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30 09:03:19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寧德時代還是貴州茅臺,又或是兼而有之?
寧組合和茅指數作為A股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兩條主線,是基金談投資繞不開的話題。
但今年,這兩條主線的代表個股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反射到基金經理的持倉上,過去的三季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全市場剔除被動管理的基金來看,主動管理型基金對寧德時代的持倉已經超過了貴州茅臺。
有明星基金經理直接向記者表示:“第一步,先看寧德時代市值超過貴州茅臺。”
除了這兩只代表性的個股,記者注意到,在市場行情明顯處于分化的格局下,基金經理在三季度的調倉動作還有不少,比如電力、能源、地產等一些看上去比較傳統的板塊和個股都出現了明顯加倉的跡象,而股價表現也是立竿見影,有的自三季度初以來,甚至已經翻倍。
記者就此全面梳理了基金三季度的調倉換股動向并采訪了解了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的真實想法(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基金持有貴州茅臺和寧德時代超3000億元
說到基金重倉股,首先不得不提的肯定是基金的前30大重倉股,這幾乎是代表了全市場基金最看好的30只個股。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前30大重倉股分別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可以看出,前30大重倉股基本都離不開寧組合和茅指數的概念,比如寧德時代、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億緯鋰能、恩捷股份等個股,都是寧組合的典型代表,還有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招商銀行、海康威視等個股,都是茅指數的典型代表。
其中貴州茅臺和寧德時代是前30大基金重倉股中,僅有的兩只基金持股總市值超過千億的個股,基金對這兩只個股的持倉市值累計超過了3000億元。
作為基金第一大重倉股的貴州茅臺,共有1534只基金重倉持有,持股市值達到了1613億元,如果從持股數量來看,比二季度末增加了約14.76萬股。
排在第二位的是寧德時代,共有1489只基金重倉持有,持股市值也是超過千億,達到了1412億元,從持股數量來看,相比于二季度末,持股數增加了約329.33萬股。
另外,在前十大重倉股中,白酒類個股占到了4席,依然是各大基金的心頭好,而且除了五糧液,其余3只個股,基金三季度都有加倉。
明星基金經理:
看好寧德時代市值超貴州茅臺
雖然從全市場的基金持倉來看,貴州茅臺依然保持第一,但如果剔除被動指數型基金的重倉,只計算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持倉,可以發現,排在第一的是寧德時代,而不是貴州茅臺,寧德時代對貴州茅臺實現了反超。
Wind數據顯示,在持有貴州茅臺的所有基金中,如果剔除被動指數型和增強指數型基金,截至三季度末,其余基金對貴州茅臺的持倉約為1135億元,而對寧德時代的持倉達到1213億元。
其中持有貴州茅臺市值最多的前10只主動型基金如下:
數據來源:wind
持有寧德時代最多的10只主動型基金如下:
數據來源:wind
雖然持有數量較多的這些基金對兩只個股有增有減,但在過去的三季度,整體來看,基金經理們對寧德時代的偏愛超過了貴州茅臺,也結束了貴州茅臺長期以來占據主動基金重倉股第一的位置。
在寧德時代不斷受到基金經理認可并持續上升的同時,股價今年以來也是持續攀升,截至10月29日,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年內漲幅也達到了82.18%。
寧德時代還有多大空間?這不僅是普通投資者的疑問,也考驗著專業投資者的眼光,即使是持倉比較多的基金,有的三季度也部分“下車”了。
記者問一位近幾年重倉新能源并取得非常優異業績,同時三季度繼續加倉寧德時代的明星基金經理,“寧德時代能漲到什么程度,今年漲得這么好,是不是接下來要調倉了?”
