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2 23:43:30
波音發布的2020年《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展望》報告顯示,預計未來20年中國的航空公司將購買8600架新飛機,價值1.4萬億美元。另外,中國未來20年飛機和服務市場展望與上年度預測數據相比,增長了近7%。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文多
調整飛機交付計劃、裁員縮減開支、尋找特殊時期應對之策……這是疫情影響下,飛機制造商抵御“寒冬”的一系列動作。
作為民航業的上游,飛機制造商在2020年苦熬“寒冬”。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目前低迷的市場,制造商們更看重長遠的市場機遇。在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即便仍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制造商們的競逐卻愈演愈烈。
11月12日,波音民用飛機集團市場營銷中國區總經理韋力(Richard Wynne)向《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指出,盡管疫情帶來了挑戰,但中國未來20年飛機和服務市場展望與上年度預測數據相比,增長了近7%。增長驅動因素包括對單通道飛機需求持續走高、中國為支持國際航線而擴大的寬體客運飛機份額,以及隨著中國機隊成熟而出現的大型替換周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航空市場成為率先回暖的典型。
波音發布的2020年《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展望》報告顯示,預計未來20年中國的航空公司將購買8600架新飛機,價值1.4萬億美元,同時需價值1.7萬億美元的民用航空服務,這反映疫情后市場將強勁復蘇預期。
一位航空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運輸飛機約4000架,未來中國航司20年將購買8600架飛機的預測數據較為樂觀,這一預測也為整個民航市場提振了信心,給整個市場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民航專家綦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對于民航業的影響具有階段性,隨著全球疫情穩定和時間推移,航空出行需求將急劇反彈。從飛機制造商角度,偏向樂觀市場預期是可以理解的。
在具體數據層面,波音方面表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民航噴氣飛機機隊已經擴大了7倍。在過去十年間,全球航空業的增長中大約25%來自中國。
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客運量(RPK)將每年增長5.5%,未來20年中國航空公司將需要6450架新單通道飛機。單通道飛機仍然是運力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而在服務市場需求方面,預計中國航空業的長期增長將需要39.5萬名民航飛行員、客艙乘務員和航空技術人員來運營和維護中國的機隊。
對于飛機制造商而言,根據市場變化判斷需求至關重要。
韋力稱,受疫情影響,航司將部分飛機封訓,隨疫情好轉,越來越多飛機恢復運行。具體恢復類型中,約75%單通道飛機(窄體機)已經投入運營。而寬體機恢復速度則比預期緩慢。波音預測,到2039年中國將有1590架飛機交付,寬體飛機將在20年內占到中國交付量18%,這一數據比去年預測下降4%。
在客座率層面,國內市場客座率和疫情前相比,仍存約10%差距。國際市場客座率僅40%左右。
而在貨運市場層面,疫情之下,客運受到嚴重影響。航司也將貨運作為“補血”的重要手段。韋力介紹,全球貨機使用率超過疫情之前,但遠程國際貨運總體運力下降約25%。對于數據變化背后的邏輯,他認為,疫情之下,客機運行受沖擊,為補充該部分削減的運力,貨機使用率提高。但由于國際市場主要貨運運力來自于客機腹艙,所以整體遠程國際貨運運力下降。
韋力表示,目前,中國航空貨運量占亞洲總量的約50%,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會需要750架貨機——包括全新貨機和改裝貨機。從整個貨運市場的驅動力看,短期內,貨運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長期發展中,貨運的增長來自于行業發展的內在趨勢和韌性。此外,中國擁有全球最高的電子商務市場增速,航空快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為貨機的旺盛需求提供了機會。
新的需求也給制造商帶來相應挑戰,韋力認為,靈活多樣的機隊解決方案對行業富有意義,該方案的優勢體現在更低成本、更高運力、適應不同網絡結構的靈活性、可持續性、較好的資產流動性等方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備受關注的客運市場和貨運市場,記者關注到,在行業的不斷變革之下,飛機制造商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也不斷加劇。以中國市場為例,近期,法國飛機制造商空客、國產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均公布多項在中國市場的飛機交付計劃。
11月10日,中國商飛向華夏航空交付首架ARJ21飛機,這也是華夏航空與中國商飛100架購機合同中,交付的第一架民用客機。此前,記者從空客方面獲悉,截至今年8月,空客向中國交付28架飛機,恢復趨勢非常明顯。2020全年,空客希望向中國市場交付約100架飛機。但今年波音方面并未披露中國市場新的飛機訂單交付計劃。
綦琦認為,從市場趨勢看,即便受疫情影響,波音、空客飛機制造商“雙寡頭”的格局很難改變。但在細分市場層面,未來10~20年,影響全球大型民機市場、尤其是窄體機市場格局的最大變量,可能是C919。隨著C919完成適航審定、量產并交付,將帶動國產窄體客機交付能力,也可能給市場帶來新變化。
那么,在這種市場格局下,波音是否面臨挑戰?對此,韋力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縱觀整個市場,波音旗下的產品依然具備很高的競爭力,中國市場是波音最大的市場,對于波音公司和對于行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737 MAX產品家族機型的運行效率、能力、性能充滿信心,希望這款機型能夠盡快被批準在中國復飛。”談及737 MAX復飛計劃,韋力回應,波音一直在與全球范圍內的民航監管局方面緊密合作,積極配合各國民航局在技術方面提出的疑問及要求,但復飛時間暫無具體時間表,最終由各國民航機構決定。
(實習生林姿辰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