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云原生成資本新寵 對話網易副總裁汪源:服務網格是下一波比拼的重頭戲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7 18:29:07

◎云原生被認為是云計算的未來,全面云原生化已是共識。那什么是云原生下一波比拼的重頭戲?汪源認為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云原生操作系統,一個是服務網格。

◎汪源還表示,云原生技術的應用層架構趨勢就是微服務,所以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在于如何讓微服務真正在生產環境中落地,這需要服務網格一整套技術體系的成熟。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文多    

云原生被認為是云計算的未來,容器、微服務、無服務器等云原生關鍵技術已逐步被用于企業生產環境中,全面云原生化已是共識。

在網易數字+大會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將云的發展做了形象的概括:“所有的新技術基本上都會形成技術產品化、產品服務化和服務基礎設施化的發展歷程,云在過去十幾年經歷了從產品到服務的過程,現在更多是聚焦在以應用為中心的技術創新上,比如云原生技術。”

在云原生領域,除高瓴、紅杉、經緯、IDG等一線VC頻繁出手外,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金山云等CVC(公司創業投資/戰略投資者)也紛紛布局,資本市場空前活躍,云原生投資規模超過數百億元,新一批獨角獸企業正在加劇市場繁榮。

那么,什么是云原生下一波比拼的重頭戲?近日,網易副總裁、網易數帆總經理汪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云原生操作系統,一個是服務網格。

網易副總裁、網易數帆總經理汪源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韻 攝

DevOps已被廣泛接受

云原生的概念包括微服務、容器、持續交付和DevOps(研發運營一體化)四大件。簡而言之,研發人員以微服務架構形式來研發現代化的應用程序,以敏捷方式完成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CI/CD),并且運維和研發團隊之間以DevOps的方式進行協作,為了在基礎設施層也實現敏捷,對應的應用程序要部署在容器化的環境中。

而微服務的誕生促進了容器技術的大流行,容器技術的存在也確保了微服務的落地。企業的生產環境中運行著大量的容器,因此就要解決容器編排的問題,最常使用Kubernetes(以下簡稱K8S)等容器編排系統進行管理。

何寶宏表示,容器本質上是解決云原生的應用和下沉的云基礎設施如何去耦合的問題,市場正從通用走向了多元化,在Docker之后又出現了安全容器、邊緣容器、Serverless容器等。

“云計算是新基建的核心組成部分,從云計算到云原生,DevOps已被廣泛接受,并發展為各種各樣的Ops可以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敏捷開發。”在何寶宏看來,DevOps解決的是提高效率的問題,但DevOps也會讓應用變大,所以被迫需要把服務進行拆分,去做微服務。

相比DevOps和容器而言,微服務“雖然已經有了一些應用,但是成熟度還需要進一步發展”,何寶宏解釋,這中間存在“微”與“維”的難題。

網易數帆輕舟產品總經理陳諤在采訪中表示,微服務化其實一開始是給開發人員使用的一種技術架構,但這種技術架構波及到了運維人員,不該研發關注的部分現在就會下沉到平臺上去,如果要解決微服務的一些運維問題,就要引入服務治理的概念,不過,平臺上的治理能力跟原來內嵌在應用中的治理能力是有一些差異的,得有一些方法將差異磨平。

正在了解技術的參觀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韻 攝 

微服務有待服務網格的發展成熟

“可以看到,云原生技術棧在這幾年變得越來越標準,傳統企業的問題在于缺少微服務架構的軟件人才,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軟件供應商都在向微服務架構轉型,或者說能夠實現微服務架構的供應商能更好地發展下去。”陳諤表示。

“當我們把服務拆得越來越微的時候,如何更好地做運維就成為一個難題。”何寶宏認為,服務被拆小的目的不是把服務分散,而是希望在分布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協作,這就需要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的進一步發展。

2019年是服務網格發展的元年,如果說K8S是新的Linux,那么Service Mesh將會是下一個K8S,無服務器(Serverless)就是新的Java虛擬機,因為K8S僅解決了底層容器編排的問題,還沒能真正進化到讓云原生應用程序運行。

