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5 00:26:29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4日晚在上海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
“老朋友”連年光顧,“新朋友”不斷加入。本屆進博會與前兩屆相比再次升級擴容,擁有更大展覽規模。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介紹,盡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影響,但參展企業報名踴躍,各方合作意愿熱度不減。“比如日本有4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5萬多平方米,比上屆分別增長10%和16.9%;法國有8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近1.6萬平方米,比上屆分別增加11.7%和7%。”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進口博覽會將提升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和希望,更重要的是能夠激活各國出口的活力,從而帶動經濟的全面恢復。
圖片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過去7年來,中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銳意進取、大膽探索,取得顯著成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中國將有效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引領作用,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數字經濟、互聯網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深入開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創新,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沖擊。中國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經濟發展也呈現穩定向好的態勢。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增長1.8%;進口10.41萬億元,下降0.6%。我國今年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迎來首次轉正。不僅如此,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
中國經濟迅速復蘇的同時,也在為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不斷努力。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建議》指出,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魏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時期,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僅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還要發揮各級政府為企業服務的作用,政府不能成為“甩手掌柜”,無論對國企、民企還是外企,各級政府要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行使權力的時候不能越位,但要到位。
盡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各國企業參展積極踴躍,第三屆進博會總展覽面積比上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與此同時,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參展,回頭率超過70%。
11月4日晚開幕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圍繞“同舟共濟應對挑戰、開放合作共享未來”主題,共話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全球經貿合作。
孫成海介紹,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將打造成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重要公共平臺,為世界提供更好的國際公共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疫情對全球外貿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新業態和新模式。其中,跨境電商等線上平臺合作成為企業逆境中求生存的重要途徑。
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零售進口平臺監測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同比增長超過17%。從產地國看,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進口額排名前三,占比分別為16.3%、15.1%和8.9%。從品類看,化妝品、糧油食品和服裝鞋帽進口額排名前三,占比分別為32.7%、24.4%和12.9%。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至此,我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數量達到了105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是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疫情期間,跨境電商的優勢已經進一步凸顯。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加快發展,對于進一步增強線上平臺交易渠道、航空物流運輸等都將起到促進作用。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用實際行動踐行擴大進口的承諾。
11月4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商務部等9部門和單位共同作出決定,在全國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具體包括上海市虹橋商務區、遼寧省大連金普新區、江蘇省昆山市、浙江省義烏市、安徽省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省廈門湖里區、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廣東省廣州南沙區、四川省天府新區、陜西省西安國際港務區。
李興乾指出,示范區有兩大功能定位。一是“貿易促進”,即促進口、促產業、促消費;二是“貿易創新”,即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我們期待,利用三至五年時間,培育一批監管制度創新、服務功能齊全、交易模式靈活的進口示范區,推動中國進口規模穩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帶動相關產業提質增效、消費水平明顯提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應有支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