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3 21:52:45
◎“從今年6月開始,到10月,這就是我們的出貨期。每次出貨我會走1至10個海運貨柜不等,但今年的貨,如果我要出完全部的話,就要大虧。”義烏市雙元圣誕工藝品公司總經理駱有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從今年反饋的訂單量來看,雖然呈現出恢復到疫情前70%的局面,但最后的出貨量情況還待定,因為疫情造成的港口封閉、海上擁堵等情況,讓廠家們出貨會偏保守一些,目前來看,還是無法判斷最后我們出貨多少。”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蔡勤亮表示。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全世界的圣誕節,或許都離不開Made in義烏(義烏制造)。
在全球的圣誕用品市場上,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圣誕用品專區匯集了幾百家圣誕用品商戶,全球三分之二的圣誕用品都來自于這里。義烏,稱得上是世界最大的“圣誕用品工廠”。
今年,歐美地區最愿意為圣誕節花錢的商家是否能如愿從中國采買到圣誕用品?要知道,全球疫情之下,將圣誕老人和他的禮品運去歐美家庭的運費實在是太貴了。
針對今年義烏圣誕用品行業出貨情況,8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各方采訪了解到,自去年疫情后三四季度開始,就出現海運運費連續翻倍上漲,倉位緊缺,一箱難求,且未有回落的局面。
在海外疫情持續影響,且全球運力短缺的情況下,供貨節奏也被打亂了。據義烏廠商反映,今年圣誕用品外貿生意供需失衡,出貨延遲。目前,圣誕外貿人正在全力消化疫情帶來的利潤下滑、原材料和人工上漲等壓力。
去年,受海外疫情影響,“承包”全球圣誕節慶用品多年的浙江義烏海外圣誕用品市場整體陷入沉寂,訂單數量銳減。
圣誕用品商家們本指望著今年能大體收復之前的虧損,沒想到,在今年又遭遇了“史上從未有過的,魔幻如過山車一樣”的糾結行情。
“做了十幾年生意,今年遭遇的情況真的非常特殊,以前從來都沒遇到過。圣誕用品屬于時效性商品,如果過了特定時間,就砸在手里。目前我們正在給客戶全力出貨中,有一部分已經交貨,還有一部分真的是‘沒辦法出’。”義烏市雙元圣誕工藝品公司總經理駱有棟告訴記者,其公司是專門生產圣誕光球、圣誕樹、節日燈飾的外貿制造企業,產品主要銷往歐美、俄羅斯市場,年產值大約6000萬美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記者注意到,在義烏同類圣誕燈飾產品中,駱有棟所在企業生產的圣誕光球類燈飾產品定位中高端。去年,國外采購量突然下滑,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而到了今年二三月,就有海外客戶提前向他下訂單,他持續接單到5月份,客戶還在給訂單,圣誕旺季前移了兩三個月。
今年,對于駱有棟來說,非常直觀的感受是,整體供需嚴重失衡,需求太多而供應無法滿足。“我們很早就接滿了訂單,很多小客戶的訂單我們都沒法接,目前保證的都是老客戶較大的訂單。”
“圣誕用品的銷售旺季是7月~9月,主要以海運的方式運往全球各地,加上幾十天的航運時間,運抵當地市場正好上市銷售。以往歐美客戶都是五六月才過來進行采購,現在疫情之下,人也來不了,很多老客戶都是直接在網上看圖片、款式,再進行溝通。”駱有棟說道。
“今年的出貨情況比較特殊。目前這個時間點,義烏圣誕用品生產商們正抓緊時間滿負荷抓緊生產;從今年反饋的訂單量來看,雖然呈現出恢復到疫情前70%的局面,但最后的出貨量情況還待定,因為疫情造成的港口封閉、海上擁堵等情況,讓廠家們出貨會偏保守一些,目前來看,還是無法判斷最后我們出貨多少。”浙江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蔡勤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因為全球貨運積壓、擁堵、運費上漲等問題,許多買家或許會在這個圣誕購物季空手而回。
“銷售旺季提前到來的背后,正是當前全球運力緊張的局面。義烏市場外向度高,作為其中主要鏈條之一,海運貨代是義烏貨通天下的橋梁和紐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蔡勤亮對記者分析稱,在義烏經營10年以上的廠商們,他們今年口中的“糾結”指的正是:利潤在“運費上漲、原材料上漲、人工”的壓力下已大不如前,利潤被進一步削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好“寧可不做、少做”,以保守的方式來維持經營。
記者注意到,以往,義烏出口商品90%以上是通過寧波、上海等沿海港口出口,或者通過公路運輸出境,少部分商品通過空運出口。
當下,三季度集運旺季已經開啟。受疫情影響,港口方面消息顯示,梅山碼頭封閉,有船舶已改道上海,三季度旺季運價或再上調。在目前集裝箱突然緊張的情況下,艙位需求不斷推高,主要承擔圣誕用品出口的寧波港的國際物流,出現了“一箱難求”的局面。
圖片來源:攝圖網
“訂單是來得早,現在貨都做好了,卻運不出去。貨代公司那邊給我們的反饋是沒有箱子。每天我們也必須和港口那邊的貨代公司保持聯系,一方面可以實時掌握報價情況,一方面了解下目前碼頭擁堵和運力緊張的程度。”駱有棟表示。
