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單日下跌24.59%!復盤“史上最慘ETF”的前世今生: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04 08:40:07

每經記者 芮秋 每經編輯 葉峰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監管機構陸續接收了來自幾家頭部基金遞交的材料,都是申請設立教育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6月8日,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ETF(以下簡稱博時教育ETF)正式成立。

還是這段時間,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指數一直在3200點~3700點的高點波動,一年以來流入K12在線教育行業的資金總額超過了前十年的融資總和。

但誰也沒有想到,一腳急剎車來得這么快、這么猛烈,整個行業似乎一夜之間被按下了暫停鍵。

狂奔戛然而止。被稱為國內首只教育ETF的博時教育ETF,成立尚不足兩個月凈值下跌46.48%、只剩下0.54元,年化收益更是達到了離譜的-98.58%(截至7月30日收盤),堪稱史上最慘ETF。小陳前兩天剛默默辦完了離職手續,得到通知的前一晚他還在加班準備方案,轉眼間部門已整體解散。

春江水暖鴨先知。雖然高瓴創始人張磊因為公開表示“教育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而被大家調侃,但實際上包括高瓴在內的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今年一季度甚至更早就開始陸續減持教育股了。上半年拿到了教育ETF批文的幾家頭部公募中,也只有博時基金發行了產品。回過頭來看,博時教育ETF的滑鐵盧或許不是一句“生不逢時”就能概括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對這只ETF產品的前世今生做了一個詳細復盤,試圖從中一窺,這場“悲劇”是否本來可以避免。


6267180687008140288.png

生不逢時,還是有跡可循?

6267180687008140288.png

近日,一張關于博時教育ETF的截圖在行業內廣為流傳,讓廣大基民看了嘖嘖稱奇。

3476707222652872704.jpeg

有人感嘆,見過基金漲停的,還沒見過跌停的,更沒見過一天跌出將近13%的。

這就不得不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看見前一個交易日的博時教育ETF。7月23天這只基金凈值下跌了24.59%,這恐怕是很多行走江湖多年的基民們都沒有見過的光景。

更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成立時間尚不足2月,但“下跌”對于這只ETF來說已經不是罕事。早在上市之初,這只基金就在跌停的邊緣瘋狂試探,最終以4.58%的跌幅結束了上市當日的“首秀”。此后伴隨著中概教育股的一次次閃崩,這只ETF的價格也不斷下挫,如今凈值已經出現腰斬。

從7月26日起,博時基金連續四天發布博時教育ETF的溢價風險及凈值波動提示公告,提示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不少行業人士在評價博時教育ETF的業績時會用到“生不逢時”四個字。但如果我們把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放在一起來看,或許會發現這個詞并不那么準確。

先來看看博時教育ETF的“前世今生”。根據監管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和基金公告,這只基金的幾個重要時間點如下:

4487023432202023936.png

那么在這個期間,在線教育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記者也為大家做了一個梳理:

9031463995236668416.png

把兩條時間線對照起來看,其實能發現不少蛛絲馬跡。如果說錯過了去年年底乃至今年年初的一些信號,那么至少在面對3、4月份代表們對教培行業的提案以及社會民眾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時,理應也有所警覺。

但博時教育ETF似乎對市場大環境的變化渾然不覺,在關注和爭議中一步步走完了募集、合同生效、上市交易等全部流程,也將自己推到了輿論的中心。

 

8954604799979658240.png

7家公司獲批教育ETF,只有博時發了

8954604799979658240.png

博時教育ETF是全市場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教育主題的ETF。

準確地說,是全市場唯一一只發行的教育主題ETF,因為彼時拿到批文的不止博時基金。

按照證監會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幾乎是在同一時期,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天弘基金、南方基金申報的教育主題ETF產品都獲批了,但最終發出來的只有博時教育ETF這一只。

6305315555380082688.png

至于其他幾家公司為何遲遲不發,記者經過多方問詢,得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籌備的過程中相關風險已經開始出現,于是暫緩。有公募基金人士在談到相關問題時直接表達了慶幸,并坦言:“市場這樣,怎么發?

2、要發的產品比較多,這個產品本身優先級不太高,暫時沒排上。

3、具體原因不詳,但“有時候在批文有效期內,選個更好時機發行,而不是一拿批文就發”。

除了公募基金的遲疑,大量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構從去年底開始就在“撤離”教育股了。這些動作,其實也釋放出了一些信號。

6168825665852095488.png

不過在一些行業人士眼里,這種情況的背后還有其他原因。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持續深入,以ETF為代表的指數投資也迎來了大發展時代,指數基金規模屢創新高。對于指數公司來說,開發出一個指數后通常會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來“爭搶”,尤其是對優質指數的爭奪更加激烈。但由于指數基金是一種幾乎同質化的產品,市場上也不需要那么多,為了控制風險,指數公司最后往往會選擇把一個指數批給3~5家公司。

“所以第一是要能搶到指數,第二還要能發出ETF的產品來。就像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指數,市場上普遍有個觀點是教育股票的表現一般,所以能說服渠道來發行這樣的產品也是一種能力。站在現在的角度肯定覺得沒發是好事,但背后原因其實是多種多樣的。”

由于這批產品都是4月份拿到批文,6個月之內必須發出,因此多家公司都在考慮下一步方案,變更注冊或將成為一個主要選項。“要么就是等市場稍微平穩一些的時候來發,要么就是變更注冊。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批文肯定是不能作廢的。”一位公募人士透露。

 

8954604799979658240.png

多家券商集體認購,招商證券曾積極看好

8954604799979658240.png

正如上述知情人士所說,指數基金的發行渠道和其他類型基金不同,主要是找券商來完成。而翻看博時教育ETF的持有人名單,可以發現前十大持有人都是機構投資者,占到了場內總份額的40.5%,并且幾乎都是券商。

4358226830057035776.jpeg

記者找到了一份招商證券量化與基金評價首席分析師任瞳團隊在4月26日發布的研報,對博時教育ETF進行了投資價值分析。

文中指出,K12市場總量龐大,疫情危機下帶來在線教育新機遇。“各類早教機構、青少年培訓班、課外輔導班層出不窮,將學校、機構、家長與學生四者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教育閉環,K12課外輔導也成了教育領域中需求最強勁的細分領域之一。”

我們不禁對照了一下前面的時間表,發現4月26日監管機構已經宣布對多家校外教育培訓龍頭進行了頂格處罰,所以研報這些內容是認真的嗎?

