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9 11:49:30
◎今年9月,中植系入主ST天山(300313.SZ)。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在ST天山之外,當時解直錕及其一致行動人已控制8家A股公司,1家港股公司,持股比例逾5%的上市公司多達19家。
每經記者 胥帥 曾劍 張壽林 畢媛媛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范芊芊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宋思艱
“在世界遼闊的疆場上,在生命露宿的營地上,別作默默無聲,任人驅使的羔羊,要在戰斗中當一名英勇無畏的闖將”——12月18日,61歲的“闖將”解直錕因心臟病溘然離世,留下一個被稱為萬億金融帝國的中植系。
毛阿敏丈夫;中植系掌門人——在這個兩個身份之間,解直錕的后一個身份或許更引人關注——因為“中植系”被稱為橫跨千家公司,掌握逾萬億資產的商界隱秘巨無霸。
在金融板塊,中植企業集團戰略控股或參股6家持牌金融機構,另有多家資產管理公司、財富管理公司。在A股和港股方面,今年9月,中植系入主ST天山(300313.SZ)。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在ST天山之外,當時解直錕及其一致行動人已控制8家A股公司,1家港股公司,持股比例逾5%的上市公司多達19家。
如今,解直錕去世,誰將成為接班人成為懸念之一。
12月18日9時40分,解直錕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61歲。
圖片來源:中植企業集團官網訃告
一位認識解直錕的人,表達了敬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一位曾在中植系工作過的資深人士,該人士在朋友圈轉發該消息,并附言“感恩饋贈”。他表示,曾和解直錕一起吃過飯,“解總是我非常值得尊敬的”。
雖然闖將“準備好迎接任何命運的風浪”(朗費羅語),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哪怕聲音再低沉,還是敲擊在人們的心上。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
《每日經濟新聞》今年4月17日發布的《A股上市公司高管健康報告》顯示,從2018年到報告發布前,經A股公告披露共有116名上市公司董監高或實控人等相繼離世,除3名逝者未能核查到年齡外,其余逝者平均年齡僅為59歲,比全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少了18歲。而這些離世的高管中,45歲~60歲年齡段人員比較集中,共67人去世時值此年齡段,占比接近58%。
奪走解直錕生命的突發性心臟病,也正在成為中年人的健康殺手。
例如,2021年7月12日,揚子江藥業集團創始人徐鏡人因病逝世,享年77歲,有消息稱其是在出差途中突發心梗;2020年11月30日,銀杏谷資本合伙人、銀杏海基金創始合伙人、協創黑馬基金創始合伙人鄭雨林,因工作過度勞累,在家中突發心源性疾病逝世,終年55歲;2020年8月19日,中交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雪松突發心臟病,救治無效逝世,享年51歲……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心源性猝死事發突然,但患者往往有基礎病,大多數的冠心病病人也都有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基礎病)可能帶來血管粥樣硬化,只不過可能患者平常沒有檢查而已。”
本文開頭的幾句話來自解直錕生前“非常喜歡”的朗費羅的《生命禮贊》。
解直錕喜愛的詩人,帶有極強的英雄式浪漫主義。
哲學家伯林曾有一段著名的脫稿演講,他在談論浪漫主義根源時提到了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創始人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他認為施萊格爾有一種總想擺脫個體狹窄束縛的狂熱渴望。
解直錕有沒有想擺脫的束縛?他想要的浪漫又是什么?