今年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大幅上漲,迄今累計漲幅超過180%,指數創11年來新高。同時,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顯示,8月10日,中國、東南亞至北美東海岸航線4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海運價格已首次超過了每標箱2萬美元。而近一個月以來,已有馬士基、地中海、赫伯羅特等多家全球主要船公司陸續上調或增加以旺季附加費、目的地港口擁堵費為名的多項附加費。
“從今年6月開始,到10月,這就是我們的出貨期。每次出貨我會走1至10個海運貨柜不等,但今年的貨,如果我要出完全部的話,就要大虧。”駱有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航運界網副主編馬暉則對記者分析稱,第三季度為海外圣誕備貨階段,屬傳統海運旺季。面對當前非凡的集運市場,在六保六穩政策下,國企船公司運價不會出現大幅變化;但更多國際化品牌的班輪公司會遵循市場行為,特別是在圣誕季,出口貨量和需求預計還會持續增加,如果調控不及時,新一輪缺箱還會上演。此外,受疫情反復、港口擁堵、地緣政治等影響,運價再次上漲為大概率事件。
“當然,也有運價下降的情況可能發生,自美線市場暴漲以來,越來越多的‘新玩家’入場美線賽道,對貨主而言是一個新的、便宜的選擇。”馬暉判斷道,“新玩家”運價在每標箱1.5萬美元左右。
除了運費,來自原材料上漲的壓力,也在蠶食著利潤。
自去年疫情暴發后,全球原材料大多面臨上漲,駱有棟所在工廠生產的圣誕燈球,其用材普通塑料的價格便是一路上漲,漲幅高達30%左右。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塑料價格的上漲,給生產企業帶來了許多成本上的壓力。盡管訂單有所增加,但提前鎖定的合同讓廠家們必須得按時交付產品。
“我們只好認虧了,原材料的上漲導致我們的成本平均上升10%以上,由于我們的訂單是采用分批次來定價的,如果當時3月、4月下單時候按價格沒漲前下的,那相當于現在出貨提交的這個單子就沒有利潤了。”駱有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蔡勤亮對記者分析稱,由于今年年初開始很多原材料漲價,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不敢備太多貨,由于前期備貨不足,現在整個生產大家都或多或少出現缺貨,造成生產時間有點緊張,有部分產品會出現不能如期或者按原來的數量去交貨。
另外,義烏方面人工工資成本上漲壓力,也讓商戶直呼“生存很困難”。“我們義烏出去的圣誕產品,大到幾米高的人造圣誕樹、全套圣誕服,小到圣誕彩球、彩燈、彩繪,可以說圣誕節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包攬了,這幾年義烏的圣誕產品迭代快,在創新、質量和價格三個方面集體搶占高地,征服全球。”蔡勤亮表示,要說人工,是有一定程度的上漲,現在國家扶貧工作做得都挺好的,很多工人在原籍地就能找到自己合心意的工作,也能拿到滿意的工資。所以,來義烏打工的越來越少了,這也就造成人力上漲。
外國客戶收不到貨,就不愿意向義烏商家結款。那在這種情況下,怎么交貨?
對此,駱有棟表示,目前公司和歐美客戶不斷加緊溝通,有的客戶能理解這種綜合不可抗因素帶來的運費上漲,能給予一定的運費補償加價,對這部分商戶,那就抓緊時間、想盡辦法排上貨柜趕緊出貨,如果實在不能走海運,廠商也在抓緊聯系中歐班列。
但也有部分客戶既不想加運費補價,又不能等待船期延長,同時面臨貨運船到達外國港口后長時間無法完成清關,商品積壓在港口無法卸船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駱有棟表示,這樣只能和對方商議退單了。
“大部分歐美客戶還是非常理解的,有的客戶自己選擇取消了,有的只能‘硬著頭皮’出貨。”今年的圣誕訂單,讓駱有棟覺得“有部分虧損是肯定的”。
“有些客戶他不肯加價而退單,商戶不接單也是造成今年出貨緊張的一部分原因。有些客戶還是按老的訂單價格來下訂,但現在原材料和人工漲價,若按原來價格下,我們這邊都沒法接受,所以導致客戶的一些單就沒辦法下,等于推單推掉了,這也會導致歐美那邊感覺今年的圣誕出貨特別緊張。”蔡勤亮補充說道。
在接受采訪時,駱有棟直言,這兩年在義烏經營讓他感覺有成本上的壓力,居高不下的廠房、商場攤位租金和人力成本,再經此一“疫”,他開始權衡是否要轉移生產基地到其他租金和人力成本較低的城市,但義烏市場的優勢是具有齊備的供應鏈資源,在義烏一個地方就能把所有的東西都采購齊全;另外,在出口政策上,義烏也算得上是目前全球最好的商品集散平臺,出口方式齊全,對外出口的海關政策基本上達到“頂配”。經過種種考量,駱有棟認為,還是只能期盼全球疫情能被很好地控制住。
對于今年疫情下的中小制造生產商來說,產品無論是被滯留在國外的港口倉庫,還是國內的倉儲場地上,都擠占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壓力不言而喻。今年的銷售局勢與以往相比,難度不小,但大多數商家還是選擇堅守,等待屬于他們的“旺季”。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