該明星基金經理直接向記者表示:“新能源板塊的空間肯定是很大,第一步,先看寧德時代市值超過貴州茅臺。”
不過,該基金經理也表示:“接下來會分化比較厲害,不會是像今年一樣越往后越小的公司漲得越好,明年很可能會回到去年那種狀態,好公司漲而差公司就慢慢再也回不去了。”
此外,從三季報的重倉股來看,相比于二季度,該基金經理也沒有對持倉個股做太多的調整,在他看來,“行業和個股的空間都足夠,在滲透率還比較低的情況下,沒什么可擔心的,只是中間可能會有波折,因為滲透率也不會是線性,可能一年好一點一年低一點,好一點的時候可能大家一起漲,但是如果增速沒那么快,那可能二三線的公司就不行了。”
記者注意到,按照截至10月29日的收盤價估算,寧德時代的市值約為1.5萬億元,而貴州茅臺約為2.3萬億元,假設貴州茅臺的市值維持在目前的水平,那么按照這位明星基金經理的觀點,寧德時代的市值還有超50%的上漲空間。
加倉電力、能源、地產等
有的股價已翻倍
除了寧德時代、貴州茅臺,記者注意到,三季度其實也還有很多個股得到基金經理的偏好,從加倉數量最多的個股來看,第三季度基金加倉數量前30位的個股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如果回顧二季度末,加倉數量排名靠前的個股,主要是東方財富、榮盛石化、江蘇銀行、隆基股份、遠興能源、愛爾眼科、三峽能源、中國東航、潞安環能、撫順特鋼等。
可以看出,雖然二季度時,已經有不少基金在加倉能源類個股,但是到了三季度,這種情況更加明顯,電力、能源、地產等板塊繼續得到基金的青睞。
而這種加倉,效果也是立竿見影,中國電力、中國電建、華潤電力等個股自三季度初以來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比如中國電力,自三季度初以來,截至10月28日,累計漲幅超129%,同區間,中國電建漲幅達114.02%,華潤電力漲幅95.65%。
有加倉了電力、地產等相關個股的知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從三季報可以看出,我的持倉有一些變化,我覺得有些跌得足夠厲害、估值足夠低的行業,競爭力也是強的,當然前提是它不會破產,這個行業不會被拋棄,而且當前股價已經隱含了非常悲觀的預期,像這類行業和公司我覺得是可以(參與)的,所以我買了電力公司、也買了地產,這兩個都是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很困難的行業。”
進一步展開而言,“比如我買的地產類公司,我就先假設它破產,現在就1倍PB,地產公司的地是以拿地價格算,不是以售價算,如果連拿地成本都賣不出去,那相當于銀行都要計提壞賬,所以在這個位置上我并不悲觀。電力現在也是已經虧損,但未來碳中和要建很多光伏風電裝機,還是需要這些電力公司來建,而且未來要投400億才能完成新能源裝機規劃,但如果這些公司現在不賺錢怎么去實現,而且不賺錢都無法融資。”該基金經理進一步分析道。
集體減倉的個股中
也有明星基金經理大舉加倉
基金經理的調倉換股,從來也不是只有加倉一種,在加倉的同時,往往也意味著某些行業和個股要被拋棄。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基金持倉數量減少最多的30只個股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可以發現,這30只個股,有29只減持的數量超過了1億股,主要集中在金融、醫療保健、信息技術等行業。
但記者同時也注意到,有些個股雖然整體性看上去是基金進行了減倉,但是具體到某些明星基金經理上,卻能發現他們反而在逆勢加倉。比如說海康威視,三季度基金的整體持倉是出現明顯下降,但是像明星基金經理張坤、李曉星等,其實是在明顯加倉。
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為例,二季度末的持倉數量約為9000萬股,到了三季度末,增加到了1.24億股,還有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二季度末的持倉僅有5萬股,但是到了三季度末,持股數量猛增至2350萬股。另外,銀華基金的李曉星,其管理的銀華心享一年持有期混合,二季度末僅持有172.96萬股,但三季度末持股數上升到了1083.78萬股。
李曉星在三季報中也談到了加倉邏輯,他表示:“面向企業端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我們看好安防產業鏈,相關公司業績增速和估值具備較好的匹配度。面向C端的互聯網經濟逐步進入常態化監管的階段,前期因為受到政策壓制回調較多,從投資角度,需要看到明確的政策右側信號;頭部互聯網公司自身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并未受到太大影響,從中長期角度,目前是加大研究的時點。在順周期成長方向,我們看好長期受益消費升級紅利的品牌廣告,前期跟隨消費板塊調整后,估值具備吸引力,相關龍頭公司已有不錯的絕對收益空間。”
