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05 22:43:36
◎國藥集團新冠疫苗“搶跑”之下,留給其他疫苗企業的機會和市場空間還有多少?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5家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企業。
◎每經記者咨詢多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后發現,“強者恒強”的定律依然讓市場更看好疫苗研發頭部企業。
每經記者 金喆 滑昂 每經編輯 魏官紅
2月1日,疫苗廠商康希諾表示,經過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IDMC)的調查,該公司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中期數據分析達到其預先設定的主要安全性和有效性目標,三期臨床試驗可以繼續進行。當日,康希諾-U(688185,SH)的股價便應聲大漲。
其實,這也是近一年來國內10多個疫苗概念股的普遍情況,稍有風吹草動,股價便能直接體現。總體而言,在對新冠疫苗順利上市的預期下,疫苗板塊2020年整體實現翻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國藥集團研發的滅活新冠疫苗在2020年12月30日附條件獲批上市。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在1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各地累計報告新冠疫苗接種數量已經超過2400萬劑次。
國藥集團新冠疫苗“搶跑”之下,留給其他疫苗企業的機會和市場空間還有多少?疫苗概念股是否還具備投資價值?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0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發表新年寄語。譚德塞表示,疫苗、治療方法、診斷工具以創紀錄的速度推出,抗疫隧道盡頭已初見曙光。
這種創紀錄的速度,在國藥集團研發滅活新冠疫苗的過程中可見一斑。中國生物董事長、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楊曉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疫苗從立項獲批到研發、上市,總計用了330多天的時間,從科學的角度看,可以說前所未有的短。
據統計,截至2021年1月31日上午6時許,全球62個國家已經接種了超過9440萬劑新冠疫苗,平均每天接種447萬劑。中國已啟動一場全國性的新冠疫苗接種行動,各地累計報告新冠疫苗接種數量已經超過2400萬劑次,有媒體消息稱,在2月春節出行高峰前,將為5000萬名一線抗疫人員接種。
國內某航空公司乘務員李強(化名)就是千萬名新冠疫苗接種者中的一員,他在今年1月6日和28日分兩次接種了國產新冠疫苗,是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最早接種的人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所的新冠疫苗獲批上市,還有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所以及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中維)的新冠疫苗產品在去年被獲批用于緊急使用。最新消息顯示,2月3日,科興中維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數量上來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全球新冠候選疫苗共202個,其中進入臨床的有47個。除了已經附條件上市的疫苗,其他幾款疫苗在不久的將來也有望投放市場。國盛證券分析指出,根據目前臨床三期進展規模和披露數據,預計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將成為第二個國產獲批上市的新冠疫苗。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的新冠肺炎疫苗,國藥集團疫苗的接種效果和安全性備受關注。國藥集團方面經統計分析,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所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后安全性良好,免疫程序兩針接種后,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中和抗體陽轉率為99.52%,疫苗針對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護效力為79.34%,數據結果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
有效率的最終數據和安全性數據的積極結果,為疫苗生產企業申請緊急使用許可奠定了基礎。不過,受訪者中仍有接種者表示心存疑惑。
“畢竟是新疫苗,我還是要評估自己面臨的風險大小,比如可能出現的病毒變異,病毒繼續蔓延以及疫苗安全性。”北京某自媒體工作人員林立(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暫時不會選擇接種新冠疫苗。
楊曉明則給公眾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在采訪中指出,國家藥監局審評通過的分析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效力高于世界衛生組織50%的指標。一般來說,多數疫苗有效率超過70%即可在我國上市。在呼吸道疾病疫苗普遍保護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屬于“優等生”。
