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6 08:06:07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陳俊杰 盧祥勇 易啟江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吉利集團旗下手機公司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交易還在進行中,正在做DD(盡職調查)”。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聯系吉利和魅族方面進行核實,吉利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我們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星紀時代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在有序推進,我們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態伙伴關系”。魅族方面則表示,“感謝關注魅族,暫無相關回應”。
一位魅族前員工對記者分析稱,如果報道屬實,吉利或許想用魅族的研發人員為智能車機系統服務。“吉利做手機,硬件和供應鏈可能學起來夠快,軟件系統就未必了。做一套自己的OS很漫長、也很麻煩,UI、賬號體系,版本迭代等等,幾百號人砸下去可能兩三年也沒個響,還非常影響手機使用體驗和品牌。買下魅族至少Flyme OS現成可用”。
吉利大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分析師:若收購魅族,戰略上達成“雙贏”
啟信寶數據顯示,星紀時代注冊成立于2021年9月,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是星紀時代的第一大股東,持股32.3%;李書福本人持股6.15%。
去年9月28日,星紀時代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悉,該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開區,定位高端智能手機,整合全球技術和資源,服務全球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市場經過長時間充分競爭,市場格局已經形成——蘋果、三星、OV和小米等少數幾家手機廠商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吉利想跨界進入手機領域“掘金”,難度不言而喻。
談及選擇造手機的原因,李書福曾表示:“手機業務對整個吉利汽車工業來講,意義是非常深遠的。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智能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 ,就能夠幫助智能電動汽車競爭力不斷地提高。所以就下了這個決心要上手機的項目,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事實上,汽車和手機作為消費者智能生活的終端和入口,雙方之間的交集正在不斷疊加。近年來,科技巨頭蘋果“造車”的消息不絕于耳。長期跟蹤蘋果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預計,蘋果將在2023年到2025年推出蘋果汽車;國內市場方面,小米于2021年3月底官宣跨界造車,小米董事長雷軍更是聲稱要“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造車而戰。
然而,星紀時代成立至今,市場始終未見吉利造手機動向。或許,組建軟件能力是吉利邁入手機行業需要面臨的第一個門檻。
據了解,Flyme OS是魅族基于安卓系統深度定制的手機操作系統,曾一度走在國產手機前列。有魅族用戶在網上留言稱,“Flyme系統以前在一眾定制安卓中屬于鶴立雞群,印象最深的是刷視頻比一眾手機都省電”。
在Omdia分析師李澤看來,收購魅族是吉利快速開展手機業務最好的方法。“魅族目前業務不好,營收低,估值應該也不高,但魅族有從手機軟件到硬件全套的業務體系。”同時,李澤也提示了風險:“畢竟造車和造手機區別也很大。”
而Strategy Analytics高級分析師吳怡雯則對記者表示,吉利和魅族的潛在交易,從戰略上是雙贏的。“我們這邊的統計顯示,魅族的季度出貨量基本在50萬臺以下。魅族的行業積累可以加速吉利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布局,吉利方面可以給到魅族團隊需要的資源去擴大規模,或是堅持高端策略。”
