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8 14:17:25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裴健如
“何小鵬是我華南理工的師弟,李斌和我經常交流,我們都是友商。但我不喜歡拍照,以后出去要帶一個攝影師才行。” 7月3日,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對于近期外界傳言“蔚來小鵬理想抱團”的說法一笑回應。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站在2020年年中,回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新能源車市的低迷以及造車新勢力們的相繼“倒下”,沈暉對威馬進行了年中復盤,并認為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是行業正常情況。回歸到自身,沈暉希望威馬能成為第一個實現正向毛利率的新勢力車企。
“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容易陷入‘死亡陷阱’。我們希望在銷量增長的情況下,做到全年毛利率為正,這一目標在我們的短期努力下是有可能達到的。”沈暉說。
左手體系化,右手大數據
數據顯示,6月,威馬銷量為2028輛,環比增長34.9%,創下今年上半年單月銷量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威馬EX5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中首款銷量超過三萬輛的車型。“3萬輛的達成時間跟我的預期是有偏差的,坦白說是不滿意。但我們希望第二個3萬輛、第一個10萬輛甚至30萬輛的時間早日到來。”沈暉說。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在沈暉看來,威馬是一家注重產品的企業,其銷量成績離不開十六字“真言”,即:安全可靠、質量穩定、體驗出色、成本合理。“作為新創企業,雖然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我們一直在產品層面非常堅持。” 沈暉認為,威馬的產品力與體系化能力掛鉤。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造1輛車并不難,但要達到1萬輛以上的制造規模,就需要企業具有體系化能力。同時,體系化能力并不是只做一款車,而是能夠做產品矩陣,并保證質量穩定,成本合理。
沈暉認為,威馬不僅做到了體系化,同時威馬體系還具有大數據的特點。“這是威馬和傳統汽車不同的一點,在用戶質量和體驗方面我們都有數據支撐。例如,威馬電池包終身質保政策也是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給出的承諾,而不是拍腦袋的決定。”沈暉說。
據了解,威馬建立了大數據中心,其造型設計、工程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都與大數據中心對接,以保證威馬的產品實時在線聯網。沈暉認為,大數據搜集對于質量提升、質量問題預測、用戶體驗提升以及產品規劃都有大的幫助。
D輪融資正在推進
“造車新勢力在成立初期不燒錢是不可能的,但企業應該在燒錢階段把基礎能力建立起來。”回顧威馬發展歷程時沈暉如是說。
有限的資金考驗著造車新勢力們的智慧,究竟應該把哪些項目放在重要位置,如何用高效的資本效率建立起基礎能力,是每個新勢力造車企業面臨的統一課題。沈暉表示,威馬早期選擇把設計研發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生產制造等基礎能力放在首位。 “很多投資人和資本界對威馬的評價是資本效率比較高,這代表同樣的投入我們產出更多、成果更好,或者同樣的產出我們花錢更少。”沈暉表示。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造車新勢力而言,基礎能力的建立意味著公司走過了0-1的階段,而1-1000的階段則需要吸引更多新用戶。眼下,威馬已經走過了0-1的階段,而1-1000的階段還面臨各種挑戰,也需要資金支持。
此前,威馬一直在推進D輪融資。“今年整個資本市場融資環境比我們想象得要差。威馬此前受到了很多海外基金的關注,本來我們的D輪融資瞄準了海外市場,但沒有想到疫情發生了。雖然比原來延誤,但也在進展當中。”沈暉說。
據沈暉透露,國內基金和地方政府也對威馬表示支持。“很多人誤解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是靠政府扶持,這是錯誤的觀念。這不是一個新趨勢,而是汽車行業發展的規律。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是好事情,證明政府認可我們這個事業。”沈暉表示。
盡管,威馬的D輪融資還在推進之中,但沈暉也強調:“威馬強調高質量發展,而不是不顧一切增長。我們有詳細的成本分析,現金流非常健康。即使一分錢沒有融到,威馬也可以穩健運營很多年。”
造車新勢力應加強合作
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約為7萬輛,同比下滑28%。與燃油車市場相比,新能源車市的回暖趨勢較弱。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5月,以威馬、蔚來、小鵬為代表的新勢力車企總銷量已占中國純電動份額的15%,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6%。
在沈暉看來,新能源市場下滑主要受B端的新能源汽車需求減少影響。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新能源市場的B端銷量比C端更高。而現在受疫情影響,大家沒有出行需求,B端新能源市場就受到了沖擊。和傳統車企不同,造車新勢力們一直以來都以C端為主。”沈暉認為,造車新勢力今年的銷量增長幅度會在兩位數以上。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沈暉看來,2020年將是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發展的分水嶺。“特斯拉國產化以后對新能源市場起到了帶領作用,用戶會覺得新能源汽車是可以信賴的。同時,之前很多消費者會擔心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充電方便性、電池續航里程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未來一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或將超過燃油車。” 沈暉分析稱。
不可忽視的是,2020年以來,不少造車新勢力都傳出了欠薪停工、或將退出市場的傳聞。對此,沈暉認為,淘汰賽是行業發展中的正常情況。“與傳統車企一樣,造車新勢力的發展也會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律,市場會留下頭部企業。正是基于此,每家新勢力造車企業都要搞清楚,自己的產品有什么特色,財務要保證穩健以撐住長遠發展。”沈暉表示,造車新勢力們應該是合作關系,把新能源汽車市場做大,才是共同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