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17:31:59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以政策改革擠壓存量理財產品的“保本”空間漸在加速,凈值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兼具穩健投資與低波動需求的理財客戶亟需理財計劃的升級與保障,“固收+”策略產品也由于追求絕對收益、回撤小的產品特點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公募基金一季報落幕,以債券打底、權益疊加的投資組合展現出極強的抗跌性,亦為當季基金新增規模貢獻良多,一眾“固收+”策略產品占盡風頭,混合一、二級債基,靈活配置基以及偏債FOF等均可為其施展拳腳,部分產品已在過去一年時間里變身成為“翻倍基”。有觀點認為,“固收+”策略的實施考驗基金經理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而在目前權益估值居高不下,高息資產匱乏的時點,“+”的創新可為基金收益提速。
“固收+”策略產品剛需升溫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以政策改革擠壓存量理財產品的“保本”空間漸在加速,凈值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兼具穩健投資與低波動需求的理財客戶亟需理財計劃的升級與保障,“固收+”策略產品也由于追求絕對收益、回撤小的產品特點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發行理財產品加權收益率為3.93%,同比下降23個基點,而持有理財產品數量的投資者卻高達4162萬,同比增加86.85%,投資者理財替代需求激增。
盡管2020年公募正式步入18萬億時代,但在權益基金爆款頻出的大背景下,絕對收益型產品并未成為主流配置方向,而在今年,憑借著債券為盾、權益為矛之優勢打造的所謂“固收+”基金,開始爆款頻出。
Wind統計顯示,2021年以來成立的新發基金中,投資類型屬于偏債混合型基金、混合二級債基的數量達到117只(只計算初始基金),產品合同中普遍約定投資債券資產的比例應不低于70%,剩余部分將投向權益以及其他相關資產。
在這117只產品當中,已有40只產品提前結束募集,部分產品規定募集份額上限,如嘉實浦盈一年持有、廣發均衡增長、富國天潤回報等,分別設定150億、80億、60億,均提前結束募集。
對于此類基金受歡迎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投資組合兼具債倉打底的“固本”優勢,且能發揮靈活配置優勢,進行大類資產配置以實現超額收益。平安證券研究所徐勉表示,一方面利用債券類資產去構筑資產安全墊,追求相對穩健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則利用權益類資產去做增強,謀求更高的收益率。
但需指出的是,當前正值權益去估值且全球高息資產匱乏的時點,基金經理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影響基金的成長。金信基金表示,市場的估值體系面臨重塑,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面臨下降,短周期的盈利重要性正在提升,“債券市場的震蕩格局或在今年下半年出現拐點,依舊是主動投資策略重點關注的方向。”
多場景切入“固收+”凸顯大類配置功底
“固收+”策略由來已久,亦可兼容多種類型基金配置,“+”的藝術不僅體現基金經理大類資產配置功底,也是對沖風險、平滑收益的關鍵。
首先從場景劃分來看,“固收+”策略主要運用在混合型基金,其中尤以偏債混合型基金為重,亦可在靈活配置型基金中兼顧,且在偏債FOF中也有符合“固收+”條件的產品屬性;其次從組合策略來看,股票資產是“+”的部分最為常見,還包括可轉債、基金、衍生品乃至期權和大宗商品、房地產。
除了常見的以股票資產作為主要疊加資產,富國天豐強化收益主要疊加可轉債資產,一季度尚無股票資產配置,可轉債配置比重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的36.98%,實現季內凈值增長率3.02%,超越業績比較基準。
另類投資中如鵬華前海萬科REITs,基金在債券打底的基礎上,在封閉運作期內投資于目標公司股權,以獲取商業物業租金收益為目標,實現收益增厚。根據產品介紹,投資范圍中固定收益資產、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50%,同時投資于確定的、單一的目標公司股權的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產的50%。
2021年一季報顯示,該基金債券資產配置比例占到基金總資產的80.71%,目標公司股權投向前海企業公館項目,股權持有至2023年7月24日,期內項目100%的實際或應當取得的除物業管理費收入之外的營業收入依據相關協議約定的業績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進行調整。該基金季內凈值增長率2.29%,超越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1.13個百分點,實現季內利潤7247.86萬元。
此外,還包括疊加衍生品、期權以及基金等資產的配置組合,如建信民豐回報季內在債券持倉70.16%的基礎上配置了股指期貨合約;南方全天候策略A則屬于偏債FOF,在兼具債券底倉的同時,通過大類資產配置,靈活投資于多種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基金,尋求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固收+”策略下已現多只“翻倍基”
但無論是哪種配置組合,從“+”的效果來看,盡管多數產品凈值仍處于穩健增長的節奏當中,但市場中確已有多只基金單位凈值實現翻倍。
Wind統計顯示,在所有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當中,混合債券型一、二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均是主動管理基金中,擁有債券底倉且其他資產疊加配置的投資組合,數量共計986只,其中,截至2021年4月23日,單位凈值超過2元的已有16只。
異于權益類基金的中高風險特征,風險系數低于權益類產品的偏債及債券基金而言,部分凈值增長速度緩慢,但相對穩健,部分翻倍基成立日期可追溯至十年以前。但即便如此,在這些“翻倍基”當中,有8只是近一年內凈值突破2元的,如華夏永福A去年4月23日單位凈值為1.89元,到今年同期已升至2.40元。
有分析指出,固收基金經理掌舵的“固收+”更側重債券部分操作,注重用騎乘、杠桿、波段操作等方式增加固收收益。而兼具權益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亦能在攻守兩端占據優勢,特別是在去年底開始的A股估值回調以來,提前切換股債配比的基金抗跌能力突出。
此外,偏債混合型基金歷來就以穩健著稱,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4月23日,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近十年的漲幅已達到93.53%,超越上證指數15.40%和滬深300的55.62%;年化波動率也僅為3.98%,遠低于上證指數的21.21%和滬深300的22.88%。
由此可見,去年至今不失為貫徹“固收+”策略的好時機,且隨著債券市場的改觀,未來相關基金的組合收益依然具有想象空間。南方基金陳樂認為,“對債券市場利多因素包括隨著赤字率的下修,國債、地方債發行量可能出現下行,債券供給壓力有所緩解,同時社融數據可能會迎來拐點。總的來看,在二季度前后,債券市場可能會出現較好的投資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