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8 21:01:44
◎湖南自貿區初步形成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一碼集成”規范涉企檢查等10余項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
◎安徽自貿區著力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作用逐步彰顯。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9月28日,商務部召開“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建設一周年”專題新聞發布會。
湖南、安徽作為內陸型自貿試驗區,在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向兩地商務部門提問。
湖南省商務廳黨組書記、湖南省自貿辦常務副主任沈裕謀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一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等要求,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
沈裕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湖南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任務加快落實。總體方案121項試點任務實施97項,實施方案321項落實舉措實施266項。初步形成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一碼集成”規范涉企檢查等10余項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省市出臺配套政策文件80多個,首批下放省級經濟管理權限97項,自貿試驗區條例即將出臺。
其次,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壯大。沈裕謀指出,以自貿試驗區為引領,著力構建“3+3+2”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20條優勢產業鏈,創建全國首個省級“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實施區塊鏈賦能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度創新,發布100條惠企“政策包”,工程機械行業規模繼續穩居全國首位,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5%,先進材料企業數量超過800家。
三是湘粵浙港澳以及長江經濟帶合作更加緊密。據沈裕謀介紹,湖南自貿試驗區積極承接大灣區產業升級轉移,加快湘粵港澳服務業聯動發展,成功舉辦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簽約省級項目261個,投資總額2424.3億元。加強與上海、太倉等沿江港口合作,釋放長江黃金水道效能。今年1-8月,岳陽城陵磯口岸國際集裝箱吞吐量41.3萬標箱,同比增長40.2%。同時,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在加速建設。
“四是加快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開通六個非洲國家幣種對公即期結售匯。持續擴大非洲干辣椒、咖啡、鮮花等大宗進口,非洲在華非資源性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初現雛形。中非易貨貿易取得突破,中國建材小商品換南非西柚試單成功。開通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長沙至內羅畢國際航線穩定運營,加快構建對非國際物流體系。”沈裕謀說。
安徽作為自貿試驗區的新成員,一年來又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呢?安徽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安徽省自貿辦主任張箭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年來,112項試點任務已實施105項、落地見效73項,探索形成38項試點經驗,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張箭介紹,第一,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作用逐步彰顯。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先導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制訂自貿試驗區專項推進行動計劃方案,配套出臺20多個文件、近300項具體措施。
張箭表示,起草《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草案)》,省人大常委會進行一審審議;建立自貿試驗區特別清單212項,推進實施“自貿一單通”,保障片區改革創新自主權;創新上線“7×24”政務服務地圖,實現268項“熱門”政務服務事項的24小時自助辦理。一年來,自貿試驗區累計新增注冊企業9927家,簽約入駐項目769個、協議引資額4425億元。
其次,著力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作用逐步彰顯。張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安徽作為自貿“新成員”,在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基礎上,強化改革創新、積極爭取首創。率先開展長三角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試點;實施“聯動接卸、視同一港”整體監管;率先實現內河港口集裝箱區塊鏈提貨單模式。積極建立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吸引一批外資項目落戶。
三是著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連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重要樞紐”作用初步彰顯。張箭指出,安徽自貿試驗區加快提升開放平臺能級,世界制造業大會已成功舉辦3屆,今年11月將在合肥舉辦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市場采購貿易試點、跨境電商進口零售試點、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成效初顯。
“加快提升開放通道效率,蕪湖(京東)國際貨運超級港建設加快推進;合肥中歐國際貨運開行線路已覆蓋歐洲14個國家、52個國際節點城市。加快提升區域開放合作水平,與滬蘇浙共同組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多個創新事項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十大制度創新案例。”張箭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