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副院長張純信:在這些金融科技上,中國領先歐美非常遠,且會越來越遠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31 16:28:09

每經記者 易啟江    每經編輯 段煉    

“金融科技的有些方面,我國超前得非常多,比較明顯的是移動支付,央行數字貨幣也出來了,比起一些歐美國家,我們領先是非常遠的,且可能會越來越遠,(他們和中國的這種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純信10月30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張純信教授200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金融學博士學位。在此之前,他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的金融學學士和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在金融科技、投資學、公司金融領域頗有建樹。

張純信教授應邀出席10月30日舉行的“2020金融科技創新成都峰會”,并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就金融科技如何在應用場景上發力、如何創新金融監管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我們技術非常領先但應用場景是弱點

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進入美國,甚至東南亞、非洲,數字人民幣也推出來了,那么,中國的金融科技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到底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呢?

對此,張純信表示,金融科技它不是一件事,它是好幾件事,包括大數據、智能科技、云計算、支付、區塊鏈等等。有些方面,我國超前得非常多,比較明顯的是支付。“當然,現在央行數字貨幣也出來了,比起一些歐美國家,我想,我們領先是非常的遠,且可能會越來越遠,(他們和中國的這種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區塊鏈技術,我們也非常領先。截至去年底,全球的區塊鏈專利有82%是在中國產生的。

在技術方面,中國非常前沿,非常領先,但應用場景是我們的弱點!除了支付、數字貨幣這樣的應用場景我們領先,其他很多方面,我們仍然是服務于別人的應用場景。可能美國人、歐洲人、新加坡人在想該用這些科技做些什么,因為大頭其實是在應用上。

相較于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國對于投資人保護非常重視,“這一點我認為是對的!可能美國覺得反正投資自有風險,投資人你賠了就沒了,你自己要負責。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要快速地去發展一些應用場景,可能沒有人家那么快,因為人家是無任何枷鎖的,它可以隨便搞,投資人把錢都賠光了也沒關系,把人家退休金賠光了也沒關系。”

那么,我們在應用場景上應如何發力呢?張純信認為,我們可以做資產數字化,“我覺得數字資產的合法化、制度化很重要。包括了資產的數字化本身,經過區塊鏈的技術,經過分流的技術,怎么樣把一些不動產或者是本來投資人不容易碰到的一些投資產品數字化。”

張純信表示,資產數字化這一點,我們目前在全球比較落后。但是,這個是很容易彎道超車的。為什么?因為我們的市場很大。

我們可選的投資產品可能比美國歐洲少一些,所以,一旦有多的數字資產出來,它的市場需求是非常大的,就非常有可能會彎道超車。

所以,即便是我們滯后一點的地方,但市場優勢仍然存在,技術優勢仍然存在。

金融監管最主要是明確什么可以做

金融科技飛速發展,創新層出不窮。技術是中性的,應用得當能給金融發展注入新動能,應用不當也可能引發新風險。那么,要如何進行監管,才能讓這些先進科技既能產生更多前沿應用,又讓創新可以規避系統性風險呢?

對此,張純信表示,在監管方面,有哪一些要去加強,相信會有很多。但是,倒不是說所有的都要去做,或者說所有監管措施馬上就要呈現,要一步一個腳印,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做,“最重要的還是明確什么東西是想做的,明確了,企業就可以去做,銀行就可以去做,我們做學者的也就可以有方向性地去學習、去做探究。”

張純信舉例說,比如區塊鏈,國家明確了這是一個核心的創新技術,很快中國的區塊鏈技術就全球領先了,可見,國家的指引非常重要。

區塊鏈這塊,可能是在金融科技大數據等等方面牽扯到的問題比較少,比較核心的一些部分都已經得到了解決。“幾年下來,從模糊到保守,到現在推進,我們是看到了一個明顯的趨勢,我覺得這種趨勢非常重要。”

“其實金融科技這個行業,尤其是在中國,我們就像一萬只小船,只要國家給到我們一個清楚的方針,我們統統都很靈敏的,我們很快就可以上軌道,很快就可以跟上這個船流。”張純信形象地比喻道,“30年前、40年前,可能我們不是一萬只小船,我們是所有人都在一艘大船上,所以那時這艘船可能會很慢。現在已經變化,尤其是新興產業。國家現在也變得非常的靈敏!”

西部金融中心不是彎道超車而要換道超車

對于正在打造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張純信教授也帶來了他的思考。

他說,大家都講彎道超車,但他認為成都應該可以換道超車。

他認為,要思考傳統金融這一塊,是不是成都重點要的。現在,新金融已經來臨,而傳統金融不再是未來的趨勢。這種現狀之下,成都如果把這個機會用好,那就不是彎道超車,而是直接換道。“不用去復制從前上海怎么做的,或者香港當時怎么做的,而是聚焦在一些新的金融科技上面,我覺得這符合我們成都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他表示。

近年來,成都市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系列部署,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自身資源稟賦、區域特色和產業特點的現代金融業創新發展之路。前不久發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成都排名全球第43位,創歷史最高水平。

建設金融科技和后臺服務中心方面,成都獲批央行數字貨幣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成都金融機構數量和門類均位居中西部前列,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2650余家。

成都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高品質科創空間—“交子金融夢工場”。

滬深交易所、新三板西部基地在成都落戶。共有30多家大型金融后臺服務中心,170余家金融外包服務機構在成都落地。

而中西部第一個基金小鎮——天府國際基金小鎮,已入駐包括IDG資本、中信資本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基金機構超過400家,累計注冊管理規模超過4000億元。

成都著力構建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高標準規劃建設的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目前已入駐金融服務企業2700余家,金融配套服務機構2200余家。與復旦大學、電子科大、西南財大、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知名高校智庫加強合作,搭建“政產學研用融”平臺,推動設立成都金融業聯合會暨成都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聯盟。

張純信教授也非常贊同“聚集”效應。“單槍匹馬的時代我認為是過去了,新的科技、新興產業當中,可能需要的是大家的一些協同效應”。而協同效應,需要有足夠的精英們聚集。

他認為,“聚集”是非常重要的。怎樣把“聚集”的協同價值做起來?要有效地把金融機構,把區塊鏈技術和設計、產品和應用場景、云計算等等的平臺載體聚集起來,才能產生協同效應。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專訪 復旦大學 金融科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亚洲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 自拍自偷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理论片在线观看 | 香蕉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久综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