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穩”是中國經濟的大局,新一年財政政策將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等多方面發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0 23:02:34

◎張燕生認為,新一年具體的財政政策發力方向,是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現在城市居民對于“生活圈”有一定的要求,以上海為例,當地就提出建設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通勤圈、一小時經濟圈。

◎張燕生表示,在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方面,我們也有發力空間。比如說,我們大城市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仍存在不足,如果這塊搞得好的話,就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只要有一個人就業,就可以養活一個家庭。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為新一年中國經濟工作確定了基調。

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如何解讀決策層對新一年中國經濟的定調?新一年宏觀政策的重點是什么?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進行了專訪。

財政政策要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方向上發力

NBD:從近期多個重要會議的表述來看,決策層都強調新一年經濟的基調是“穩”,如何解讀“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重要提法?

張燕生: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覺得有一點要明確:“穩”是中國經濟的大局,年年要講。中央一直堅持短期大局要穩、中期結構調整、長期高質量發展。

具體到2022年的情況來說,為什么提出“穩字當頭”,把它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是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依靠超大規模的超強刺激恢復經濟、恢復需求,未來這種刺激措施可能還要繼續。

而對中國來說,考慮到我們應對經濟危機的經驗和教訓,把“定力”看得比較重。之前一段時間經濟刺激力度在各個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小。不過,在疫情對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產生持續影響的情況下,我們當前能夠感覺到經濟的托底仍有壓力。

我們還要注意到,2021年我們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這就意味著需要綜合考慮改革措施對經濟可能產生的一些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穩字當頭”意味著協調均衡,統籌變得很重要,政策連續性也要得到重視。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一年財政政策作出詳細部署,在今年我國財政收入好于預期、財政支出沒有大規模擴張的背景下,您預判新一年財政政策是否將明顯擴張?財政政策當前的發力方向又有哪些?

張燕生:從當前情況看,我們國家整個資產負債狀況是不錯的。資產狀況不錯也意味著我們的財政能力嚴格來說是不缺的,我們講“戰略定力”,不能搞“大水漫灌”,否則可能會對后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帶來問題。

不過,不搞“大水漫灌”和“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不矛盾的,我們并非沒有這個能力。我們還要強調,目前絕大部分地方債投資和國債投資,都用在修筑大橋、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這屬于長期資產。

圖片來源:新華社

至于新一年具體的財政政策發力方向,我覺得,首先要明確,當前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說,現在城市居民對于“生活圈”有一定的要求。以上海為例,當地就提出建設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通勤圈、一小時經濟圈。

以現在的情況看,很多城市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說在北京,要是你住在昌平的話,30分鐘通勤的目標就不好實現。

未來,如何讓市民的基本生活在15分鐘內解決、通勤在30分鐘內解決、在一個小時內滿足工作需求?如果按照這個目標去實現的話,我們的軟基礎設施和硬基礎設施都要發生變革,這也會帶來大量投資的需求。

比如說,我們可以建設點對點的城市之間的160公里時速快速交通,一些發達地區還可以建設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等等。

按照上面我們提到的“基本生活在15分鐘內解決、通勤在30分鐘內解決、在一個小時內滿足工作需求”的目標,我們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這種高水平的需求。所以這樣一來,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可以產生非常大的投資需求,這也是財政政策需要發力的方向。

第二個發力方向則是“數字賦能”,比如我們當前的數字經濟發展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實現產業的數字化,而這就會在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實現“綠色賦能”“服務賦能”。

在新的一年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要落地,將會產生一個統一大市場;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將取得明顯進展。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從體制機制這些“軟基礎設施”上保障這些重大戰略的落地。比如說,如何解決這些重要戰略的融資問題?如何解決其投資效率問題?如何解決涉及市場主體的問題等等。

在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方面,我們也有發力空間。比如說,我們大城市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仍存在不足,如果這塊搞得好的話,就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只要有一個人就業,就可以養活一個家庭。

不只是生活性服務業,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業都有許多發展的“欠賬”,孩子需要上學、家庭需要住房,這都是財政政策需要發力的方向。

資本“走正道”是重要課題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不久,央行宣布全面降準。這是否意味著,新一年在貨幣政策方面,我們將有更多的措施落地?

張燕生:為什么之前央行會宣布全面降準?剛才我們已經談到,現在我們遇到的局面是全球疫情大流行,全球經濟也遭受重創,與此同時,我國的防疫政策采取了“動態清零”的措施。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基本面上容易出現缺投資、缺供給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克強總理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時宣布“運用多種貨幣工具,適時降準”。隨后,我們就落實了全面降準的措施。

這一政策動作,在我看來意味著當前決策層意識到流動性偏緊的問題,此外還涉及煤電矛盾、房地產市場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全面降準的政策動作也意味著新一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已經非常明確,在解決流動性偏緊的問題方面,我相信明年的相關政策也會繼續出臺。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并明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對此您如何解讀?

