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09 23:32:50
◎上半年,涉及新冠疫苗的公司業績爆發,但股價處于消化當前估值的階段。
◎對于新冠疫苗公司業績的下半場,一種觀點是,即使新冠不消失,疫苗需要每年接種,由于全球產能巨大,從商業價值的角度考慮,新冠疫苗對企業的盈利貢獻也不可持續。
◎多家券商卻表示,新冠疫苗的未來增量在于國內加強針市場及海外出口市場。
每經記者 金喆 實習生 黃穎琳 每經編輯 文多
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報披露落下帷幕。截至8月31日,共有391家醫藥生物企業發布了成績單。據國盛證券統計,從剔除次新股后的數據端口來看,2021上半年醫藥上市公司整體的收入增速為23.31%,凈利潤增速42.03%。不過,二級市場卻在上半年處于消化估值的疲態。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板塊整體行情不佳,但子賽道分化更加明顯,其中疫苗板塊走出獨立行情,部分與“新冠疫苗”概念相關的企業更是備受資本市場的追捧。有漲幅超過100%的,也有跌幅超30%的,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隨著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強針和海外市場將是疫苗板塊下半場的重要變數。
截至目前,國內已獲批上市新冠疫苗為“5+1+1”格局(如下圖),即5款滅活疫苗+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1款重組蛋白疫苗,分別為國藥北京所疫苗、科興疫苗、國藥武漢所疫苗、康希諾疫苗、智飛生物疫苗、康泰生物疫苗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疫苗,大部分在今年上半年獲批。
隨著接種率不斷提升,新冠疫苗開始為公司帶去業績,7家企業2021上半年均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如下圖)。
其中,康希諾處于業績增幅之首,收入同比增超510倍,歸母凈利潤同比增超10倍,中國生物制藥、沃森生物、智飛生物的凈利潤增速均超過250%,排名靠后的康泰生物凈利潤增速也達到了29.54%。
按照利潤規模來看,中國生物制藥排名第一,目前其持有科興中維15.03%的股權,后者的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已獲批上市。中國生物制藥沒有在半年報中披露新冠疫苗的相關情況,但今年一季報和中報里披露了“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盈利”情況。其中,“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上半年為中國生物制藥帶來的盈利是75.85億元,而中國生物制藥持有科興中維15.03%的股權。
康希諾方面的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上半年新冠疫苗Ad5-nCoV銷售額增至20.61億元,完全覆蓋公司營收。
康泰生物方面,提到免疫規劃疫苗收入規模1.80億元,具體新冠疫苗的銷售數據并未體現。
另外,復星醫藥的復必泰疫苗上半年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納入政府接種計劃,報告期內實現收入5億余元。
在二級市場,疫苗股也成為上半年醫藥板塊中為數不多的賺錢板塊。但具體到個股上,因新冠疫苗對不同公司的影響因子有差異,個股表現漲跌不一,具體情況如下圖。
除了7款已經獲批上市的疫苗外,新冠疫苗研發賽道上還有多款產品。據記者整理統計,目前批準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共24款,其中滅活疫苗6款、重組蛋白疫苗9款、核酸疫苗5款(4款mRNA、1款DNA),腺病毒載體疫苗3款、減毒流感病毒載體鼻噴疫苗1款。
以康泰生物為例,除了滅活疫苗,公司還布局了另外兩條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研發。去年8月,康泰生物與英國阿斯利康簽署《許可協議》,引進其與牛津大學合作的ChAdOx1腺病毒載體新型疫苗,獲得在中國大陸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授權許可,已在國內申報臨床,有望開展橋接試驗。另外,重組VSV病毒載體疫苗也在推進中,但仍處于臨床前研究。
在產能跟進上,8月2日,康泰生物發布公告稱,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20億元,其中一大募投項目就是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車間項目(6.43億元)。
另外,康希諾在Ad5-nCoV載體疫苗單針肌注的基礎上,還拓展至吸入劑型,并于今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申請批準,目前處于二期臨床階段。東興證券研報顯示,公司天津2億~3億年產能車間已于3月投產,上海2億~3億年產能車間已于6月投產,另有CMO 1億產能,結合產能爬坡時間,判斷2021年底前年產能有望超5億劑。
沃森生物9月發布公告稱,其與艾博生物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于近日獲得了墨西哥、印度尼西亞藥監部門頒發的Ⅲ期臨床試驗批件,目前在包含中國的三個國家進行三期臨床。
此外,頂著“首個國產HPV疫苗”光環的萬泰生物在半年報中提到,與廈門大學、香港大學合作研發的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肺炎疫苗處于二期臨床試驗中。
對于多路徑布局,東吳證券研報認為,新冠疫苗接種將會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拼的是進度和產能,第二個階段將拼的是保護率、成本以及配送便捷性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期以來,多只疫苗股出現較大幅度回撤。很多投資者都會產生疑惑,疫苗產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剛開始或許能放量增長,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疫苗接種率日趨攀高,后續還能有可持續的市場空間嗎?
