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17 11:46:16
◎對于居家養老下一步的政策考慮,高曉兵介紹:在養老服務設施上,要在城市地區建立“15分鐘圈”的養老服務圈。在農村要建立縣、鄉、村三級的養老服務網絡。在豐富服務方式上,除了要規范和繼續推廣相對比較成熟的家庭養老床位、農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飯桌、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廖丹
9月17日,國新辦就扎實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中國步入老齡化過程中,對居家養老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如何進一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民政部有哪些政策方面的考慮?
對此,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表示,“十三五”期間,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通過組織試點、完善政策、鼓勵創新等手段,推動了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
首先,民政部加大了政策和資金的投入。高曉兵指出,“十三五”期間,民政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些硬性規定,比如人均養老面積、新建住宅小區必須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進行適老化老舊小區的改造。同時,出臺了規劃、用地、稅收等政策來鼓勵社會資本向養老方面投入。在資金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僅專項彩票公益金,近五年中央投入50億支持居家社區養老試點。
“其次,我們向著哪里有老年人集中居住,我們的養老機構就設在哪里的方向去努力。”高曉兵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29.1萬的居家社區養老機構,嵌入式的養老機構也因此應運而生,服務在老年人身邊。另外,我們還做到老年人需要什么我們就盡快的發展這方面的服務。比方說老年飯桌、送餐上門解決了老年人做飯的煩惱;比如家庭養老床位,解決了高齡失能老年人家庭養老困難。定期的巡訪關愛制度,又能夠使獨居的老人有了安全感。”
“對于家庭適老化改造讓家庭養老更加宜居。在一些地方還進行了‘互助式’養老,也就是年齡相對比較輕、身體比較好的老年人服務高齡的和失能的老年人,這樣實現了‘老有所為’與‘老有所養’相結合。這些工作使得老年人的獲得感不斷增強。”高曉兵說。
對于下一步的政策考慮,高曉兵介紹,在“十四五”國家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民政部門還要從三個方面繼續努力。在養老服務設施上,要在城市地區建立“15分鐘圈”的養老服務圈。在農村要建立縣、鄉、村三級的養老服務網絡。在豐富服務方式上,除了要規范和繼續推廣相對比較成熟的家庭養老床位、農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飯桌、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同時,還要創新新的方法,比如時間銀行、智慧養老、養老顧問等等。
“在養老服務平臺上,民政部立足于建立區縣街道、鄉兩級的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不僅要發揮綜合養老服務的功能,它更是養老的需求和養老的供給對接平臺,類似于客服中心。”高曉兵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