時間來到2020年第一季度,隨著疫情拖累電量需求,華創證券研報指出,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電量需求下滑,電力行業營業總收入為2572億元,同比降11.2%;歸母凈利177.5億元,同比降28.2%。
多家發電上市公司2020一季報也顯示出不同程度的業績和利潤下滑。其中,一季度,華能國際、國電電力營收同比降幅較大,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61%和11.69%,華電國際、大唐發電營收分別同比下降6.01%和2.33%。在水電發電上市公司中,華能水電(600025,SH)公布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收入以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0億元和-0.54億元,同比分別下滑30.1%和106.7%。
“從數據來看疫情對于電力消費還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張思偉指出,不過他表示,2020年5月單月發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3%,這也說明電力消費隨著疫情緩解也在逐漸復蘇。“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將最終決定電力消費的發展走向。”張思偉說道。
而面對目前國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國內疫情出現反復的局面,今年下半年發電上市公司又會受到哪些影響?
對此,張思偉認為,目前國內疫情管控很有成效,經濟也在逐漸復蘇。“尤其,這次北京對于疫情精準高效的防控反映了國家對疫情常態化的防控決心和高效管控能力。現在普遍認為國內全年的GDP能實現正向增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也預測,2020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會從一季度-6.5%回升到-1.5%至-2.5%,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3%,所以整體來說下半年電力消費復蘇很樂觀而且值得期待。”張思偉說。
具體到上市發電公司,張思偉向記者表示,隨著二季度疫情開始逐漸好轉,國內疫情管控措施比較良好,預計下半年上市發電公司業績也會逐漸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張思偉指出,疫情對新能源上市發電公司影響比較小,“新能源上市發電公司一季度收入、凈利潤和上年同期相比沒有重大波動,個別公司出現小幅度上漲。這可能與新能源發電技術不斷進步,技術對人工依賴程度相對較小有關。”
對此,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咨詢主管合伙人田苗苗也表示,這一輪疫情防控中,很多新能源發電技術較為領先的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應用等做好電力需求預測。而為了更好地面對疫情這種突發事件所產生的不確定性,電力企業必須要加深自身運營過程中的數字化轉型。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