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7 19:57:02
◎在“三道紅線”“集中供地”“二手房指導價”等政策背景下,今年的房地產行業監管思路已經從“重需求側管理”轉變為“供給側和需求側兼顧”。在此背景下,主題為“錨定價值,理性求進”的第十一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在深圳召開。
◎在新的行業形勢下,“穩”是房地產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穩中有進因為要防止“灰犀牛”,房企要通過降杠桿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是對宏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貢獻。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魏文藝
10月26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主題為“錨定價值,理性求進”的第十一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在深圳召開。
在年會上,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名譽副會長苗樂如、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以及來自碧桂園、世茂、旭輝、佳兆業、金科、港龍中國等主流房企高管,從主題演講到圓桌對話,共同探討了“新周期、新形勢、新理念”下,行業和房企如何迎接“房地產業二十年未有之變局”。
值得關注的是,一款完全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媒體房產小程序——每經AI品房在年會現場正式上線發布。同時,年會現場還發布了兩份重磅報告:一份是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指研究院發布的《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白皮書》,另一份是由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與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地產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TOP100榜單》。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和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趙平分別對報告作了深入解讀。
“今年以來,經濟大環境出現了各種新情況、新變局,房地產行業和企業都遇到了新挑戰和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總編輯聞達在致辭中表示,在新變化、新機遇面前,希望每經的創新精神能與諸多房企的行業實踐產生共鳴,繼續為逆水行舟、勇于敢于挑戰的房企們加油和助威。
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賀鏗作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三道紅線”“集中供地”“二手房指導價”等政策背景下,今年的房地產行業監管思路已經從“重需求側管理”轉變為“供給側和需求側兼顧”。由此,房地產行業的生存規則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房地產業市場化改革以來,沿用了20多年的“高杠桿—高增長”模式不再行之有效,企業的生存哲學也面臨重構。
“目前房地產主要有幾個調整方面:一個是房地產金融化,一個是低端的房屋數量過剩面臨替換的問題。”賀鏗在主題演講中指出,“要想化解這些問題,房企可以著力圍繞四大城市圈,結合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市化的趨勢,去充分施展拳腳,謀劃怎么發展。只要蓋房子是為了滿足人們提高生活質量,就有希望。”
“房地產行業現在面臨的形勢,首先是監管加嚴,因為房地產金融化太明顯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金融化的。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是可以的,但問題就是泡沫怎么去?”賀鏗表示,“面臨這些問題,我們的房地產是不是很悲觀呢?我倒不認為悲觀,因為人們在不斷地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只要蓋房子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居住問題、滿足人們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房地產行業就有希望。”
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名譽副會長苗樂如致辭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苗樂如在致辭中表示,在新的行業形勢下,“穩”是房地產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穩中有進因為要防止“灰犀牛”,房企要通過降杠桿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是對宏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貢獻,因此,房地產企業要全面提升企業素質,積極推動行業轉型、產品換代、產業升級,特別是在“守紅線”“降杠桿”防范金融風險方面,提升企業的治理能力。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則從物業企業的視角分享了企業創造價值的要點。他認為,物業管理關系到百姓安居樂業,是一個民生行業,也是社會基層治理的基礎工程。“物業企業開展服務,要有‘對國家、對居民做貢獻’的意識,尤其當物業已經進入了價值服務時代,更需要圍繞服務做提升。”
本次年會的圓桌對話環節,延續了以往關注地產行業政策、模式、形勢、策略等方面的議題,但嘉賓們的討論更加務實和更有深度。
在主題為“‘三條紅線、集中供地’時代,品牌房企穩健發展的思考”的討論環節,旭輝高級副總裁張海民認為,中央定調“房住不炒”,穩定了地價和房價預期,為今后的行業發展定下基調。“三條紅線”和“集中供地”政策之下整個市場還是比較健康的。“房企應回歸本質,從服務城市、市民的角度貢獻力量,圍繞產品與服務發揮企業能力,是未來穩健發展的核心”。
針對近期土地市場的降溫現象,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劉策表示,融資環境收緊、房企不拿地、銷售出現下滑只是表象問題,其背后深層原因是企業的發展模式和經營水平出現了問題。“如果之前比較激進,那么在融資收緊后企業資金鏈條繃得緊就容易受傷,市場一下行,企業的銷售和回款現金流就會受到影響。”
圓桌對話環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談到新形勢之下如何破局,與會的房企高管一致認為,還是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經營水平。而市場環境的巨變,正迫使房企重新考量各項戰略目標的排序。
“企業布局的城市都大同小異,關鍵是經營足夠穩健能夠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利息足夠低,信用足夠好。”金科股份副總裁張勇表示,“如果企業經營水平比較高,哪怕在市場下行期,企業也可以憑借產品和服務賣得很好。與經營水平一般的企業相比,融資成本低、開發速度快的企業一定是最后的贏家。”
“房地產特別是住宅地產,因為賣的是產品,應以制造業思維來看待。我們要學習制造業的運營思維,談產品一定會談成本,如果在建設成本上降得過于低,這個產品不會有好結果。”港龍中國副總裁王國震認為,企業要在運營層面上提高效率,才能把成本降下來,才能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才能為企業贏得更高利潤。
王韶對現下房地產發展特點做了概況性總結,并提出了新房地產觀。他認為,整個房地產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現階段更考究企業的選籌能力,未來選準城市、選準賽道非常重要,這也是房地產業發展到今天的一個重要變化。
在本屆價值地產年會上,一款完全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媒體房產小程序——每經AI品房正式上線發布。
作為一個房產小程序產品,每經AI品房在微信端口開辟了鎂刻新盤,包含新盤價值榜展示、新盤地圖、品牌新盤、重點城市地產項目熱銷榜等,根據價值分析、地圖查找、開發房企等不同維度對在售新盤進行分類歸納展示。每經AI品房小程序可根據手機用戶所在位置實現自動定位,今后還將在頭圖位置實現樓盤項目的3D沙盤展示和VR看房功能。
每經AI品房小程序上線儀式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數字化、智能化大時代,每日經濟新聞選擇與大數據相向而行,一直在技術、內容創新轉型方面不斷進行有效的探索和嘗試。在房地產領域,每經希望能打破媒體傳統思維,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打造一個針對地產行業品牌傳播的全新產品,踐行每經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全新認識、全新服務。
在年會上,還發布了兩份重磅報告。
一份是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指研究院重磅發布《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白皮書》,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從人口、交通、產業等方面,現場對《白皮書》進行了深入解析。
另一份是由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與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地產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TOP100榜單》。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趙平攜一眾房企高管共同發布了該榜單,并對榜單做了詳細解讀。
最后,還舉行了2021第十一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總評榜頒獎典禮。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進入每經AI品房小程序,輕松獲取全國百萬樓盤小區全維度大數據。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