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2 18:22:59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梁梟
在今日(8月22日)舉行的醫療大健康產業戰略發展論壇暨新滬商醫療大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儀式上,復星集團全球合伙人、復星醫藥聯席董事長姚方談及政府政策給醫藥行業帶來的影響。
姚方表示,在醫療醫藥行業中,最重要的是誰買單。現在國內醫療醫藥產業最主要的支付方是政府,所以政府政策在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三醫聯動下的帶量采購政策給醫藥行業提出了挑戰,首先,藥企必須提升技術水平,比如以前一個品種有好多家(藥企),但現在一致性評價刷掉一批,這段時間里。很多藥企日子不好過,而頭部企業則享受到集聚效應和規模化。
姚方在活動現場發表演講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姚方進一步指出,技術提升之后,藥企應該琢磨的是創新,打破以往藥廠壟斷的概念。比如國家推出了MAH制度(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之后,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專利技術,而不是去做設備購置、圈地建廠,這樣會提升研發速度,也會促進行業結構的調整。
對于集采,姚方表示,“我們感覺兩、三年后,集采肯定會覆蓋到器械和診斷,當然器械和診斷有其特殊性,在集采的過程中不像藥品速度那么快。此外,創新產品的溢價率總體上會逐步降低,遭到擠壓,醫保覆蓋也會進一步降低患者負擔,我們感覺一輪輪的集采,降價速度即使不加快也會保持下去,所以藥企必須認真面對。”
姚方還提及,隨著當前歐洲和美國出臺相關政策,藥企創新也面臨挑戰。“一是供應鏈去中國化。二是技術封鎖,現在我們去訂購一些設備,很難訂到。三是人才封鎖,我們在歐美投了一些VC,希望能引進人才,但其實很困難。”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