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03 19:27:02
每經編輯 程鵬
塵封了188天的印度泰姬陵,終于在9月21日迎來了第一位國際游客;大英博物館也在閉館163天后,于8月底重新開啟大門……如今,隨著各國旅行限制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旅游景點陸續對游客敞開大門。
蘇梅島一佛寺 圖片來源:每經編輯 程鵬 攝
近日,對于上半年因疫情長久憋在家里的國人來說,一則出境游消息立即引發廣泛關注。
據媒體報道,泰國旅游局長育塔薩本周二(9月29日)表示,下周四即10月8日,120名中國游客將從廣州飛抵度假勝地普吉。這將是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國門后泰國迎來的首批境外游客。
一時間這一蹊蹺的消息引來網友議論:“出境游放開了?”“泰國能去了?”可在節前即9月28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剛剛才發布了《中國公民國慶中秋假期盡量避免非必要跨境旅行》的通告提醒公民盡量避免跨境出行。
圖片來源: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告截圖
此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市各大旅行社,均表示目前沒有恢復出境游業務,旅行社也沒有組織泰國游的通知。泰國駐廣州領事館表示上述消息是假的,該領館沒有接到任何文件,也沒有辦理旅游簽證。“現在航班也沒通啊。”該領事館工作人員稱。
泰國旅游局工作人員:
有120人要飛普吉,不是游客是客商
據之前媒體報道的細節,育塔薩說,這批游客來自中國廣州,而廣州已經連續多月沒有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他還透露,10月8日載著120名游客的該航班將從廣州直接飛往普吉島。作為泰國逐步重啟國際旅游計劃的一部分,目前只有被泰國認定為低風險國家的國民能被允許入境。對于目前進入泰國的游客均要求持有長期護照、購買10萬美金的健康保險卡和入境前72小時的新冠檢測陰性報告,同時在可選擇隔離設施內的14天隔離期內還將進行兩次檢測。
據悉,泰國內閣于9月15日批準“特殊旅游簽證”(Special Tourist Visa)措施,10月起允許符合條件的長期逗留外國游客入境。按照“特殊旅游簽證”措施,持有該簽證的境外游客將允許游客在泰國逗留90天,此后可續簽2次,即總共可在泰國停留270天。不過,持有特殊旅游簽證的旅客入境后仍需隔離14天,且須出示自費隔離地點(酒店或醫院)和之后居住地點的付款證明。
位于曼谷市中心暹羅廣場附件的四面佛
圖片來源:每經編輯 程鵬 攝
然而泰國官方的消息似乎還沒有統一。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泰國駐華的多個機構得到的回答結果并不一致。泰國廣州領事館直稱假消息,但泰國旅游局華南地區工作人員則坦誠確有120人要飛普吉,但他們不是游客身份,而是客商,拿的是商務簽證而非旅游簽。還有泰旅局中國區人士直言此事雖真,但作秀成份更大。
“目前我們并沒有收到通知,包括那個'特殊旅游簽證'。”泰國廣州領事館的工作人員稱,簽證如果恢復辦理將在官網公布。
由此可見,所謂的泰國出境游更有可能是商務活動。不過泰國出境游的作秀,也著實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至少有24個國家地區已向中國游客開放邊境,無需入境后防疫隔離。但鑒于國外疫情情況,目前出境組團旅游仍然是禁止的,文旅部亦不鼓勵個人非必要出境旅游。玉屏旅游集團執行總裁湯佩玄認為,出境游短期內很難全面放開,只有等疫苗批量生產,出境游才有望全面開放。
連續5個月國際游客數量為零
泰國急需中國消費力
中國是泰國旅游業的最大客源國,但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旅游業經營情況慘淡。泰國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泰國迎來669萬外國游客,較去年同期減少38%,帶來的收入同比減少63%,其中今年前三個月赴泰中國游客為124.7萬人次,同比減少60%。今年8月,泰國接待的外國游客數量為零。為遏制疫情蔓延而關閉邊境后,泰國已經連續第五個月沒有接待外國游客。而在去年8月,泰國曾接待347萬名游客,創造1698億泰銖(約合53.75億美元)的相關收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湯佩玄指出泰國旅游長期依賴中國市場,目前該國旅游很難像中國一樣做國內循環,因此旅游業處境非常艱難,急需中國消費力。
普吉島一沙灘 圖片來源:每經編輯 程鵬 攝
泰國政府發言人育塔薩預計重啟國際旅游業的第一個月將迎來1200名游客,產生10億泰銖(約3155萬美元)的營收。未來一年這個數字會上升至1.44萬人和124億泰銖。他同時強調,泰國已經在100天前控制疫情的本地傳播,使得來泰國躲避疫情成為很有吸引力的選擇。
根據此前報道,泰國旅游與體育部部長皮帕特曾表示,將逐步放開外籍旅客入境。根據皮帕特的介紹,如果在11月1日之內,陸續入境并接受隔離的600名旅客中未發現感染,將申請更多的游客入境,預期每周可入境游客達到每周300人之上。
泰國政府目前預測2020年總共有670萬外國游客來訪,較去年創紀錄的3980萬人顯著下滑。泰國旅游協會:預計第四季度到泰國旅游的外國游客人數為5萬人,同比下降99.5%。2019年外國游客消費1.93萬億泰銖,占泰國GDP比重達到11.4%。泰國政府預測2020年GDP將萎縮8.5%。
世界旅游業損失巨大,恢復需2-4年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9月底發布的最新版《世界旅游晴雨表》,對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旅游業的影響進行了總結。晴雨表數據顯示,疫情對旅游業造成了嚴重影響,今年上半年國際游客人數同比下降了65%,其中,6月國際游客人數同比暴跌93%。
世界旅游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6月期間,國際旅游需求大幅下降,國際游客人數減少4.4億人次,國際旅游收入損失約4600億美元。這大約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國際旅游收入損失的5倍。
