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7 08:12:04
每經記者 黃名揚 每經編輯 楊歡 盧祥勇 易啟江
隨著各地統計局陸續發布經濟年報,2021年GDP十強城市正式出爐,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與2020年排名一致。
天津以近1.57萬億元GDP,與南京相差約660億元,再度無緣全國十強。具體來看,2021年,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5695.05億元,同比增速為6.6%;比2019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3.9%。
這樣的成績放在全國來看,水平如何?根據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經濟增速為8.1%,兩年平均增長5.1%。這也意味著,兩個數據天津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過與前幾年相比,天津的發展已經逐步走出了低谷,與南京的差距也較2020年有所縮小。
長期以來,落寞的“天津速度”到底是起跳前的深蹲,還是一蹶不振的跌落?所有人都在等一個“薛定諤”的拐點。在這之前,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其實是:天津破局的支點究竟在哪里?
日前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給出一個重要信號:在“十三五”主要強調天津“港口”和“航運”的基礎上,未來五年,國家將為天津“插上翅膀”,進一步提升其航空貨運能力。
有意思的是,讓天津“水陸空三棲”全能,卻不是為了使其更“全”,反而是更“專”。全方位提高其對周邊及國際貨源吸附能力,在京津冀區域內圍繞一個“貨”字,與其他城市錯位發展——天津的二次定位,正逐漸清晰。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217359
利好
如《規劃》開篇第一句所說,“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未來五年的交通規劃,不僅涉及機場怎么建、高鐵怎么修,更潛在影響著城市競爭的格局。
對于天津來說,有兩大好消息:
一是國家在最新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對天津著墨甚多。
GDP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雙萬城市”集人財于一身,是交通脈絡上的關鍵節點。而在目前全國15座“雙萬城市”中,《規劃》單獨提及次數,天津以11次高居第三名,僅次于上海的14次和重慶的12次,與廣州并列。
二是發展方向有新增。“十三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天津被單獨提到9次,其中除了4次是在“綜合運輸通道”或“綜合交通樞紐”方面涉及,其余5次則與港口和航運有關。
對比來看,在“十四五”的《規劃》中,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城市群城際鐵路,均提到了天津。更重要的是,其中還兩次專門點名了天津的機場。
一次是與上海浦東、廣州白云、成都天府機場并列,在“建設一批綜合客運樞紐場站”方面被提及;一次是與鄭州機場并列,同屬“十四五”民用運輸機場建設重點工程,明確被要求“提升天津、鄭州等機場國際航空貨運能力”。
圖片來源:《“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
未來五年,天津顯然被賦予了更大的期待。
展翅
天津機場兩次被著重提及,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放眼全國,天津濱海機場2020年的旅客吞吐量,排名二十開外;貨郵吞吐量上,上海浦東、廣州白云、深圳寶安和北京首都4座機場,占了2020年全國貨郵吞吐量的一半,天津18萬噸左右的成績,甚至不及北京首都機場(約121萬噸)的零頭。
即使不與4座一線城市比,對比《規劃》同時提到的另外兩座機場,天津機場“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的優勢也不明顯。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30712
鄭州機場和鄂州專業型貨運機場,都曾是當地提出打造“中國孟菲斯”的依托。
就鄭州而言,其航空物流發展思路一直非常明確,就是“貨運為先,以貨帶客”。2010年至2017年,鄭州機場貨運業務年均增速全國第一。之后,鄭州又大力吸引物流相關企業。到2018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貨代企業,已有9家入駐鄭州。
而位于湖北的鄂州專業性貨運機場,身負“我國第一個貨運機場”的期待。其規劃設計的“2030年完成貨郵吞吐量330萬噸”規模,與2020年底全國貨郵吞吐量排名首位的上海浦東機場相當,是第二名廣東白云機場的近2倍。
但天津機場能上榜,自有其底氣。
在中國民航“十三五”規劃中,“鞏固和培育區域樞紐”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天津,根據規劃,天津應與其他提及機場“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樞紐”。而按照去年8月公布的《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其“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已初見成效”。
一系列的動作,均精準指向了“航空貨運”:設立天津航空貨運發展辦公室,成立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開通貨運航線20條、貨運通航城市20個,建成順豐電商等三個產業園,空港口岸具備了水果、冰鮮水產品等指定監管場地功能......
去年3月,天津出臺《加快推進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建設成為區域樞紐機場和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為了支撐這一新目標,12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天津市政府正式批復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
2014年投用的二期T2航站樓,規劃年旅客吞吐量僅為2500萬人次。新批復的T3航站樓,相關數據不止翻番,“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運行需求”。
破局
于天津,發展航空貨運,背后或有更深遠的考量。其一,就是強化已有優勢,“海”的基礎上,進一步補齊“空”的吸貨能力。
作為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長期以來天津最大的兩張牌,一張是“工業牌”,另一張就是“港口牌”。兩張牌合打,曾創造了天津從1999年到2014年,經濟長期保持著兩位數增長的輝煌。
但近年來,依靠重化工業、產業結構偏重等問題已日益突出。此前,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在天津“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就指出,“目前,制造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已降到25%以下,并且仍然呈下降趨勢。”
雖然面向“十四五”,天津再度明確要“制造業立市”,但發展先進制造業、重新調整產業布局,天津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較之下,握穩“港口牌”的基礎上,再將其升級為“空港牌”,不失為眼下的另一種選擇。
在此次《規劃》中,“建設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集裝箱碼頭工程”,“建設港口集疏運系統”......天津的港口地位依然被擺在重要位置。疊加其中對天津機場的政策支持,天津的物流能級可謂成倍放大。
在2021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25個“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天津也以“空港型物流樞紐”的身份被納入其中。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
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中直指,接下來“要發揮海空兩港在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中的載體作用,發揮交通運輸在促消費、擴內需中的‘乘數’效應和‘催化’作用,支撐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跳出天津看,集中攻“貨”,更大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明晰“十四五”期間,單個城市在城市群發展中的定位。
2022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第8年,全國城市抱團發展的趨勢在此期間已愈發明顯。對天津而言,是要“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建設”。但在“服務”的同時,如何找準自己發展的支點,同樣重要。
“錯位發展”,成為關鍵詞。單從航空貨運看,天津在提及發展航空物流時,已明確指出,“與北京兩場錯位發展,鼓勵航空公司新開加密國內全貨機航線航班”。
而放大到整個交通領域,正如天津在其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中對形勢的分析:從區域看,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京津加快同城化發展,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將顯著增強。
分析之下,天津未來的發展思路已經越來越清晰:“要著力發揮天津港在津冀、環渤海港口群中的領頭羊作用,發揮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區域航空樞紐作用,與京冀共建國際性樞紐集群,有力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找準方向發力,天津還有沖刺的可能。
記者|黃名揚 編輯|楊歡 盧祥勇 王嘉琦 易啟江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德爾塔之后,奧密克戎毒株又全球大流行,
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