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5 21:14:24
◎10月15日,中消協發布“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食品”類負面敏感信息240967條,并列出兩大典型案例,分別是茶百道更換標簽使用過期原材料和華萊士被曝漢堡中吃出蟑螂。
◎記者也注意到,除了新茶飲品牌自身存在的問題外,新茶飲品牌遭所謂的“消費者”敲詐事件近日也被檢察機關曝光。在整個消費生態中,如何建構一個良序環境攸關生態中各參與主體。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陳俊杰
乘風而上,新茶飲品牌在過去幾年備受消費市場與資本追捧。但過去幾個月,頻繁被曝光的新茶飲品牌食品安全問題,也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新茶飲品牌的發展路徑。
市場規模達上千億的新茶飲市場,在這一輪“食安”風暴中,需要正視的新挑戰在于:如何平衡好企業自身的賽道競速與底線回防?
除此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除了新茶飲品牌自身存在的問題外,新茶飲品牌遭所謂的“消費者”敲詐事件近日也被檢察機關曝光。在整個消費生態中,如何建構一個良序環境攸關生態中各參與主體。
10月15日,中消協發布“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食品”類負面敏感信息240967條,并列出兩大典型案例,分別是茶百道更換標簽使用過期原材料和華萊士被曝漢堡中吃出蟑螂。
中消協認為,“‘十一’期間幾起食品安全輿情案例的出現盡管有偶發性,但本質上可能還是相關經營者平時食品安全這根弦就繃得不夠緊。”
10月13日下午,在杭州召開的媒體溝通交流會上,茶百道運營總裁汪紅學針對食品安全問題正式致歉,并表示將采取6點優化措施。(詳情可見《茶百道運營總裁回應食安問題:深表歉意,將采取六點優化措施》)
同時,汪紅學還表示,接下來茶百道在制度方面也將進行相應優化。包括引入成熟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內部培養形成覆蓋全國的稽查和督導管理團隊,建立全國統一的員工管理制度和系統,建立地區食安委員會,著力搭建線上運營管理系統等五個方面。
截至9月30日,茶百道方面的數據顯示,其全國門店總數為5124家,其中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店鋪數量占總數的37.9%。此次茶百道“食安問題”的風暴中心浙江省,更是其布局的重點區域,門店數量達760余家。
茶百道門店布局 圖片來源:公司提供
據汪紅學介紹,茶百道門店以加盟模式為主,在管理結構上通過在各地區一些重要城市設立區域營運中心,實現區域化門店管理,公司內部建立督導體系,通過督導體系人員對門店進行檢查、幫助及服務。
茶百道官方信息顯示,其2016年門店數量為100余家,到如今的5000多家,茶百道過去幾年經歷了快速擴張。對于接下來戰略規模的布局,茶百道董秘古計林10月13日給出的答復是:“我們沒有刻意地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不想為了完成目標而去開店,而是把現在已經開設的門店好好地做好,在做好現有門店的運營和管理的基礎之上順勢而為,這是我們的戰略方向。”
對于此前傳聞的將于2022年港股上市消息,古計林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茶百道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有助于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機會;公司希望先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能夠把我們現在已經有的5000個加盟門店的合作伙伴服務好,把我們應該做的基礎管理、產品研發、總部系統建設做好,夯實基礎。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17-2020年,我國新茶飲市場收入的規模從422億元增長至831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達到1428億元。
報告顯示,2019年底,我國飲品店門店總數約為42.7萬家,2020年年底門店數量約為59.6萬家。其中,新茶飲類門店占比最高,達65.5%,門店數約37.8萬家。
不過,報告預測,未來2~3年,新茶飲增速階段性放緩,調整為10%~15%。以直營為主的品牌穩步開店,以加盟為主的品牌發展分化,進入洗牌期,能否幫助加盟商賺錢,成為品牌發展的關鍵要素。
其次,從企業端看,面對競爭加劇、房租較高、人才儲備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外賣占比高利潤低等因素的疊加,快速增長將有很大的管理性風險;從外部競爭看,下沉市場的盤整、西部北部市場的開發都需要市場驗證。
同時,報告認為,增速放緩是階段性的,如果各企業在未來2-3年內解決好品牌、運營能力、食品安全管理等重要問題,新茶飲行業的復合增速將快速回到15%以上。
目前新茶飲市場的玩家,走高端化路線的奈雪的茶已經登陸資本市場,蜜雪冰城也計劃沖刺IPO,據此前浙商證券研究院研報分析,現制飲品在一級市場賽道火熱,受到投資人追捧。以喜茶為例,在2021年7月完成D輪融資,融資5億美元,新的估值已經達到600億人民幣;蜜雪冰城在今年一月完成A輪融資,融資20億人民幣,投后估值200億人民幣。
資本追捧之下,新茶飲賽道的競爭也愈加白熱化。但作為新茶飲的防守底線——食品安全卻頻頻爆出問題,不少知名茶飲品牌前后均被監管部門點名或被媒體曝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市場高速擴張之下如何做好“食安”問題的回防,是考驗這一批新茶飲能否行穩致遠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然,在整個新茶飲市場中,除了各茶飲品牌,非常重要的一個市場參與主體是成千上萬的消費者。新茶飲市場要構建一個良序的消費生態,既需要有各茶飲品牌主體提高責任意識,也需要消費者的監督和呵護。
對于“十一”期間幾起食品安全輿情案例,中消協建議,強化對網紅食品、流量商家、人氣服務的巡查監管。壓實主體責任、提高違法成本。通過建立健全相關產品生產者、銷售者誠信追溯機制,對嚴重失信者予以公開曝光。對無視紅線、挑戰底線的相關經營者,無論流量有多大、“顏值”有多高,都要不留情面的“打板子”;無論其如何巧舌如簧推脫責任,都要依法依規地讓其“丟面子”、“傷里子”。同時,在全社會倡導“質量興衰,人人有責”的理念,普及質量安全知識,引導消費者“用腳投票”,不斷提升消費者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近日,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檢察院旗下“拱墅檢察”公眾號披露了知名奶茶店接連被敲詐的案件。
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8個月間李環(化名)和他的朋友對廣州、上海、杭州等地知名奶茶店“下手”,買奶茶后往杯中放入蟲子,以揚言曝光等方式威脅店家,索要高額賠償。經查證,至少已有7家奶茶店被敲詐勒索,其中包括知名品牌店“某茶”和“某某的茶”,犯罪金額共計92000元。
據了解,李環等4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敲詐勒索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之規定,構成敲詐勒索罪。近日,拱墅區檢察院依法以敲詐勒索罪對被告人李環等4人提起公訴。
業內人士指出,在整個消費生態中,如何建構一個良序環境攸關生態中各參與主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110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