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4 09:26:37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新能源汽車是近一年多來資本市場最大的風口,作為電動汽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鋰礦價格也水漲船高。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2日,電池級碳酸鋰報19.35萬元/噸,較年初上漲265%;電池級氫氧化鋰報19.4萬元/噸,較年初上漲296%。
為了保障自身供應、鎖定鋰成本,新能源汽車整條產業鏈都在爭奪鋰資源,企業之間的分工變得模糊,這在其他行業極為少見。在下游,特斯拉剛剛宣布與贛鋒鋰業簽訂三年電池級氫氧化鋰供應合同,采購數量和價格以特斯拉發出的訂單為準,而在之前特斯拉已經拿到澳洲大型鋰礦商的供應合同。有分析指出,特斯拉此舉不但鎖定了成本,后續其電池供應商甚至也可能需要從特斯拉獲得氫氧化鋰等相關金屬,特斯拉得以掌握電動汽車行業的定價權。在中游和下游,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則是在海外尋找并購機會。此外,其他行業的礦業巨頭也紛紛跨界進入鋰行業,比如紫金礦業、龍佰集團,這勢必進一步加大鋰價上行壓力。
全球鋰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鋰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和澳大利亞,分別占總資源量的43.8%和22.38%,中國僅占7%,中國企業想要掌握鋰定價權,就不得不走向國際市場。雖然眼下正是鋰資源的買方市場,國際資本在并購談判中掌握了主動權,但中國企業為了同一筆鋰礦資產相互抬價的苗頭已經出現。
今年7月,贛鋒鋰業宣布,將通過全資子公司對加拿大千禧礦業進行要約收購,交易總金額不超過3.53億加元,千禧礦業在阿根廷擁有兩處世界級鋰鹽湖項目。但在9月30日,贛鋒鋰業公告稱千禧礦業已單方終止與贛鋒國際的要約收購合作協議,并為此支付了1000萬美元的合作終止費。“截胡者”是寧德時代,其已簽訂協議,將以3.77億加元收購千禧礦業100%股權,1000萬美元的解約費也是寧德時代幫忙付的。不過,寧德時代也并沒有就此得償所愿。11月2日,美洲鋰業宣布,已向千禧鋰業提交無條件要約,以4億美元(約合4.96億加元)的總對價收購千禧礦業,寧德時代只能匹配這一最新報價才可能完成收購。對于半路殺出的美洲鋰業,有人解讀為是贛鋒鋰業的“反擊”,因為其持有美洲鋰業12.5%股權,不過贛鋒鋰業對此進行了否認。
千禧礦業花落誰家尚不明朗,贛鋒鋰業是否真的在和寧德時代較勁也難以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企業想要拿下這筆資產需要付出的代價比最初的金額要高昂很多,而造成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國企業之間的抬價行為。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地,中國企業對于鋰礦資源的需求量最大,也最為迫切,企業競爭拿礦無可厚非,但需要避免的是惡性競爭、哄抬價格。
類似情形在十多年前的海外鐵礦石并購也曾出現過,中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卻沒有定價權的慘痛教訓不應當在鋰行業上演。筆者認為,在保持合理競爭的前提下,行業協會應當發揮好協調作用,避免企業之間賭氣抬價;而相關企業作為上市公司,也應當珍惜自己目前在資本市場的高估值優勢,不能因為資金成本低就大手大腳并購,成為“中國溢價”的接盤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