雪球醫藥博主齊恒輝對于近期疫苗板塊行情下跌有不同看法,其認為主要矛盾在于對新冠疫苗的商業價值展望不樂觀。齊恒輝認為,按照現在聯防聯控的口徑,暫時沒有鼓勵普通人加強接種……而且國內國際新冠疫苗產品太多,產能太多,這種情況下,商業價值展望是不樂觀的。
至于新冠疫苗是一次影響還是持續影響,他表示,新冠疫苗屬于周期產品,或許難以對疫苗企業產生持續盈利。如果新冠1~2年內消失、新冠疫苗效力長久持續,那么新冠疫苗就是“一錘子買賣”;即使新冠不消失,疫苗需要每年接種,由于全球產能巨大,從商業價值的角度考慮,新冠疫苗對企業的盈利貢獻也不可持續。
同時,多家券商卻表示,新冠疫苗的未來增量在于國內加強針市場及海外出口市場。
公司方面,近期國藥集團等公司的滅活新冠疫苗、輝瑞的mRNA新冠疫苗公布了疫苗第三針試驗數據。
根據國藥集團官網的數據,在Ⅰ/Ⅱ期臨床試驗中,按照0、28、56天的程序接種疫苗,18~59歲的人群接種第2劑疫苗后28天新冠中和抗體的GMT(幾何平均滴度)為209.3,接種第3劑疫苗后28天中和抗體GMT為308.4。在60歲以上人群中,接種第3劑疫苗同樣大幅提高了中和抗體的滴度。
9月5日,國際科研平臺medRxiv發布科興新冠疫苗加強針的最新臨床數據:2劑克爾來福接種6個月后進行第三劑加強,能夠引起迅速、強大和持久的免疫回憶反應,誘導出比較全面的抗體類型,對阿爾法、貝塔、伽馬和德爾塔等變異株亦呈現良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據報道,9月7日,康希諾生物也發布了其加強針的保護率情況。使用滅活疫苗進行初免、再用康希諾疫苗克威莎進行加強的免疫程序,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且免疫效果顯著優于兩次均采用滅活疫苗的接種方式。
在市場看來,隨著后續疫情防控常態化,疫苗研發也會進一步提升潛在的行業規模。特別是全球市場,還將繼續成為各家疫苗競技的戰場。
一位不愿具名的疫苗研發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越來越多的世界數據、很多國家的夏季疫情來看,疫苗接種后中和抗體滴度下降,使得疫苗保護力降低,高復制力的突變株流行也增加了突破感染風險。從必要性來看,目前加強針應該會對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益處。
根據博鰲亞洲論壇最新發布的《全球新冠疫苗應用圖景報告》,從全球范圍看,疫苗接種呈現嚴重的國際不均衡態勢,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疫苗接種率普遍偏低。
記者注意到,目前中國有4款疫苗在100多個國家獲準使用,其中科興和國藥2款進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和“新冠疫苗實施計劃”采購清單。
對于疫苗,中泰證券研報預測,下半年仍有加強接種及出口需求。目前全球市場僅中美具備大規模生產供應能力,國產疫苗將在全球市場占據份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