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7 20:09:43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陳俊杰
近日,智慧醫療企業深圳市聯新移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新)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規模為3億元,深創投領投,高特佳弘瑞、軟銀中國資本等知名機構跟投?!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這已是聯新今年來第二次融資,累計金額接近5億元。
深創投副總裁蔣玉才談到,智慧醫療整個國內市場發展非??欤潭處啄陱?00億發展到800億,是一個“水大魚大”的細分市場。
對于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難點,聯新總裁兼CEO朱雙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智慧醫院已經成為衡量醫院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但這個領域還是太新,所以推進起來還是有難度和挑戰。首先是在醫院的采購目錄中,智慧醫療的目錄尚未建立,一體化采購有難度;其次,對于醫院內部的醫生、護士等用戶使用習慣方面,還需要長時間的培育。
聯新總裁兼CEO朱雙全 圖片來源:聯新供圖
在朱雙全看來,之所以存在智慧醫療,主要是因為當前醫療資源存在分配不均衡、醫療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共有醫院34354個,其中三級醫院僅有2749家,占比約8%;然而,三級醫院就診人數卻達到20.6億人次,約占全國醫院就診總人次的54%,醫療資源供需明顯不匹配。
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又存在數據相互獨立、網絡技術不完善等壁壘,盡管很多醫院已經或多或少引入信息化改造,但雷聲大雨點小,大多步履蹣跚、進度緩慢。一位曾做過臨床醫生的投資人談到,20年前,他每天有40%的時間在做臨床數據管理,2小時核對開過的醫囑。“那個時候沒有好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做數據管理只能靠責任心和手工人力。”
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迫在眉睫,如何進一步提高醫療效率是很多醫療機構需要解決的問題。中金資本執行總經理劉森林表示,疫情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醫療衛生體系不流暢的問題,同時也產生了新的醫療需求。所以,疫情不僅創造了智慧醫療市場的增量,而且讓常量問題爆發出來,驅動了對智慧醫院建設。
朱雙全深刻感覺到疫情前后醫院對智慧醫療的重視程度大有不同。他告訴記者談到,今年上半年,大多數公立醫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聯新的業務受到一些影響,一些項目延后,但從第四季度的情況來看增長勢頭比較猛。
實際上,我國部分醫療機構已經在向智慧醫院推進。很多醫療機構已經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候診提醒、院內導航、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劃價繳費、健康教育等服務。而在院內,醫務人員使用移動查房、移動醫囑、移動護理設備和智能化、動態無線監控設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療效率。
盡管如此,智慧醫療在國內還是一個較前沿的新事物。特別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離智慧醫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醫療數據的結構化、標準化,跨部門、跨機構的信息交互方面還需要追趕。
蔣玉才指出,僅僅只做醫療軟件的公司行業稱之為醫療信息化企業,只有同時在醫療智能硬件的配合下,形成解決方案的企業,才叫智慧醫療企業。
“什么是智慧醫院,就是在治療過程中能有更高效的辦法促進醫療行為,如果這些問題沒弄明白,就不存在所謂的競爭。” 朱雙全談到,智慧醫院就是圍繞醫生提高效率、提升患者滿意度。但是,這一作為改變醫護人員臨床行為的工具,面臨的挑戰就是這個事物太新。他打個比方稱,很多醫院醫生、護士遇到聯新的新產品,就和多年前他見到Windows系統一樣,還需要學習。
據了解,目前聯新有900多家醫療機構客戶,對比全國的醫療機構數量,還有很大的市場價值和空白等待聯新挖掘。朱雙全認為,信息不能打通是個問題,但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醫院要有意愿去改變。另外,要給新生事物一段時間,去獲取未來發展的時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