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0 15:20:5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大型國有銀行內部人士處了解,隨著貸款的利率有下調趨勢,波及同業存單利率,銀行間“協定利率”的分歧正在導致此類債券流轉受制,公募基金作為合格的買方,未來有望進一步化解同業存單在銀行間的流轉困境。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自今年8月27日多家公募基金首次上報跟蹤“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基金后,國慶前后再現公募申報熱潮,前后逾40家機構的產品密集申報,也讓市場再次聚焦此類投資工具的配置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大型國有銀行內部人士處了解,隨著貸款的利率有下調趨勢,波及同業存單利率,銀行間“協定利率”的分歧正在導致此類債券流轉受制,公募基金作為合格的買方,未來有望進一步化解同業存單在銀行間的流轉困境。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從9月30日到10月8日期間,機構申請報批有關跟蹤“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的指數基金數量激增,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公募基金。記者看到,節前有包括華夏、鵬華、富國等12家機構申請,節后又有申萬菱信、華寶、中銀等30家公司加入,從進度來看,證監會已對各自材料完成接收。
部分基金產品申報信息
來源:證監會網站截圖
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由來已久,于2018年1月11日發布,基日定為2014年12月31日,基點起計100,截至2021年10月8日,該指數報127.14點,區間漲幅超27%。今年8月27日,首批跟蹤該指數的基金上會申報,亦拉開公募入場大幕。
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日K線圖
來源:Wind截圖
該指數為何在近期備受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公募基金關注?某大型國有銀行內部人士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或與公募幫助銀行間消化同業存單有關。
“首先作為合格機構主體,除銀行外,部分公募基金也允許參與同業存單的購買,但一般都是銀行間流轉,但隨著貸款利率下調的趨勢,涉及到大額存單、同業存單的利率也在下調,目前同業存單在銀行間的流通效率大不如前。”該人士透露,同業存單始終是銀行的配置剛需,不僅本行需要發行,也需要對外進行銀行間流轉。
記者在現行《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中看到,同業存單的投資和交易主體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員、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類產品。同時,對于單期發行金額也有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的要求。
前述銀行內部人士稱,銀行間可以通過同業業務來降低風險權重,提高資本充足率,或進入債券市場投資債券獲取票息和利得。“一種是作為機構存款的性質幫助對方完成吸儲,另一種作為同業拆借,為借款方送去流動性。”但該人士指出,隨著利率的下調,目前銀行間就此商議的“協定利率”分歧較大。
他表示,低利率加深了買賣雙方的博弈,而作為銀行同業存單的外派剛需,銀行間談不攏就只能謀求其他渠道進行消化,按照前述合格機構的范圍,該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此時密集上報或與其相關。
此前,有關同業指數基金旨在壓降貨幣基金規模的討論不絕于耳,但據記者了解,貨幣基金依規配置同業存單的比例受限,而多數基金產品已在同業存單的配置上維持高倉位運行,顯示出市場配置此類標的的意愿尚濃。
以天弘余額寶為例,根據2021年中期報告記載,除現金資產外,債券配置比例到2021年中達8.25%,其中同業存單占絕大多數,占到總凈值比的7.03%,前十大重倉證券中均為銀行同業存單,合計占凈值比2.45%;建信現金添利A同期報告顯示,同業存單配置占到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的24%以上;南方天天利A中報披露其同業存單配置規模占到凈值比的40.43%。
因此,對于同業指數基金的功能定位,業界也有關于其是補充同業存單組合配置工具之說,即擴大公募基金單一產品對此類證券的配置規模。與此同時,各家爭相申報的基金跟蹤標的“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樣本券均來自在銀行間市場上市的主體評級為AAA、發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時間7天及以上的同業存單組成,公募基金普遍嚴把債券評級3A之要求。
但需指出的是,由于票期較短,指數成分會面臨較為高頻的切換。前述銀行內部人士也表示,行業目前幾乎沒有5年期同業存單,而是以1年、1個月、2個月、6個月、9個月為主。因此該指數未來的樣本名稱和數量將維持動態變化,但記者也獲悉,由于同業存單一旦發行就不能回售,且除1年期以上有浮息外,其他均為固息存單,因此在一級市場的利息和規模均比較穩定。
即便存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可能,就目前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的走勢來看,走勢平穩上升,波動率極低。Wind統計顯示,基日以來,截止到2021年10月8日,年化波動率(日收益)僅為0.27%,另據其他指標測算,平均到期收益率(市值法)現為2.58%,指數年化收益率近五年3.62%,倘從基日計算則至3.71%。
可見,對于此類產品未來的投資價值,或偏向于中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參與,且就通脹及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多數基金經理表示,下半年通脹緩和、政策維持穩健中性、流動性維持平穩依然是主基調,這也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正式發行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氛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