從去年率先進行疫苗研發到現在,中國和全球醫藥科研人員已經創造了奇跡。隨著國藥集團滅活疫苗獲批上市,新冠疫苗競賽進入下半場。可以預見的是,當更多新冠疫苗上市后,哪家企業的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更勝一籌,將成為市場辨別的指標,抗疫戰場已硝煙彌漫。
對于已獲批上市的企業來說,批量生產和冷鏈是考驗難題。
首先是冷鏈運輸和儲存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因為缺乏溫度控制或連續冷鏈,通常會出現5%~20%的疫苗變質,在部分地區甚至多達50%的疫苗被浪費。
楊曉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疫苗的可及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在可及性方面,滅活疫苗有著自己的儲運便捷性優勢,儲運條件是2℃~8℃,這與我國以及許多國家現有的疫苗儲存條件和運輸條件一致,不需要重構冷鏈體系設施,可大規模降低成本。
其次是產能方面。去年12月19日,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毛俊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3家疫苗企業已經圓滿完成了今年的新冠疫苗產能建設任務,同時也通過了多部門聯合組織的生物安全檢查,應該說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各項條件,目前能夠滿足現階段重點人群的接種需求。
圖片來源:中信證券研報截圖
公開信息顯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所、武漢所兩個新冠疫苗P3生產工廠已經建設完成,今年產能可能達到10億劑以上。另外,科興中維預計2021年疫苗年產量將突破10億劑。
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5家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企業。而對于還在研發中的企業,需要先考慮如何盡快在保證安全、有效的情況下順利推進研發,使得疫苗獲批上市。據安信國際早前研報,我國5條技術路線14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3條技術路線5個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圖片來源:中信證券研報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月3日,科興中維正式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最近一周,康希諾、康泰生物和智飛生物均傳出在研進展。
2月2日,康泰生物(300601,SZ)在深圳召開新冠滅活疫苗I/II期臨床試驗揭盲會。康泰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1月,公司新冠滅活疫苗I/II期臨床試驗現場工作完成。此次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獲得臨床I/II期研究報告后,康泰生物將計劃開展III期臨床研究。
此外,康泰生物2020年8月起與英國阿斯利康簽署合作協議,引進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在國內進行臨床開發、產業化。目前康泰生物正在積極推動該疫苗在國內的臨床注冊事宜,并啟動試生產,可實現4億劑年產量。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自去年8月完成I/II期階段性臨床試驗階段性研究后,在昆明、成都和個舊三地同步召開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性數據審核會和揭盲會,III期臨床試驗也于去年底在馬來西亞展開。
康希諾研發的新冠疫苗同樣備受關注,該公司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軍科院)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Ad5-nCoV,被市場認為進度在上市公司中最快。
2月1日,康希諾方面宣布,公司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Ad5-nCoV成功達到預設的主要安全性及有效性標準,無任何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SAE)發生,公司可繼續推進Ad5-nCoV的III期臨床試驗。此前,Ad5-nCoV疫苗III期臨床試驗已在三個大洲中的五個國家的78家臨床研究中心,完成對4萬余名受試者的接種,公司腺病毒疫苗已獲墨西哥3500萬劑訂單。
而智飛生物作為國內疫苗生產企業龍頭,參與研發的新冠疫苗是國內首個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也是我國第5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年產量可達3億劑。
2月3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bioRxiv發布國產滅活新冠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BBIBP-CorV滅活新冠疫苗)和正在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的國產重組蛋白亞單位新冠疫苗(智飛生物與中國科學院聯合開發的ZF2001重組蛋白亞單位新冠疫苗)對南非新變種(SARS-CoV-2 variant of concern(VOC)501Y.V2)的保護效果。結果顯示,雖然這兩種疫苗接種者血清對南非新變種的中和效果稍有下降,但是依然保留大部分中和活性,提示這兩種疫苗對南非新變種依然有保護效果。