也許他想要的浪漫要從20世紀80年代說起。1980年的春天,又一個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24歲時發表了成名作《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改革大潮席卷,從農村發展到城市,可謂光明。
1980年1月,國務院根據首鋼等試點企業的經驗,發布《國營工業企業利潤留成試行方法》,2月,國家經委發出通知,要求試點企業保證“國家多收、企業多留、職工多得”。
20世紀80年代,解直錕所在的印刷廠出現虧損,他被任命為廠長進行承包。沒過幾年,他讓印刷廠扭虧為盈。不久,解直錕又開始經營面食廠、服裝廠、儲木廠、水泥廠和養殖場。某種意義上,解直錕的做法與電視劇《大江大河》里的雷東寶有些相似,后者完成最原始的資本積累,才開始擴大磚廠、電線廠的產業版圖。
“我們都下海吧”——1984年被稱之為中國現代公司元年。海爾的張瑞敏,接手了“青島日用電器廠”的爛攤子;健力寶的李經緯接了一個只有幾口米酒缸的工廠……這是與解直錕有共性的企業案例,盡管接手的攤子很爛,但已蘊含著企業家精神的萌芽。
1995年4月,解直錕以5000萬元注冊成立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當時主要從事造紙材料經營,這是中植集團的起點。
面食廠、服裝廠、儲木廠、水泥廠和養殖場,這些領域毫不相關。早期創辦企業階段,解直錕就注意到多元化。但他不是發明家,首批國有企業改革典型的首鋼就已經奔馳在多元化的道路上。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大江大北都傳遞著海南的躁動。1991年,海口公寓售價1200元/平方米,1992年已經變成3500元/平方米。海南地產熱以極強的邊際效應沖擊了福利分房制,商品房時代來臨。
在1997年,中植企業集團也開始涉足地產開發,同時進入公路、水利等基建領域,逐漸走出東北。這一年,解直錕36歲。
2000年,全球資本市場令人血脈僨張。年初,納指的5000點行情將互聯網熱情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在A股,德隆系的唐萬新、托普的宋如華,讓人見識到二級市場較實體經濟的數十倍財富回報。
2001年,解直錕嘗試進軍金融產業。2002年,中植企業集團聯合數家企業,共同出資重組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中融信托,奠定了中植系此后的發展之路。
解直錕布局了一幅巨大資本版圖。
先看體量,中植企業集團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獲得了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期貨等多塊金融牌照,同時通過多家財富管理公司和資管機構“吸納”了大量資金,輝煌時管理資產總規模一度突破萬億元
例如對持牌金融機構的控股。官網信息顯示,中植企業集團控股或參股了六家持牌金融機構,分別為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財險、中融匯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控股或參股了五家資產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業務涵蓋不動產管理、困境資產管理、國企混改、并購重組與私募股權投資等。
換言之,通過這些布局,中植系拿下了信托、公募基金、保險、期貨、私募基金等多塊金融牌照,布局可謂相當深遠。
以中融信托為例,截至2020年末,中融信托注冊資本120億元,公司自有資產285.58億元(合并),公司及各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8898.83億元,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5.00億元(合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3.38億元。
中融信托監事長為高興山,正是此次解直錕治喪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興山曾任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局主席,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長。
有中植系金融板塊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事件對其所在公司的影響有待后續觀察。
在保險行業,中植企業集團擁有橫琴人壽、恒邦財險,并于2017年通過收購組建了中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截至2021年9月30日,橫琴人壽資產總額262.78億元,凈資產18.76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共計53.00億元,凈利潤7340.17萬元。
恒邦財險成立于2014年12月,總部位于南昌市,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由江西省財政廳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省級重點國有金融機構。恒邦保險股東包括江西金控、中鐵資本、贛粵高速、中植集團、江西銅業等多家知名企業,注冊資本金20.6億元。
根據早前披露的數據,恒邦財險2020年前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9.65億元,凈虧損為3001.92萬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43.82%。
