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8 20:53:19
◎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12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
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28日上午,工信部就《規劃》相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注意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堅定不移地堅持智能制造這一主攻方向不動搖,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供給能力、支撐能力和應用水平,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發展生態,持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
他表示,圍繞構建創新、應用、供給和支撐4個體系,《規劃》提出四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系統創新。攻克基礎技術、先進工藝技術、共性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在工業領域的適用性技術4類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生產過程數據集成和跨平臺、跨領域業務互聯,跨企業信息交互和協同優化以及智能制造系統規劃設計、仿真優化4類系統集成技術。建設創新中心、產業化促進機構、試驗驗證平臺等載體,形成全面支撐行業、區域、企業智能化發展的創新網絡。
二是深化推廣應用。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范,培育推廣智能化設計、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業態,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拓展智能制造行業應用,制定細分行業實施路線圖,建設行業轉型促進機構。促進區域智能制造發展,鼓勵探索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建設智能制造先行區。
三是加強自主供給。大力發展基礎零部件和智能裝置、通用智能制造裝備、專用智能制造裝備以及融合有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新型智能制造裝備。引導裝備制造商、高校院所、用戶企業、軟件企業等聯合開發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控制執行等工業軟件。著力打造面向典型場景和細分行業的專業化、高水平的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業的輕量化、易維護、低成本解決方案。
四是夯實基礎支撐。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持續優化標準的頂層設計,加快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制修訂,積極開展標準國際合作。加快完善網絡、算力、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著力加強安全保障,推動密碼技術應用、網絡安全和工業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建立技術防護體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育安全服務機構。加快高端人才培養,開展大規模職業培訓,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和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開展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大賽、技能競賽。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