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對于AI 既有期待也要思考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11 14:49:55

每經特約評論員 宋清輝(經濟學家)

近日,在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包括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在內的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更加注重我國人工智能行業頂層設計,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關于AI,筆者有兩個問題,針對一件相同的事情,100位經濟學家有100種看法,而且這100位經濟學家都言之有理,不易判斷誰對誰錯。那么,如果讓100個不同的AI機器人來分析一件事情,會得到100種不同的結論還是得到唯一的結果?另外,在AI已經成熟的年代,讓AI預期AI的未來,AI又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從人工到機器,從機器到計算機,再從計算機到人工智能,工業革命的每一次升級,都給人們以往的生活生產方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工業4.0路上的關鍵,AI經濟的興起也是必然,最終會融入到各行各業中。

既期待AI也懷疑AI

筆者既期待AI,也懷疑AI,期待是希望AI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松簡單,許多事情交給AI來做就行。例如,很多智能家居設備能夠聽從人們的指令進行工作,像開燈、播放音樂、啟動電器、開關門、監控異常報警等,這些本身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但如今張口就可以實現,這些便利通過萬物互聯的方式,實現了硬件在軟件控制下工作。懷疑AI,是懷疑其是否靠譜。如果哪天我口腔潰瘍、說話不清晰,那些智能家具是否還能識別出是我在說話,是否能判斷我到底想表達什么。

當然,智能家具在AI中的使用,僅是無數使用情況中的一個例。AI開發和使用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價值創造價值,就如科幻片中描述的一樣,AI未來會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例如,AI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通過AI智慧城市的調控,每輛車都會成為“老司機”,這將大幅減少事故發生率,大幅減少擁堵發生,人們的出行時間也將大幅減少。

同樣,通過技術成熟的工程類AI機器人,基礎建設、樓房建造、儀器生產等工業制造的效率都會大幅提升。在技術設計方面,設計類AI系統,設計出抗震、抗風結構更優化的建筑,設計出運行速度更快的高鐵,設計出戰斗力更強的武器。在戰略規范方面,智慧類的AI系統,能根據大數據分析出人們的需求、市場所需要的供給,提出合理的生產規劃,實現結構性供給側改革,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企業庫存。

當然,AI不是萬能的。如對于某些企業的戰略規劃,AI將會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市場的變化、歷史相關數據等一系列條件進行分析,迅速提出相應的建議。仔細想想,能夠做這種戰略分析的除了AI,還有很多的人。例如咨詢公司,他們收集各種資料,進行各種專業分析,最終得出供客戶選擇的答案。世界知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看似無所不能,其實也不乏一些失敗案例,畢竟分析僅是基于以往的分析,實際結果永遠都是未知,過程中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同理,AI提供的戰略分析也不一定準確,AI只是將需要人手工收集的材料進行快速整理,然后根據已有的大數據模型作出判斷。人類智慧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智慧都是從基礎到復雜,從最早的羅列、推演逐漸變為思考。我們能看見的AI智慧,在于其快速的運算能力,強大的硬件功能可以讓系統一秒鐘內完成數億甚至更多的運算,這種龐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是常人難以達到的。

在金融理財方面,人們可以通過AI進行大數據分析,選擇出收益率相對好的配置模型,由客戶選擇其認為最滿意的方案。同樣的,AI技術也可以用于炒股、炒期貨、炒比特幣等一系列投資和投機的活動當中,甚至會被使用在彩票和博彩分析中。當然,不同設計者制造出來的AI,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預測結果也會不同,相信或者不相信,要么由人來作決定,要么由AI來作決定。畢竟,誰都不能準確預測下一刻會發生什么事,也許有的AI判斷某股票還將大漲,幫助投資者大筆買入的時候,另一個AI作出做空的決定,然而后面的事情都沒有按著這兩個AI的想法走。

因此,筆者認為,AI當前起到的作用,是在于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節省人工成本,同時可以24小時連續運作,企業可以放心大膽讓“996”“007”“715”等工作制成為歷史。AI雖然強大,但不可能百分百正確。

AI將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AI是否能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也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會有憂慮,總有人會擔心先進的技術會取代人類。例如,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機器設備的引進一度引發了人們的恐慌,人們擔心那些不用吃、不用休息的機械設備會搶走工人們的飯碗。幾十年過去了,人們和那些機械設備們“和諧共處”,不同的“崗位分工”、不同的“工作職責”,不僅沒有搶走工人們的飯碗,反而創造了不少工作崗位。

當前的AI產業看似非常驚艷,博古通今的機器人和人們正常交流,人們通過智慧終端可以處理許多事情,電商的大型倉庫中取件送貨的都是機器人,這都是AI的功能。

媒體界曾經擔憂,能夠自動寫新聞的AI系統會否搶了記者們的飯碗。筆者認為,這一點無需擔憂,因為AI系統只能在已有的條件中編輯素材,無法自己獨自采編,像曾經轟動的央視記者進入巴西販毒窩點采訪,像臥底記者從不良公司內部發出石破天驚的新聞,像2020年疫情期間各路記者奔波前線,AI系統拿不到那些鮮活的故事素材,體驗不到社會的喜怒哀樂,更做不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新聞。

在筆者看來,AI的強大基于計算機硬件的強大,以及可獲取的海量信息,讓系統可以快速獲取并處理各種信息,其是否能夠真正如同人類進行實質性的思考,譬如寫出如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佳句,研究出如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全新物理理論,制作出更強于自身的AI軟件。這種通過探索得出新成果的過程,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AI的發展和不斷完善,時代會發生質的變化。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供給均衡,社會福利將進一步完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會不斷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日韩在线第二页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 日韩国产一级一区精品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