衰落的魅族
魅族創辦于2003年,自初代智能手機M8發布以來,魅族憑借其獨特的設計和精品化的路線,獲得了一批忠實粉絲,其自主創新的Flyme系統也受到好評。
圖片來源:魅族官網
但精品策略并未持續下去。2015年-2016年期間,魅族開始采用機海戰術,成立子品牌魅藍,在中低端市場與小米展開了全面戰爭。當時業界曾用“周周有新機、月月有旗艦”的高頻率來形容魅族的推新速度。
雖然新品迭代較快,但魅族的業績卻并不理想。據投資魅族的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披露,魅族科技在2015年度的資產總額為72.25億元,負債總額88.93億元,凈資產為負的16.68億元;收入168.01億元,凈虧損10.38億元;2016年上半年凈虧損3.04億元。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魅族的虧損已經超過了13億。
對于魅族而言,2017是極其特別的一年,靈魂人物黃章(創始人)回歸重掌大權、魅族與魅藍分家,發布的旗艦新品Pro 7系列銷售慘淡。
在全面屏大行其道的環境下,2017年魅族卻另辟蹊徑推出了Pro 7系列。據了解,Pro 7的機身厚度為7.3mm,配有正反兩塊顯示屏。主屏幕是一塊5.2英寸全高清的Super AMOLED 屏幕,Pro 7 Plus則是5.7英尺2K屏幕,機身的背面攝像頭下方加入了一塊1.9英尺的彩色AMOLED屏幕,魅族稱之為“畫屏”。
可惜的是,市場并不買賬。魅族Pro 7上市僅一個月就開始降價,半年時間內降價30%。隨后,黃章稱,對于魅族Pro 7的產品定義和造成庫存已進行了追責。受該事件影響,此后魅族發布的魅族16系列備貨偏保守。
2018年年初,魅族曾對外宣布2017年的成績,全年總出貨量近2000萬臺,銷售額突破200億元。在魅族Pro 7銷量不佳的情況下,意味著魅藍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為種種失誤,魅族最終快速跌落,已經被行業歸為“others”。而曾經的魅族三劍客白永祥、楊顏和李楠都已離開魅族。其中,白永祥是魅族創始人之一,主管硬件;楊顏是魅族Flyme OS系統負責人;而李楠則是主管營銷以及后來的子品牌魅藍。
2020年已經實現盈利
2019年初,低調的黃章在發表的新年賀詞中透露了接下來魅族的戰略布局,包括將布局5G、IOHT戰略,加強與阿里生態鏈連接,并引入國資等混合股權等。此后,魅族也開始變更管理和架構。
2021年初,魅族新任CEO黃質潘在內部信中談到,魅族未來將會繼續堅持走中高端路線,差異化的策略。“2021年魅族將會執行一體兩翼戰略,以高端旗艦手機為主體,同時全力發展AIoT智能穿戴業務和Lipro高端智能家居”。
與此同時,魅族還透露,2020年已經實現盈利。但具體財務數據不得而知。
記者注意到,當前魅族官網在售的僅有14款手機,其中除一款售價699元起的魅藍10外,其余價位段主要集中在2599-4000元以上。
圖片來源:
魅族官網為了進一步吸引用戶,2021年3月初,在魅族18系列發布會上,魅族揭開手機行業內幕稱,泛手機行業互聯網后向收入可達每年近千億,主要來自預裝內置應用和推送廣告所產生的暴利,長期將傷害用戶的體驗。
對此,魅族推出了Flyme 9安全純凈系統,號稱“0廣0推0預裝”,即零廣告、零推廣、零預裝的系統,這意味著魅族將徹底放棄互聯網廣告營收。然而僅僅堅持了半年,魅族官微便刪除了有關“三零系統”的相關內容。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2021年底,魅族官方正式官宣將在2022年3月31日關閉Flyme云服務,建議用戶盡快完成相關數據備份和遷移。Flyme 方面稱,云備份功能停運將影響用戶進行手機應用、桌面及設置備份。將于停運日關閉云備份功能入口,并回收所有云空間存儲資源,資源回收后用戶已上傳的云備份數據資料將無法找回。
當前,中國手機廠商已從過去的粗放型發展轉向精細化管理時代,無論是自研芯片還是軟件底層技術開發都到了“燒錢階段”,對于魅族等中小手機廠商來說,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供應鏈備貨等方面,生存空間都將被進一步擠壓。但如果吉利收購魅族的交易最終完成,不僅會拯救“小而美”的魅族,劍指“車機協同”的吉利也將完成從0到1的突破和躍遷。
記者|王晶?編輯|陳俊杰 盧祥勇?王嘉琦?易啟江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德爾塔之后,奧密克戎毒株又全球大流行,
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