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14:04:37
4月22日,一場突破“現代主義建筑”語言壁壘的首屆設計師文化思享會,在天府領地城藝展中心舉行,本次思享會吸引了塞納景觀執行董事孟繁良先生、立設計主持建筑師任立先生、赤橙建筑主持建筑師梁源園先生、成都竹菴文化創始人伍先旭先生等近80位設計師大咖云集現場就宋式美學與建筑,展開對普羅大眾理想精神居所的文化探索,并成立了首個“東坡美學研究院”,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發乎心意的履行。
中標海外標志性建筑第一人馬巖松,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工程師張潤舟,LEED認證專家、高級綠建工程師聶雋,一級注冊建筑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張小波等多位設計師大咖發表祝賀;首任蘇東坡博物館館長、法國巴黎文化藝術研究創作中心客座教授周華君,著名畫家、中南海特聘畫家、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何學斌,著名作家、巴金文學獎獲得者、三蘇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劉小川,金牌講解員、三蘇祠特聘名譽副館長李曉蘋,通過視頻講述了他們與東坡的故事,深解東坡文化的大美。
提及蘇東坡,可以說中國文化迎來他璀璨的截面,是幾代中國文人的精神依歸,亦是為我們叩啟中式美學之美的引路人。在宋式文化中,集大成者便是“五千年來活得精彩之人——蘇軾”:他是東方文化的超級符號;他是唯一一個在故宮擁有個人書畫展的文人——“千年風流人物東坡展”;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全才,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中醫學家、茶學家、規劃師,還是一位卓越的旅行家和生活大師;他的中年好友蘇東坡,一生共200多萬字的詩詞著述,留下大量風格獨特的散文、書畫等作品,形成了驚艷絕倫的東坡文化。
宋式建筑歷經時間的長河,時至今日,每一個戧角、每一重檐宇,都仍葆有穿越時間的力量,形神俱足,直抵內心,依然為我們指引著高級的精致,亦鼓舞著生生不息的傳承與創造。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從中國歷史的浩繁卷軼中,尋找與當代中國較為契合的時代,無論從經濟地位、社會風貌,還是文化繁榮、審美品位的方面,都當推宋朝。
正是這種引力,吸引著大家去追溯,去針對一個場所發生過程的參與和思考,期望形成過去與現代生于當下場所中全新的共振與交融,或許我們無法真的回到過去,但可以追隨前時文脈對靈魂的吸引,將建筑不僅僅作為居住的載體,也是一個承載文化意味的引力場,用建筑實踐漸進與迭代,實現當今民族文化的自信。
在此次設計師文化思享會上,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先生進行“詩意棲居,美好溯源”的主題介紹,從文化賦能的角度,為領地產品理念搭建人文底層邏輯。隨后,領地集團產品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張逕森先生闡述領地中式產品的體系營造,論證從理論到產品落地的關鍵過程。
思享會上,開展了以“宋式美學與現代建筑”為主題的圓桌論壇,CAS無竹會建筑師沙龍發起人張柯先生、上海尤安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郝志遠先生、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先生、領地集團產品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張逕森先生、劉東東地產工作室創始人劉冬冬女士,五位大咖受邀出席,從宋代文化、宋式器具等方面拆解了宋式美學與建筑,張柯先生談到,建筑根植于文化土壤,我們溯源宋式建筑和文化也是探討宋代美學對當下生活方式的變革與影響;郝志遠先生認為從全球建筑趨勢和中國建筑美學的現代表達可以看出,宋式建筑美學正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姚科先生也提到,領地發源東坡故里,致力于深研與傳承東坡文化、宋式美學,去年,與南方周末深度合作,聯手打造《蘇軾生活美學》三講,將宋代建筑之美深融于領地產品文化中。
現場,在各位來賓的見證下,領地集團、無竹會、中經聯盟代表聯手揭牌,宣布“東坡美學研究院”正式成立,未來,以“東坡美學研究院”為引領,傳承千載技藝,迭新宋式美學,實現從文化理念到產品規劃的多維進階,構建“詩意棲居”的美好共鳴。
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曾說:建筑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著人文思想。設計師,作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更能感知建筑的溫度和生活的細節,我們追尋著中國文化的背影,以當下的方式去思考,重拾中華民族建筑話語,將更多傳統中美好的東西,融入我們的生活場景,不論在一方庭院,還是在一幢高樓;不論是在物質生活里,還是精神文明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