“云原生技術的應用層架構趨勢就是微服務,所以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在于如何讓微服務真正在生產環境中落地,這需要服務網格一整套技術體系的成熟。”汪源告訴記者,云原生的起步是容器,第二步是容器的統一資源調度(K8S),第三步是面向應用側的云原生落地,服務網格在基礎設施層面滿足了高性能、高穩定性、強服務治理能力的需求。

由Google、IBM和Lyft聯合開發的Istio是與K8S一脈相承的云原生服務網格框架,它擁有較好的能力和模型,但也存在使用門檻高、存量系統遷入難以及無法支撐大規模業務集群、生產級落地難的問題。網易數帆云原生資深架構師裴斐在大會演講中表示,相比K8S的江湖地位,Istio尚存在一定距離,服務網格技術還需要苦練內功。如考慮性能、可擴展性、開發語言等因素,云原生平臺需要兼容多種通信協議。

Linux基金會亞太區策略規劃總監Keith Chan在分析云原生技術應用趨勢時說道:“云原生安全、適用于邊緣的K8S、服務網格的相互整合、混沌工程等細分方向正在被廣泛討論,Web Assembly和eBPF將成為熱門技術,未來可以預見到解決開發和運維體驗的項目會激增。”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44067

低代碼被低估

從云服務到云基礎設施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試問,云與周邊生態該如何更好地有機融合和互動?今天的微服務和DevOps會不會從單管理實體走向混合模式,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新型網絡?服務網格會不會成為基于HTTP的下一代互聯網?云原生與開源又將如何相互影響?

有一點不容忽視,云原生已對面向用戶的業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低代碼和無代碼的發展。當然其爭議也由來已久,有人認為低代碼是“工種”的再分配,也有人認為低代碼是行業毒瘤、偽需求。

對此,何寶宏認為,必須發展低代碼,這是一個趨勢,但能做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探討的。

汪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低代碼的能力可概括為“中等復雜度的企業級應用”,這是可以做到的,現在也有比較多的案例。但有一些特定的場景并不適用,比如對算法和復雜數據結構要求比較高的、對界面要求特別高的、頭部互聯網級應用、分析和智能化應用以及系統軟件、科學計算等其他專業性很強的應用等場景。

“之所以要去做低代碼平臺,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企業數字化創新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陳諤表示,現在企業有了很好的云平臺和微服務架構能力,卻缺乏滿足數字化轉型應用需求的研發人員,因此低代碼是一個很好的方向,讓一個沒有長期經過計算機編程語言的業務人員也能直接使用云原生平臺完成企業級程序開發。

比如在車聯網行業,插上了組件、中間件的低代碼平臺就能開發出車聯網80%的應用。“最后這些應用會跑到哪里?我相信一定是跑在一個比較標準的云原生基礎設施之上。”陳諤在談起技術趨勢時越發滔滔不絕,“我們面向企業用戶,不希望給他們帶來太多復雜性,所以在有一些事件驅動或定時任務的場景中,我們將低代碼的能力內置進去,用戶不需要關注是不是運行在一個Java容器中,平臺會自動分配一個可運行的函數服務幫助執行。”

陳諤認為,低代碼并非是程序員的敵人。相反,通過對重復模塊的沉淀,低代碼可以解放專業IT人員的生產力,使得開發骨干更聚焦于技術領域,產出更多專業價值。

據信通院研究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云原生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云原生技術加速向垂直行業滲透,中小規模企業用戶顯著增多,金融、制造、政府行業比例顯著提升,同時IT投入逐漸向云原生傾斜。

而最終,云計算的競爭是以基礎設施為核心的競爭。未來十年,或許會有區塊鏈原生、人工智能原生、元宇宙原生的出現,何寶宏認為,十年之后人們要談的是新型基礎設施上原生的應用應該怎么做,那是一個更廣義的概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云原生 網易副總裁汪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成aⅴ人在线电影 | 日本a级按摩片春药手机在线 |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三级午夜电影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