答案不得而知。不過,招商證券在基金發行時認購了700萬份、占比2.73%,位列前十大持有人之列。

而對于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指數今年以來的糟糕表現,這份研報中是這么分析的:

2658620191998129152.jpeg

事實上,截至7月30日該指數今年以來下跌了62.75%、近三個月跌幅57.06%,已經可以用“慘烈”來形容了。

作為一只跟蹤該指數的ETF,雖然博時教育ETF在上市交易公告書中披露了截至6月9日的前十大重倉股,倉位也并不高。但這是ETF的常規操作,一般都會在上市前就把倉位打到很高,方便之后的運作,所以我們看ETF的凈值波動還是主要參考其跟蹤的指數。

那么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指數的前十大重倉股,從年初到博時教育ETF發行,再到最近一個交易日(7月30日)的表現究竟如何?記者也做了一個統計。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于這只產品的凈值緣何會出現腰斬,已經有數。

2082382326205705216.png

作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博時基金官網顯示截至今年年中,該公司共管理276只公募基金,并管理部分社保基金,以及多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及特定專戶,管理資產總規模逾1.55萬億元。剔除貨幣基金后,博時基金公募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4383億元,累計分紅逾1465億元。今年以來,博時基金是發行新基金數量最多的公募之一,5月還推出了創新產品博時招商蛇口產業園REITs。

從2015年到2020年,五年來博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不含子公司)從3027億元增至超過1.2萬億元以上。Wind數據顯示,博時基金最新的非貨基管理規模為4324.7億元,在145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九,成效還是非常顯著的。不過從業績數據上來看,2020年是公募基金的大年,博時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表現卻并不出色。“翻倍基”只有一只博時軍工主題A;收益排在博時所有權益類基金第二位的博時醫療保健行業A,去年回報84.39%,排在同類基金的前13%;其他業績排名最好的也僅在同類基金的前20%左右,在一個公募基金大爆發的年份確實顯得平淡了些。除此之外,近年來博時明星基金經理的流失也一直是個不爭的事實。

其實客觀說來,到博時教育ETF正式開始募集時,教育股的年內表現雖然算不上理想,倒也沒有后來那么驚悚。投資確實會面臨各種風險,政策風險也是其中一種。只是在多重信號的警示之下仍舊決定冒“險”一試,不知道前面這些真金白銀支持的投資者們,現在內心作何感想。


8954604799979658240.png

7月底部分資金抄底教育ETF,該走還是該留?

8954604799979658240.png

根據博時教育ETF的合同生效公告,這只基金的有效認購總戶數為2715戶,凈認購金額2.56億元。面對“雙減”靴子的落地和基金凈值的大跌,這些持有人應該如何應對?

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有公募基金人士告訴我們,首先投資者要對教育行業,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子行業有一個大致判斷,是否還存在投資機會。“如果認為還存在風險、沒有機會就趕緊出來;如果認為機會很小,也可以考慮是否出來。”

另一位滬上公募人士也指出,從投資的邏輯上來看,如果購買的投資品看不到增值的機會和空間,就應該果斷放棄,沒必要再繼續持有。“首先,從大的方面來看,整個教育行業都面臨著一個大標準的變化。第二,行業調整的目的之一是不能再將教育產業化了,那是不是意味著不再適合資本的進入?這些都是投資者應該好好考慮的。”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也對記者表示,ETF是被動產品,持有人要有清晰的配置思路決定去留,“國家的方向性政策,還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隨著博時教育ETF凈值的不斷下挫,從7月開始已經有資金開始分批入場抄底了。記者也選取了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變化:

7553956078964021248.png

167578870064390144.png

對于這些抄底的投資者,賈志直言,抄底本身就是個風險極大的行為,幾乎是小概率可以精確抄底,一旦抄底不達預期,就會有較大心理沖擊,走上情緒交易的錯誤路徑。“還是要看方向,立足中長期投資。”

博時教育ETF的基金經理是業內有著“指數女神”之稱的萬瓊。不知道在對教育股進行高倉位運作的時候,她和團隊是否也有過抄底的念頭。在公開資料中萬瓊曾經說自己個性樂觀,面對壓力的承受能力要強過他人,這份樂觀又能不能幫她扛過在線教育股的這場驚濤駭浪呢。

最后還是說回小陳。

他剛剛步入在線教育行業的時候,一位大佬在采訪中自豪地感慨:“2020年全球教育投資大概80%都流向了中國,這在世界歷史上都難以想象。”但就在上周,也是這位大佬發布了一封內部信,連說5次“抱歉”。

“一個時代結束了,我也當了一回見證者。希望下次運氣能好一點。”小陳一邊苦笑,一邊投出了自己的新簡歷。

記者:芮秋(化名)

編輯:葉峰

視覺:陳冠宇

排版:葉峰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 日本性爱视频观看久久 |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