另外,有些個股被基金大舉減倉,其實主要是來自于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動作,比如此前交銀施羅德旗下幾只基金抱團持有的中公教育,在三季度集體進行了減倉。
具體而言,交銀新成長、交銀精選、交銀施羅德瑞豐三年、交銀成長這幾只基金在二季度末時,分別持有中公教育分別達到4381.59萬股、3502.02萬股、1304.03萬股和1084.87萬股,但三季報顯示,在這幾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已不見中公教育的身影,而且不僅是這幾只,交銀藍籌、交銀產業機遇在二季度末時的持股數也都超過了500萬股,但到了三季度末,也都未見中公教育的蹤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16日時,交銀施羅德還通過電話會議參與了中公教育的調研,但顯然此次調研并沒有堅定這幾只基金的持股,反而是在三季度末集體減倉。
頂流基金經理大多繼續加倉
樂觀看待后市
看了全市場基金的主要調倉換股動向,最后再來了解一下全市場最有流量的一批權益基金經理,他們在三季度又都是如何調倉的。
Wind數據顯示,在擅長領域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中,截至三季度末,有22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超過了500億元,代表了這個行業最吸金的一批基金經理,而如果進一步剔除被動指數型以及偏債混合型產品的基金經理,主動權益的基金經理僅有9位。
這9位分別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在這9位頂流基金經理中,董承非目前已離任基金經理,但在其掌舵的最后一個季度中,依然維持了低倉位運作,部分基金的股票倉位甚至低于6成,而且前十大重倉股的調整也比較少,以其離任之前管理時間比較長的興全趨勢投資為例,三季度也僅僅是把紫光國微換成了鼎龍股份。
相比于董承非的繼續謹慎,多位頂流基金經理在三季度并不保守,甚至是有著很明顯的調倉換股或是繼續加倉的動作。
以前幾位基金經理為例,比如易方達的張坤,在易方達優質精選基金上,除了繼續加倉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同時將前十大的其余8只重倉股換成了招商銀行、騰訊控股、瀘州老窖、伊利股份、海康威視、平安銀行、香港交易所和京東集團-SW;而在易方達藍籌精選的前十大重倉股方面,將美團-W和愛爾眼科調整出前十大,新進了伊利股份和平安銀行。
劉彥春繼續保持了對于消費類個股的偏愛,而且繼續加倉了白酒類個股,不管是景順長城新興成長還是景順長城鼎益,貴州茅臺、五糧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倉,另外還加倉了邁瑞醫療、中國中免等個股。
以醫藥投資而被投資者所熟知的葛蘭,三季度繼續加倉醫藥行業個股,從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來看,藥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通策醫療等都有明顯的持股數增長。
劉格菘重倉的則是跟新能源相關的行業,從整體持股來看,前十大重倉股的變化也并不大,主要也是持股數的增減,比如在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廣發創新升級混合、廣發小盤成長混合上,隆基股份、億緯鋰能均出現了持股數的減少,而在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和廣發小盤成長混合中,龍佰集團出現了持股數的增加。
此外,在部分行業經過了三季度的調整之后,不少頂流基金經理也都對后市比較樂觀,比如張坤在三季報中表示:“這輪下跌后,優質公司的估值已經基本合理。這些公司未來3-5年有望實現一個較高確信度的盈利復合成長。雖然我們不知道是否會有階段性的低估(類似2018年底),但我們認為由于起點估值沒有泡沫,并且優質股權總體仍是稀缺的,因此從未來3-5年來看,可以對這些公司股票的復合收益率更加樂觀一些。”
劉彥春也說道:“邊際景氣定價在今年發揮到極致,但股價最終還是會回歸其內在價值。短期內看似劇烈的經營波動,從長期看對股票定價影響極小。錯誤總會被糾正,就像疫情終會過去。那些受損于成本上漲、需求下滑、政策擾動的行業和個股,現在大概率是布局良機。”
劉格菘則指出:“我們判斷,隨著產業政策不斷調整,資源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局面可能已經接近尾聲,但未來提高生產過程中綠色能源的比例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預計光伏、儲能、 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制造業的需求可能會迎來較長一段時間的'黃金成長期'。”
記者:黃小聰
編輯:葉峰
視覺:陳冠宇
排版:葉峰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