中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業務經營許可的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5000萬元,隨著公司核心價值的不斷強化,中植保險經紀成功躋身全國大型保險服務機構,2019年規模保費4.2億元。
“我決定向市場投降……非理性地擁抱泡沫,也許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經濟行動。”2015年,A股最亢奮的階段,一個基金經理留下這樣的旁白。
暴風影音的39個漲停板記錄,很少人能抗拒如此赤裸裸的誘惑。“PE+上市公司”,這是當時市值管理的標志,更粗暴一點,就是漲。
在2014年到2016年前后,中植系大力發揚了硅谷天堂創造的“PE+上市公司”模式。彼時,中植系對上市公司奉行“二股東戰略”,其通過中融信托等平臺撬動資金杠桿,充當輸血管道,再以二股東身份推動上市公司產業整合,并通過參與重組、股權轉讓等方式獲得投資收益。
上述資本運作模式下,中植系曾觸碰中南文化、*ST寶德、大名城、康盛股份、凱恩股份、準油股份、美吉姆、法爾勝、達華智能、荃銀高科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南文化前身中南重工是中植系“PE+上市公司”運作模式的代表作。中南重工原主營管道配件、鋼管等業務,公司上市后業績平平,凈利潤在5000萬元上下徘徊。2014年3月,中南重工宣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大唐輝煌100%股權。
大唐輝煌主要從事電視劇制作,股東中包括唐國強、陳建斌等知名演員,也包括中植系旗下中植資本。2011年4月,中植系旗下資本平臺北京嘉誠增資大唐輝煌;2013年7月,中植資本以1.9億元認購大唐輝煌2384萬股股份。大唐輝煌100%股權委身中南重工的價格為10億元。在這場重組中,中植資本、北京嘉誠均獲利不菲。
資產注入的同時,中植資本耗資約1.5億元受讓中南重工時任控股股東中南集團所持上市公司1751.55萬股股票。中植資本全資子公司常州京控則出面認購中南重工定增股份。一攬子交易下來,中植系對中南重工的合計持股比例接近20%。
但這并非結束。2015年4月,中南重工宣布以2.6億元的價格收購千易志誠100%股權。這筆交易同樣是:“中南重工收購、中植資本賺錢”。此前的2014年8月,中南重工與中植資本、中南重工共同成立的中南文化基金以5400萬元增資千易志誠,獲得了其30%的股權。以中南重工的收購價格測算,中南文化基金獲利超四成。
在中植系股權介入后,中南重工向著影視、游戲等大跨步前進。2016年,已經更名為中南文化的上市公司花費4.5億元收購新華先鋒文化100%股權;2017年2月,中南文化斥6.68億元收購頁游研發主體上海極光網絡90%股權。
與曾經聞名資本市場的其他資本譜系不同,“中植系”顯得更為低調而隱秘。
有分析指出,此前,“中植系”的資本運作主要是以中融信托為資金平臺,參與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運作獲得股權,不斷在資本市場上攻城拔寨。通常的運作模式為,先是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然后迅速推進重大資產重組,或賣殼獲利退出,或收購資產改善基本面。由此形成了資本市場上的“中植系”。
截至目前,中植系在A股的版圖依然龐大。
今年9月,中植系入主ST天山。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當時解直錕持股比例逾5%的上市公司多達19家,其中控制8家A股公司,1家港股公司。8家A股公司分別是:*ST寶德、凱恩股份、融鈺集團、康盛股份、美爾雅、準油股份、宇順電子和美吉姆。1家港股公司是:中金科技服務。
從影視版圖來看,主出品《長津湖》《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等多部爆款電影的博納影業,近些年一直在為回歸A股而努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博納影業發起人股東名單中,“中植系”的浙江中泰創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排在第8位,持股數量為4.52億股,持股比例為4.38%。
隨著解直錕離世,龐大的金融帝國由誰接班執掌引人矚目。
在中植企業集團發布的《關于成立解直錕同志治喪委員會的通知》中,陳凱歌、陳紅等娛樂圈名人皆在列,排第一名的于冬,則是博納影業CEO。此外,治喪委員會成員名單有解直錕多位家屬,其中包括其妻毛阿敏,解姓人員出現了解植春、解植秋,解子征三人。
圖片來源:中植企業集團官網
解植春1958年出生,是解直錕的兄長,曾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及總經理、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執行董事及副總經理等職。
啟信寶數據顯示,解子征在6家企業任職,分別為中植企業集團、中海晟融(北京)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泰創展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中泰創展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甘肅西北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天水金潤礦業有限公司。
此外,解直錕的女兒解茹桐并未出現在治喪委員會名單里。
接下來,誰將執掌萬億金融帝國?但無論如何,解直錕也許正如朗費羅的《生命禮贊》所說的那樣:“當我們離開人間時,也能讓足跡遺留在時間的沙灘上。”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騰訊新聞享有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九江市廣播電視臺九江新聞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