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15 09:01:14
每經評論員 王郁彪
近日,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兩大獨角獸同日宣布赴美上市,引發業內外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外界對其生鮮電商概念的認知,在每日優鮮的招股書里,公司將愿景明確定義為“成為中國最大的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
事實上,伴隨社區團購在去年年底的二次集中爆發,互聯網巨頭對社區場景下的品類、模式的差異化探索,讓社區商業再次呈現欣欣向榮之象。公開資料顯示,在歐美地區,社區商業占商業總額支出中的60%到70%,而目前中國整體水平還不到30%。這意味著,社區商業發展潛力巨大,或將成為未來中國商業發展的新亮點。
的確,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居民消費日趨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點,加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圍繞居民消費的商業布局逐步向大型業態郊區化、小型業態社區化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社區商業不僅成為整體商業空間演化的大勢所趨,亦成為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基本配置。
日前,商務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
近年來,各地便民生活圈快速發展。然而,社區商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而解決問題仍需多方共同發力。
一方面,社區商業模式需要具備強大的商業運作“內核”。一是要提高社區商業業態與居民消費需求匹配度。既要將基礎、基本的社區消費需求合理配置到社區商業生態中,又要因地、因時制宜,滿足個性化、差異化社區消費需求;二要注重新技術與新業態、新模式的融合,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社區商業業態和模式的創新,同時做到線上線下融合,提高數字化能力;三要以滿足居民社區消費需求為核心,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追求高可靠性和便捷性的消費環境與服務體系。
另一方面,社區這一場景涉及消費者、小區物業、社區及城市管理等多方,想要加快補齊社區商業短板,勢必要多方通力合作,共建優質的社區商業生態。
筆者呼吁,在社區商業網點建設層面,要聚焦現有社區商業網點的系統性改造與提升,同時加快推進新社區商業網點的科學合理布局。此外,在商業與公共基礎設施聯動方面,商業運營也要與小區管理、社區治理相互融通,保證社區商業與居民和諧共處。有關部門也應積極聯動,通過包括推廣電子證照、保證社區商業網點用房供給、銀行保險機構加大普惠金融扶持力度等,共同提升社區商業發展活力。
而社區商業運營主體企業作為服務居民消費的關鍵及核心,應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不能走“低價傾銷”式營銷,通過短期補貼制造低價假象,破壞市場價格體系及線下市場環境,“割韭菜”式侵犯社區消費者合法權益。
筆者認為,去年年底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頒布的社區團購“九不得”規定,應該作為所有社區商業業態、模式的基本行為準則,社區商業機構切勿通過犧牲消費者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等手段展開不正當競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