張燕生:我們都知道,資本本身是具有逐利性的。不過,我們中國的文化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如何在一個好的市場經濟中建立起來?就是說,有些錢是可以賺的、有些錢是不可以賺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表述也指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過去資本賺錢的邊際不是很清楚,而現在我們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要走正道,資本要有社會責任,需要在回饋社會、回饋國家上有動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資本來說,什么是“走正道”,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大課題。當然,我覺得對于企業家來說,未來有幾方面是可以明確的,比如說,勞動者權利需要維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要更加自覺。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為新一年中國經濟工作確定了基調。 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如何解讀決策層對新一年中國經濟的定調?新一年宏觀政策的重點是什么?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進行了專訪。 財政政策要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方向上發力 NBD:從近期多個重要會議的表述來看,決策層都強調新一年經濟的基調是“穩”,如何解讀“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重要提法? 張燕生: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覺得有一點要明確:“穩”是中國經濟的大局,年年要講。中央一直堅持短期大局要穩、中期結構調整、長期高質量發展。 具體到2022年的情況來說,為什么提出“穩字當頭”,把它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是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依靠超大規模的超強刺激恢復經濟、恢復需求,未來這種刺激措施可能還要繼續。 而對中國來說,考慮到我們應對經濟危機的經驗和教訓,把“定力”看得比較重。之前一段時間經濟刺激力度在各個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小。不過,在疫情對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產生持續影響的情況下,我們當前能夠感覺到經濟的托底仍有壓力。 我們還要注意到,2021年我們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這就意味著需要綜合考慮改革措施對經濟可能產生的一些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穩字當頭”意味著協調均衡,統籌變得很重要,政策連續性也要得到重視。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一年財政政策作出詳細部署,在今年我國財政收入好于預期、財政支出沒有大規模擴張的背景下,您預判新一年財政政策是否將明顯擴張?財政政策當前的發力方向又有哪些? 張燕生:從當前情況看,我們國家整個資產負債狀況是不錯的。資產狀況不錯也意味著我們的財政能力嚴格來說是不缺的,我們講“戰略定力”,不能搞“大水漫灌”,否則可能會對后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帶來問題。 不過,不搞“大水漫灌”和“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不矛盾的,我們并非沒有這個能力。我們還要強調,目前絕大部分地方債投資和國債投資,都用在修筑大橋、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這屬于長期資產。 圖片來源:新華社 至于新一年具體的財政政策發力方向,我覺得,首先要明確,當前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說,現在城市居民對于“生活圈”有一定的要求。以上海為例,當地就提出建設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通勤圈、一小時經濟圈。 以現在的情況看,很多城市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說在北京,要是你住在昌平的話,30分鐘通勤的目標就不好實現。 未來,如何讓市民的基本生活在15分鐘內解決、通勤在30分鐘內解決、在一個小時內滿足工作需求?如果按照這個目標去實現的話,我們的軟基礎設施和硬基礎設施都要發生變革,這也會帶來大量投資的需求。 比如說,我們可以建設點對點的城市之間的160公里時速快速交通,一些發達地區還可以建設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等等。 按照上面我們提到的“基本生活在15分鐘內解決、通勤在30分鐘內解決、在一個小時內滿足工作需求”的目標,我們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這種高水平的需求。所以這樣一來,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可以產生非常大的投資需求,這也是財政政策需要發力的方向。 第二個發力方向則是“數字賦能”,比如我們當前的數字經濟發展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實現產業的數字化,而這就會在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實現“綠色賦能”“服務賦能”。 在新的一年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要落地,將會產生一個統一大市場;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將取得明顯進展。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從體制機制這些“軟基礎設施”上保障這些重大戰略的落地。比如說,如何解決這些重要戰略的融資問題?如何解決其投資效率問題?如何解決涉及市場主體的問題等等。 在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方面,我們也有發力空間。比如說,我們大城市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仍存在不足,如果這塊搞得好的話,就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只要有一個人就業,就可以養活一個家庭。 不只是生活性服務業,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業都有許多發展的“欠賬”,孩子需要上學、家庭需要住房,這都是財政政策需要發力的方向。 資本“走正道”是重要課題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不久,央行宣布全面降準。這是否意味著,新一年在貨幣政策方面,我們將有更多的措施落地? 張燕生:為什么之前央行會宣布全面降準?剛才我們已經談到,現在我們遇到的局面是全球疫情大流行,全球經濟也遭受重創,與此同時,我國的防疫政策采取了“動態清零”的措施。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基本面上容易出現缺投資、缺供給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克強總理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時宣布“運用多種貨幣工具,適時降準”。隨后,我們就落實了全面降準的措施。 這一政策動作,在我看來意味著當前決策層意識到流動性偏緊的問題,此外還涉及煤電矛盾、房地產市場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全面降準的政策動作也意味著新一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已經非常明確,在解決流動性偏緊的問題方面,我相信明年的相關政策也會繼續出臺。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并明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對此您如何解讀? 張燕生:我們都知道,資本本身是具有逐利性的。不過,我們中國的文化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如何在一個好的市場經濟中建立起來?就是說,有些錢是可以賺的、有些錢是不可以賺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表述也指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過去資本賺錢的邊際不是很清楚,而現在我們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要走正道,資本要有社會責任,需要在回饋社會、回饋國家上有動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資本來說,什么是“走正道”,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大課題。當然,我覺得對于企業家來說,未來有幾方面是可以明確的,比如說,勞動者權利需要維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要更加自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6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高清 | 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