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31 23:13:12
◎2021年1月,券商合計承銷債券規模達7472.48億元,環比下滑20.52%。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國泰君安位居前三,承銷規模均在700億元以上。共有17家券商承銷規模超百億。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隨著今年1月信用債取消發行率走高,券商債券承銷規模也相比去年12月下滑。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1月,券商合計承銷債券規模達7472.48億元,環比下滑20.52%。
就總體而言,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國泰君安位居前三,承銷規模均在700億元以上。公司債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浙商證券、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承銷規模超百億;企業債方面,平安證券、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承銷規模超20億元;ABS方面,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平安證券、信達證券、招商證券承銷規模超百億。
2020年,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比例較2019年顯著提高,11月永煤事件后該比例達到全年高點,隨著12月該比例雖有下降,但仍不容小覷。華西證券固收團隊研究顯示,今年1月份第三周以來,信用債取消發行率持續走高,第四周取消發行率達5.08%;此外2021年1月全月信用債取消發行率達4.36%,為2020年7月以來次高峰,僅次于2020年11月。
Wind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信用債取消發行132只,取消發行規模達958.20億元;2020年12月,信用債取消發行87只,取消發行規模621.03億元;2021年1月,信用債取消發行98只,取消發行規模為928.69億元。
華西證券固收團隊表示,近期信用債取消發行率上行,疊加發行利率走高,與資金面收緊引發的“蝴蝶效應”不無關聯。
關于資金趨緊的原因,中信建投宏觀債券團隊表示,1月資金利率自拐點大幅跳升,主要受央行操作縮量、春節銀行備流動性和1月繳款、繳稅、繳準共同影響。
具體來說,首先是央行操作縮量的原因;第二,某些領域已出現資產泡沫,因此央行為防止資金面過于寬松引發市場加杠桿套利行為、抑制局部資產泡沫產生,回收流動性目的較為迫切;第三,1月銀行間資金受繳稅、繳準因素影響壓力較大,流動性缺口較大,疊加春節臨近,銀行超額備付金(庫存現金+超額存款準備金)將大量析出到實體,客觀影響下銀行間流動性本就較為緊張。
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市場債券發行規模約4.33萬億元,相比去年12月下滑了7.30%。
與此同時,券商債券承銷規模也出現下滑。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月券商債券承銷規模為7472.48億元,相比去年12月下滑了20.52%。
具體而言,就債券承銷總金額上,共有17家券商承銷規模超百億,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國泰君安位居前三,承銷金額均超700億元,分別達897.33億元、790.11億元和738.32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1月承銷的單只債券實際承銷金額未超過50億元,而國泰君安承銷的“上銀轉債”實際承銷金額達到200億元,占其總承銷金額的近三成。
不過,從總承銷只數來看,中信建投則略勝一籌,1月承銷債券只數達154只,其次是中信證券承銷了149只,國泰君安承銷了100只。
企業債方面,平安證券表現突出,承銷規模達46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平安證券1月承銷了3只企業債,其中承銷的“21石國投債01”實際承銷規模達到20億元,占到了總承銷規模的四成以上。
此外,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1月承銷企業債規模均在20億元以上。國開證券、申萬宏源、海通證券、財信證券承銷企業債規模也超10億元。
公司債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國泰君安位居前三,承銷公司債規模均在200億元以上,分別達296.57億元、256.21億元和202.03億元。此外,浙商證券、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也均超100億元。
ABS方面,中信證券承銷了205.49億元位居首位。另外,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平安證券、信達證券和招商證券緊跟其后,承銷ABS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