此外,復星醫藥獲得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授權,在中國享有獨家開發、商業化權益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獲得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緊急使用認可。該款疫苗也是首款在中國香港獲批使用的新冠疫苗。復星醫藥表示,未來供應中國香港的疫苗將直接由BioNTech在德國的工廠進行生產。
在資本市場上,新冠疫苗概念已成為股價上漲的催化劑。每每市場出現疫苗進展的消息,相關概念股的股價便有所異動。
最近三個交易日,康希諾-U、康泰生物和智飛生物都因新冠疫苗有所進展,股價逆勢上漲。
之所以受資金關注,或與各方測算的利潤有關。根據華西證券此前的研報數據,新冠疫苗僅國內市場就可能產生168億元利潤。(華西證券醫藥團隊的測算依據為:假設新冠疫苗單支利潤15元,每人接種2支,每人份凈利潤為30元。在國內接種率達到25%的情況下,國內市場新冠疫苗保守能夠產生105億元凈利潤。若接種率提升至40%,能夠達到168億元凈利潤。)
內行看門道,外圍看熱鬧。與研發企業比拼技術路線、有效性等指標不同,資本市場更側重于每家疫苗企業的經營數據和成長空間。對應到疫苗研發企業上,誰又能分得更多羹?另一方面,康希諾、智飛生物近期股價修復后都已接近此前的高點。在這個節點,疫苗股還有投資價值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參與疫苗研發的上市公司進行了梳理,辨別背后的投資價值。
滅活疫苗技術路線的生產企業中,只有康泰生物是上市公司。國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都沒有參與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藥股份(600511,SH)主要業務是北京地區的藥品分銷,天壇生物(600161,SH)主要業務為血制品,都沒有參與新冠疫苗研發。
未名醫藥(002581,SZ)曾被認為有新冠疫苗概念,早期連續收獲多個漲停。實際上,未名醫藥與科興中維控股股東科興控股共同投資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后者自2019年2月因私有化進入停牌狀態。但未名醫藥與科興中維沒有直接關系。
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路線上有2家上市公司參與,分別是康希諾和康泰生物。值得注意的是,康泰生物參與研發了兩種技術路線的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技術路線上只有智飛生物一家上市公司參與,核酸疫苗技術路線的上市公司則有沃森生物和與BioNTech合作的復星醫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多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后發現,“強者恒強”的定律依然讓市場更看好疫苗研發頭部企業。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新冠病毒疫苗即將進入兌現期,研發進展快、有產能、成本低的企業更容易最早兌現收入和利潤,拔得頭籌。考慮新冠病毒疫苗的高知曉率、預期接種人群數巨大,研發進度靠前的頭部企業有望最先兌現利潤。
長期關注醫藥板塊的專業投資人李平(化名)認為,參與新冠疫苗概念的上市公司都有投資價值。
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疫苗企業主要看研發、銷售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一個企業研發的品種相對好、研發進度比較靠前,并且市場存量空間比較大,未來可獲得的預期收益就相對比較高;銷售就是看誰的變現能力比較強,能夠把產品賣出去。
李平對比了幾家參與新冠疫苗研發的上市公司的銷售能力,認為智飛生物具有較強的銷售優勢。“智飛生物的銷售路徑跟其他企業不一樣,營銷體系相對比較靈活,效果也比較好,包括他們代理的進口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智飛生物、康泰生物和沃森生物均屬于研發和銷售兼具的疫苗企業,而康希諾目前還沒有產品上市,銷售能力需要進一步驗證。在公布三期臨床中期數據后,康希諾港股股價盤中沖擊歷史新高。
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康希諾的新冠疫苗進度在幾家上市公司中最快,公司研發技術和實力領先,產品管線有競爭力,所以上市后一直被市場看好。
在李平看來,公司治理也是市場考量一家公司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一些出現過“黑天鵝”的公司,會更加慎重。而復星醫藥去年漲幅較大主要是受到修復估值和疫情影響,后續估值考量還是要看全產業鏈,不是由單一的疫苗來決定。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疫苗的定價和支付方式都沒定,未來究竟能實現多少利潤還是未知數。當然,以上分析的前提都是新冠疫苗能夠順利研發成功。
在森瑞投資研究總監何山看來,疫苗股具有投資價值,但不僅僅因為新冠疫苗而投。“新冠疫苗有較多不確定性,比如產能、定價、保護率、病毒變異等。但像智飛生物、康泰生物這些具有疫苗核心資產的公司,更多是看長遠邏輯的改變。”
何山認為,疫情后,醫療保健體系將逐漸由“以治療為中心”前移到“以預防為核心”,疫苗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