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19 22:59:56
◎“對于創業、管理團隊,我們是有打仗的體感和手感的,這是一個比較稀缺的能力。”體感在于應激反應,需要感知用戶需求變化下的產業變革機遇;手感來于經驗的積累,能從用戶的角度提前感知項目的好壞。
◎用戶第一并不意味著照單全收,而是要圍繞著頂級創業者進行資本布局,尋找范式變革中大的結構性機會。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擁有創業者激情、深諳用戶運營之道、知曉企業精益管理、通達投資方法論,與其稱徐詩為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她本人更愿意將自己定義為創業者,一個具有很多“打仗”經驗和“手感”的投資人。
看似割裂的定位其實也充實了她作為創業者基金(Founders Fund)合伙人的投資智慧——那便是以用戶、資本、終局“三重視角”突圍日趨嚴峻的投資“內卷”。
作為創業者基金,山行資本的合伙人多來自一線企業,無論是瓜子二手車創始人楊浩涌,還是網易新聞APP創始人徐詩,亦或是前迅游網絡首席投資官朱思行,從管理者到創業者的“降級”卻在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創業者。
用徐詩的話來說,他們都曾經歷過創業的低谷,也品嘗過勝利的喜悅,就投資人的綜合素質來說,他們更具產業背景,是投資界并不多見的復合型人才。“對于創業、管理團隊,我們是有打仗的體感和手感的,這是一個比較稀缺的能力。”
體感在于應激反應,需要感知用戶需求變化下的產業變革機遇;手感來于經驗的積累,能從用戶的角度提前感知項目的好壞。以人為本的用戶視角被徐詩看做是投資一切的關鍵,這與她過往的從業經歷不無關系。
徐詩曾在網易創建了移動互聯網事業部,作為網易新聞APP創始人,從0打造出4億用戶,同時領導研發了網易公開課等知名APP。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何從0到1再到100,如何激發用戶的熱情和拉動增長,為用戶提供信息的雙向流動,幫助他們更平等地獲取更加開放的信息,都基于她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的創業愿景“世界在你手中”。
在山行資本創立的這五年多時間里,共計投資有40多家企業,30%的項目集中在早期,70%圍繞成長期項目展開。徐詩表示,始終圍繞著用戶洞察和用戶第一性角度出發,不管是消費、出行還是數字保險,山行資本都有很強的用戶視角,包括考察大眾日常生活配置中的支出結構、個性化消費支出占比、相關消費品的復購率以及它的生命周期等,均在持續調研范圍之內。“為的是從中發現能形成國民品牌、甚至是跨國品牌的潛在機遇,我們都希望能洞察到占據用戶心智的產品或平臺。”
在投資機構眾多的今天,山行資本作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基金取得今天的成績與其定位有很大關系。“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優秀的創業者為什么選擇拿山行的錢?優秀的LP為什么要把錢給山行?”徐詩這樣表示。而創業者基金的定位也讓基金迅速破圈,吸引了諸如李想、汪瑩、莊莉、薛鵬等頂尖創業者。
定位聚焦,那就意味著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取舍不僅需要創業者做出選擇,更考驗投資人的格局。徐詩坦言,用戶第一并不意味著照單全收,而是要圍繞著頂級創業者進行資本布局,尋找范式變革中大的結構性機會。
“大的范式變革不是微創新,也不是局部創新,而是技術驅動的系統性創新,價值鏈重構會帶來新的創新平臺或超級品牌。”在徐詩看來,頂尖創業者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都要比頂級投資人更有行業心得,“他們會經常琢磨這個行業里發生的一切變化,我們的使命和工作價值就是要發現并找到他們,通過投資配置來加速創新效率,并跟他們一起去見證技術變化、產業變化,以及用戶代際變遷里的一些結構性機遇。”
與投資人主導創業者實踐的理念不同,徐詩認為應該由創業者領著投資人去開拓,投資人需要做的只是深度研究思考,同時在一開始選好人、選對人。這樣的投資“朋友圈”仍受惠此前各創始人的經歷,徐詩告訴每經記者,大概有20%的被投企業創始人與之前的經歷深度關聯。
她舉例稱,山行資本對理想汽車的投資就是出于創業者及賽道兩個思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規模是個萬億賽道,從創業者角度來看,李想無論從對出行領域的發展理解,還是其產品能力,都符合她對頂級創業者格局觀與執行力的判斷。也正因如此,當徐詩這種產業人跨界到投資人崗位上時,山行“產業+投資”的背景更能成為打動頂級創業者的稀缺性素養。“對于頂級創業者來說我們幫得上,所以能投得進。”
徐詩認為,在當前市場,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博弈日趨激烈,甚至已成為創業者挑投資人的時代,現實中資金充裕但優質項目稀缺,兼具產業背景的投資人亦能給予創業者更大的投后支持,從這個角度來說,投資界的“內卷”現象不容小覷,抓不住頂級項目的機構最終也很難跟LP兌現投資收益。
“最好的創始人想要從根本上改變世界,使世界變得更好,或是重塑某個行業,使行業生態向有利于消費者利益的更好的方向。這樣的企業家不少在不同階段都遇到巨大的挑戰甚至融資困難。”在徐詩眼中,這樣的創業者才有可能成長為頂級的創業者。
除了對用戶、資本的關注外,徐詩還特別強調終局視角。在她看來,這是貫穿整個投資始末的主線。簡單來說,就是要認清大賽道中能夠跑出超級“獨角獸”的機率,要在賽道足夠大、行業新秩序有機會重構的格局里進行布局。
“投資并非是個流量驅動的事情,不一定人多的地方就一定有投資價值,顛覆性的行業規則最終將由產業龍頭來制定,建立護城河標準和行業壁壘。”在徐詩看來,在中國超級分層的市場格局中,投資人應該對未來發展的終局判斷有所認知。“產業變化里,短期大家都會高估變化的速度,但長期也會低估變化的絕對值,對于投資其實要有長跑的耐心,賺長期和趨勢的紅利。”
“未來產業終局是‘721’(頭部企業占七成),還是‘532’,還是‘442’,都意味著頭部甚至冠軍企業能夠跟二線梯隊拉開多大的距離,機構的資本效率,一目了然。”對應格局之下,公司底層競爭力、創始人底層能力也都相應地被量化出來,特別是在動態的資本競爭和團隊競爭中,相關企業會取得什么樣的身位是可以預見的。
徐詩坦言,他們是要拉長5~10年的時間去看被投企業,但產業變化飛快,或許有的行業在3~5年甚至更短時間就實現資本化轉型,因此部分行業或被投企業是具備突然爆發式增長可能性的,而對產業未來終局的判斷是機構投資人提前感知未來必須要做的功課,合理假設,持續驗證。
截至目前,山行資本存續在管的基金有3只,活躍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美元,覆蓋行業包括大出行、新消費及技術賦能等。徐詩目前已經投資瓜子二手車、理想汽車、閃送、悅刻RELX、火花思維及元保保險等公司。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