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波洛利卡什維利(Zurab Pololikashvili)表示,“最新的《世界旅游晴雨表》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對旅游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旅游業是數百萬人賴以生存的行業。實際上,現在許多目的地都具備安全和負責任的國際旅行條件,但這迫切需要政府與私營部門的密切合作,推動全球旅游業重啟繁榮。協調行動仍是關鍵。”
盡管自5月中下旬開始,許多目的地逐漸重新開放,但在北半球夏天的旅游旺季,國際旅游人數的預期增長并未實現。比如,作為全球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今年上半年,歐洲的國際游客人數下降了66%,美洲下降了55%,非洲和中東也受到影響,游客人數均下降了57%。在次區域層面,東北亞和地中海南部歐洲的降幅最大,游客數量分別下降了83%和72%。2020年上半年,世界各區域和次區域的入境人數下降了50%以上。
亞太作為最早發生疫情的地區,國際游客人數在上半年總體下降了72%。在日本,日本政府觀光局公布了8月的訪日外國游客數據,與2019年8月相比,今年8月訪日外國游客數減少了99.7%,僅為8700人。其中,來自中國的游客最多,約1600人;其次為越南游客,約1100人;韓國和美國游客均約700人。往年8月是日本旅游的旺季。
世界旅游組織也注意到了越來越多的旅游目的地開始重新向國際游客開放這一積極的轉向。該組織稱,截至9月初,53%的目的地已經放寬了旅行限制。盡管如此,許多政府仍保持謹慎態度,而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國家采取的封鎖措施,對國際旅游業產生了巨大影響,移民數量的急劇下降也使數百萬員工和企業面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旅游組織對未來的展望并不樂觀。該組織預計,在最壞的情況下,2020年國際游客人數與2019年相比將下降58%~78%。截至8月的數據顯示,國際游客旅游需求下降已接近70%,特別是在一些目的地重新采取旅行限制措施之后,該組織預計人數將繼續下滑。同時,世界旅游組織認為,未來,旅行需求的減少和消費者信心的下降也將持續影響下半年旅游業的市場表現。
世界旅游組織認為,如果未來疫苗能成功上市或治療手段的進步使得游客信心恢復,再加上各國的旅行限制逐漸放寬,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國際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將發生變化。
不過,國際游客人數要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國際旅游組織認為,仍需要2~4年的時間。
國內旅游熱火朝天 出境旅游仍門可羅雀
在經歷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得益于國內的出色防疫工作,如今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航班在飛,上億人開始同時度假。據央視新聞報道,從官方和旅游機構所預計的數字來看,今年的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旅游人數預計將達到5.5億至6億人次,無論是官方數字還是機構數字,都已達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水平。也就是說,這個“國慶黃金周”,將有約占中國總人口40%的人出門旅游。
據人民日報報道,據文化旅游部數據,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游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9月30日報道稱,中國鐵路總公司預計,從9月28日至10月8日,預計旅客發送量將達到1.08億人次,平均每天982萬人次。
美聯社的報道還提到,并不僅僅是現在的這個“國慶黃金周”,事實上由于疫情被有效控制,中國今年第二季度主要旅游景點的游客人數比第一季度猛增了近159%。
文化旅游部的官員本周告訴美聯社記者,今年7月和8月,全國熱門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的游客數量已達到去年同期的90%左右。
國內旅游呈現出了明顯的復蘇趨勢,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趨勢。
但相對于火熱的國內旅游,現在出境游依舊慘淡,毫無疑問是國外仍舊形勢嚴峻的疫情導致的,在美國,上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超過了700萬例;歐洲大部分地區目前遭受著第二波疫情的沖擊;即便是像希臘和克羅地亞等沒有遭受第一波疫情的國家,在6月歐洲內部重開邊境后,當地的確診數也明顯上升。因此各國不得不重啟更為嚴格地控制措施。
出于對自身健康的顧慮,大多數國人出境游的心理預期是很低的,再加上各國嚴格的邊境控制措施,會使得一切變得“麻煩”,先不說很多國家尚未開放邊境,即便是有意向向低風險區域開放的一些國家也會有一些隔離監管措施,比如泰國即將迎來的120名中國“游客”,仍然要求他們購買健康保險和出示入境前72小時的檢測報告,同時還要在隔離設施內進行14天隔離,并將進行兩次檢測。此外,根據我國現有的邊境管制措施,無論是否來自低風險地區或持有核酸檢測證明與否,凡是入境旅客都必須在入境地進行14天集中醫學隔離。這樣出境前后最長可能需要28天的隔離觀察,對于很多人來說時間成本太高了,將嚴重影響短期旅行體驗。而且還伴有健康風險以及額外支出的費用。
根據每經小編去攜程上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出境游熱門目的地中,例如日本、泰國、冰島、瑞士等除開馬爾代夫外的絕大多數旅游產品仍然處于不可訂狀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新網、第一財經、央視新聞、人民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世界旅游組織等公開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